张辽见状,迅速取弓射来。
孙权跌懵了,一时也不知闪躲。
“闪开!”
贺齐抓住他衣领拼命一甩。
孙权跌得铁盔都丢了,浑身是泥,但好歹是躲开了那一箭。
“此地不能行马,无惧张辽!”
贺齐声音镇定许多,拖着孙权前行。
孙氏逃兵也渐渐在此汇聚,如果张辽再追,他有信心在对方身上找回场子。
但在此前,他得确保孙权的安全。
似乎有此打算的孙氏人马并不少:他们或在靠近泥泞地,或已入泥泞地,稍作驻足,顾盼视张辽与所骑。
按道理来说,张辽是该回头的。
可要立非常之功,那便不能用一般的道理去衡量。
在张辽看来,敌军虽渐汇聚,但未曾恢复建制,无法有效贯彻上级命令。
而自己人数虽少,却胜在精锐,又士气极盛时。
更重要的是,敌人的首领尚在自身扑杀范围内!
既然如此,那就值得出击,执行未了的斩首战术!
于是,他翻身下马,解去披风,将刀换成步战常用的戟,踏步继续往前赶去!
原本还盘亘观望的孙氏部曲,一下就被惊住了。
有反应慢的,已被张辽逼到面前。
这帮人中的曲侯大喝一声,给自己壮胆,挥起一刀劈向张辽:“我不惧你!”
张辽没兴趣跟这样的小角色费口舌,戟一招打开对方长刀,顺势便割开了他的咽喉。
余众幡然醒悟,哄然再次散逃!
孙权虽沉浸在败军之痛中,但内心侥幸自己总算是保住一条性命。
就在这时候,背后又轰乱起来。
紧接着,便有人喊声传来:“张辽又杀来了!”
孙权回头一看,头皮发麻!
虽是步战,但已被冲散、失去建制的孙氏部曲,依旧奈何不得张辽,照旧四散奔逃。
几个挺身而出的武人,都被张辽迅速杀死。
“公子速走!”
孙权畏惧时,贺齐催促声再起,几乎是一手推着他脖子在走。
“公子先上船,我便能放心对付他!”
“好……好!”
张辽追得紧,但贺齐指挥颇得当,在败军中依旧下达了有效命令,组织了数百人手死堵在孙权背后,拖延了张辽的时间。
直到,孙权成功上船!
见状,张辽果断的可怕:“撤!”
欲斩则进,不可斩则退,张辽的作战风格就是如此——迅速而果断!
孙权自己安全了,又见张辽人少且无马,起了报复之心,便对贺齐道:“将军不是说能对付他吗?”
听到这话,贺齐打消了最后的犹豫。
其人持刀跳下船,大呼着下达命令:
“诸将士都听着!”
“张辽失马,犹如恶狼除牙,已不可惧。”
“彼辈只数十众而已,速围杀之!”
有高级将领站出来带头,孙氏部曲再次捡起信心,又一次向张辽部缓缓围回。
张辽绝不恋战,迅速突围。
直到身后呼声传来:“张辽,你只顾自己走么!?”
张辽这才回头。
但见自己背后只三十余人,还有半数落在后方,被贺齐带人团团围住。
好在这帮人都是善战精锐,彼此背部相依,结成一个环形阵势,如同刺猬一般。
孙氏部曲,不敢轻易逼近。
贺齐在挑衅完张辽后,一面招呼着散落的弓手,一面亲自持刀进场,与诸并州武士格杀。
他大喝一声,荡开一口刀,利刃向前一探,便杀死一人。
如此重复,连杀三人,身边欢呼阵阵。
辽大怒,解去铁靴,赤足泥地,持戟回身,复入阵中厮杀。
孙军见张辽来,欲惧而走,得贺齐怒斥,方勉力交战。
辽大喝一声,抖擞神威,手刃数十人,直透诸曲。
贺齐心惊,唯持刀自战之。
数合,呼声如雷时,贺齐首级落地。
孙军见状,无不胆裂,做鸟兽散。
这下好了,原本打算撤走的张辽再次回击,又奔着孙权来了。
孙权顾不得哭,赶紧催左右划船跑路。
张辽亦跳上一艘小船。
张辽虽是并州人,但这可不代表他怕水。
他在徐州呆了多年,而徐州境内淮河、泗水纵横。
将孙权撵跑后,张辽方才收军。
等到张辽离开,孙权才敢重靠岸边,让诸军收贺齐无头尸身。
见到贺齐尸体,孙权一时悲从心来:“贺将军!自今日起,他张辽真成名将了……呜呜!”
左右悲戚,出声宽慰:“公子,胜败乃兵家常事……”
孙权一听,哭的更凶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假,问题这是自己初出茅庐第一战啊!
方才截粮失败还说得过去,毕竟张辽以骑击步,换个人来也有可能会输。
可后来只领八十骑追到这,将自己碾上船,还斩了贺齐,那真是一点面子从巢湖丢到长江里去了。
不用说,这一战必名扬天下,甚至流传青史。
当日,身在舒县的程普便得到消息,大惊失色:“这也能输!?”
他不敢停留,立即下令撤退,离开舒县,与孙权汇合。
等他见到孙权时,孙权目光呆滞,坐在船上,人都如傻了一般。
“哎。”
程普叹了一口气,也只能出言安慰:“公子,张辽名震北方,非一般人可敌。”
“可是……可是……”孙权一张口,又没能忍住哭了起来:“可是他后来才八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