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方敬斋上午先是去了广储门外的茶馆,闲谈间便借机向一些茶客打听了焦应元的事。果不其然,那些人就没一个说他好话的,都说此人好赌,甚至连公中祖屋都要卖掉还债,实在是败家。

到了下午,被他派去前往焦母住处周边打听的手下也回来禀报,说不管是周围店铺的伙计掌柜还是卖菜的邻里街坊,众人都说王氏为人持正,和蔼可亲,可自从她大儿子开始打官司乱攀咬,老太太几次去衙门作证,搞的身体就大不如前。

到了此时,方敬斋心中已经认定,不管本案是不是诬告,焦应元这人的人品实在太烂。在他这个老刑名看来,焦应元之前敢屡次诬告,与朝廷在刑名上“抓大放小”的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

清代诉讼案中有个十分显着的特点,那就是诬告现象十分普遍。民间对于诉讼一事,有着“无谎不成状”之说。告状之人或为利益、或为报仇、或为胜诉,他们往往会在诉讼之时夸大其词,甚至是胡编乱造。

这年月一件诉讼案从头到尾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即放告、准驳、审理与覆审;只有完成这四个步骤,一件诉讼才算完结。民事案件的放告都是逢三六九日才会接状子,除此之外的日子,官府皆不受理。

有清一代的司法制度沿袭前明的“慎刑”原则,为防止审案官员滥用刑罚,清廷是制定出了十分严格的复审体制,即徒刑以上的案件需要经过按察司和刑部的复审,复审通过后方可执行相应的刑罚。

与复审制度同时进行的,就是更为严苛的官员责任追究制度,即若上级司法官员在复审的过程中,发现下级官员有错判的行为,那下级官员就要受到严惩,轻则罚俸罢官,重则脑袋搬家。

其实如果是秉公执法,倒也罢了。可关键在于,下级官员本身就不干净,他们宁愿在民事案件上抓大放小,从轻发落,也不愿意去承担一丝一毫的风险。

对于诬告的案件,府县官员在审理时,为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往往不会依法判决,对于诬告者多是从轻发落,这也是焦应元之前三次诬告的结果都是训诫了事的原因。

如此一来,百姓为了让自己的案件得到重视,往往会把轻案伪装成重案,以求重视。因为遇到杀人抢劫、谋反之类的重案,无论地方官员愿不愿意,都必须受理。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让方敬斋困惑不解,焦应元身为监生,理应懂得诬告谋反会受到什么后果。之前他三次诬告都没攀扯重案,为什么这次就告堂兄焦循伙同其他文人以及自己的三个弟弟谋反呢?

要知道《大清律例》中对于诬告者的惩罚是很重的,基本上就是诬告他人什么罪行,他就会被加倍处以什么罪行。谋反这种事从朝堂到地方上都十分重视,一旦查出是诬告,诬陷者逃不脱一个凌迟的下场。

他晚间回到府衙跟马慧裕禀报后,马知府第二天上午便开出牌票,又写了份公函,让手下拿着去江都县衙,由县里出面拘拿焦应元。

到了这一步,不管是马慧裕还是方敬斋,还都想本着大事化小的原则,毕竟焦循之妻是新科翰林阮元的表妹,不敢不慎重。

谁知等手下带着焦应元回来,方敬斋亲自审问一番后,事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反转,焦循谋逆一事竟然很可能是真的。而焦应元告发的原因却令方敬斋叹为观止,他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没见过如此心性狠毒的无耻之徒!

话说今年二月的时候,焦应元实在是贫无聊赖,穷得快过不下去了,于是便想将自己居住的那部分族中公屋给卖了。

他这种行为特么纯属异想天开。祖屋那是一个家族的根,就算卖地也不能卖屋,别说母亲王氏和三个弟弟了,甚至是听说此事的焦循等亲戚全都不同意,搞的焦应元灰头土脸。

十几天前,焦循的老母听说了这事,便让焦循周济了堂弟一百五十两银子。焦母想着反正要跟儿子北上,不如临走前帮衬一把,免得妯娌王氏那边难做。

焦应元得了这笔钱,多少有些意外,于是便买了些礼物去了堂兄家。他的目的可不是道谢那么简单,而是想看能不能得到更多的钱。150两白银虽然不少,可对于他之前的债务实在杯水车薪。

谁知等他去了焦循家里,焦循刚好不在家。焦母让下人去叫儿子回来,同时还说让焦应元吃过晚饭再回去。

三月过后,焦循家中的下人只剩了三个,其他都在年前被遣散了。书童跟着焦循出去了,前面一个看门的,后院还有个丫环,结果就给了焦应元可乘之机。这厮竟溜进了堂兄的书房上下翻找,意图找点值钱的顺走。

谁知值钱的玩物没翻到,竟让他在书架上翻出了一本小册子,且不说里面的内容都是记述明末抗清的历史,中间还夹着一张纸签,上面写着“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

这下可把焦应元给吓了一跳,他手忙脚乱的将册子放回,只取了纸签收入怀中,然后悄悄离开了书房。到了晚间焦循回来,焦应元便提了借钱的事。焦循一听就怒了,痛斥了堂弟一顿,把他轰了出去。

焦应元回家后越想越气,觉得自己已是无路可走,于是“新仇旧恨”叠加在了一起,人性之恶在绝望中被彻底激发。

他决定以焦循手写的反诗为突破口,炮制一场大案,借官府之手来一场“诛九族”,将包括自己的母亲、同胞兄弟、族人在内的一切有过节者,全都拖入地狱,给他陪葬!

至于他在匿名信里提到的钟怀和黄承吉也参与谋反,其实并无实据,而是想着堂兄素来跟这二人关系好,于是就本着能拖一个下水是一个的想法,结果还真让他给蒙对了。

事关重大,方敬斋先带人去了焦应元家里取出藏匿的纸片,然后就直接向知府马慧裕禀报。马慧裕听完也是极为惊愕,不过他也是进士出身,当过翰林的人,对焦应元的无耻行为气的浑身发抖。

案件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是简单的诬告了。况且两人并不知道焦循跟北海镇的关系,于是马慧裕先是派人向江苏巡抚长麟发出呈文,同时派出大批兵丁衙役,将诬告信上的相关人等全部锁拿下狱。

江苏巡抚衙门就在苏州,距离扬州不过二百多里,巡抚长麟接到扬州的报告后也是吃惊不小,如今朝廷在北面屡战屡败,虽说百般遮掩,却难逃天下有心人耳目。眼看乾隆的万寿节快到了,治下竟然出了这么档子事,于是长麟一边上报两江总督书麟,同时决定亲赴扬州办理此案。

他之所以敢这么决定,是已经知道制台大人正深陷一桩官司,恐怕要官位不保。而且清代由于督抚相制的权力架构,巡抚并不是总督的属官,而是平行关系。

且不说南京那边之后会如何安排,焦循、钟怀和黄承吉三人被拘押到府衙后,扬州城内顿时就炸了锅。

江藩在托人了解到案情后,顿如惊弓之鸟。他冥思苦想了半晌,先是写了两封信,让家中下人分别去了宝应和常州,给刘台拱、段玉裁和洪亮吉三人报信。接着,他连夜坐船离开扬州,打算去射阳湖那里求救。

跟年轻喜欢宅家的焦循不同,江藩家中世代行医,多子街的天瑞堂药肆就是江家的,一旦焦循三人扛不住把自己给供出来,不知将牵连多少人。

他们在去年从北海镇回来路过徐庄的时候,王长生便向江藩和洪亮吉等人告知了清江浦的联络点和联络方法。

就在江藩前往清江浦之时,扬州知府马慧裕接到了巡抚长麟的回文,要求他先行对人犯审问,等按察使司和巡抚到后再行开堂审案。

因为焦循、钟怀和黄承吉三人都有功名在身,所以就由马慧裕亲自文案,而其他人诸如焦应元的母亲王氏、三个兄弟以及几个债主,便交由江都县和甘泉县分别审理。治下出了这么大的事,江都县和甘泉县难辞其咎,所以这会也什么都不顾了,只想彻查清楚。

焦循一上来只是说冤枉,自己就是一个“宅男”,只因借钱给堂弟焦应元,便无端受其诬告。眼下居然攀咬自己谋反,实在是荒谬;至于钟怀和黄承吉二人更是大喊冤枉。

马慧裕早就了解了前后经过,此时他也没什么废话,直接就将从焦循家中抄出的册子和写有顾炎武诗文的书签拿了出来。

“看看吧!这是你堂弟焦应元在你家书房找到的写有反诗的书签,以及差役在你家书房中搜出的反书!”马慧裕一拍醒木,喝道:“焦里堂,本府可马上请学政革了你的功名,大刑伺候!念尔素有才名,这才礼下于人。”

焦循一看顿时就傻了,这册子是他从北海镇带回来的,因为看到书中关于“薙发令”的内容悲愤莫名,便忍不住在书签上写下了顾炎武的“断发诗”。此时他脑海中一片混乱,无论如何也想不出焦应元怎么拿得到这个书签。

“焦里堂,速速从实招来!”马慧裕眼睛一眯,捋着胡子道:“难道尔没听过‘破家县令,灭门府尹’之说吗?焦家一族上百口的性命安危,全在尔一念之间。”

马慧裕见焦循额头不住冒汗,便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奏效,继续道:“本府自到任以来,便听闻你奉母至孝。即是如此,就不为你母亲和妻子想想吗?你有功名,她们可没有诰命。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即便是狞顽之徒也是熬不过的。”

所谓的“三木”,其实就是拶刑,也叫夹棍。有夹手指的,也有夹脚踝的,对女犯都是夹手指。

别看小小的五根圆木,威力却远超棍棒,正所谓“十指连心”,拶指所制造出的疼痛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只要使用起来,管保叫受刑者魂飞魄散。

纪晓岚在其笔记《滦阳消夏录》中曾有记载,有个被婆婆诬陷的媳妇,由于受不了拶指的折磨,当堂自杀。

正因为这种刑罚过于狠毒,所以在《大清律例》中明确规定,重大案件的主犯或从犯,再三详究,仍不吐实情者,或前后证词不一者,才准许使用夹棍;平常案犯,概不准使用夹棍。另外,夹棍不准反复使用,只准许在同一犯人身上使用一次。

此言一出,焦循顿时大汗淋漓,浑身颤抖。而马知府则端起茶盏,慢悠悠的喝了起来。

所谓物伤其类,实际上马慧裕的心里也是挺惋惜的。出了这样的事,在京中做官的阮元一定会被牵累。虽说未必会卷入谋反案,可以后的仕途怕是难了。

一刻钟后,浑身被汗浸透的焦循自知是躲不过这一劫了。虽说之前已打算携家投靠北海镇,可他毕竟不是顽强的“革命斗士”。再者焦循这些年一直埋头做学问,对人心事故并没有多少经验。

“好吧!我招。只求大人不要再对老母和弱妻逼供,她们什么都不知道。”

马慧裕面有得色,抬手举着那册子问道:“此书从何而来?”

焦循心中对江藩等人暗道了一声对不住,然后才黯然道:“是学生从北海镇那里得来的。”

“噗!”此言一出,马知府一口茶没含住,全喷在了身旁书办的脸上。

“你,你......”马慧裕哆哆嗦嗦的站起身来,戟指怒目道:“你是说北海贼?!”

“是......”

我滴个娘来!马知府心中顿时就咯噔一下,他之前长年在吏部做官,和京城的同僚亲戚书信往来不断,所以对去年天津那档子事知道的一清二楚。此时他心里恨死了那个焦应元,一场诬告案,居然把北海镇给扯出来了。

这要是写个反诗、印个反书啥的,马慧裕根本不会客气,直接就会叫学政过来革了焦循的功名,然后上大枷押入死牢看押。

可北海贼那是有大铁船的,万一为了这事再度威逼沿海,惊了圣驾,影响了乾隆的万寿节,他马慧裕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早知如此......早知啥也没用啊!这事他不敢再问下去了,等臬台和巡抚大人到了让他们决定怎么办吧。

想到这里,马慧裕便对签押房内的衙役道:“来人!把人犯焦里堂送入大牢看押。唔......切不可轻慢了他老母和妻子,一应饮食所需尽量提供,只是不许探视。”

“嗻!”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精灵宝可梦之拂晓扶得起的阿斗天下安康唐逗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日月战旗公主啊!驸马他又双叒跑了!明末之我有系统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穿越大明,吊打诸国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我是范蠡密战桐城大明元辅农门娇娘来种田天下局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重生之毒女很惹火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尘途雕弓落寒门枭士我的谍战岁月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开海大唐不良人荡宋北宋振兴攻略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我是关陇老秦人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越穿,越难,越穿越皇陵守墓人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误惹绝情冷少大汉天子崇祯末年带妹征伐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综武之大明帝国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伍文书屋搜藏榜:官途权倾天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盛唐挽歌龙珠之牧神传说无敌六王爷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无敌三公子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锦绣阖欢大明公务员冷酷夫君好撩人红楼之旁支贵族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纨绔子弟变形记烈焱长歌大明:开局炮轰努尔哈赤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皇叔,不可以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开局狙了个大佐大秦:有子扶苏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汉末一闲人我在虞朝有钞能力大唐再起日谍克星锦衣夜行盗墓太子妃【完结】师娘,我不想努力了金堤永固我是关陇老秦人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谢家有女最强医仙混都市世子黜龙南北朝打工皇帝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江户旅人红楼士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秦时明月之人宗门徒醉红颜,倾王妃杀机较量清末小旗兵龙腾中华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