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来到城门
周民被蒙能拿话一顶,知道拿了人家不少好处,如今已是上了贼船,再想下来绝无可能,只得叹了口气。
“哎!上回救你逃出牢房,即便惊险,还算办得不错。说吧,这回又遇上何事?若再跟上回一样,我可办不到。”
“呵呵,区区小事,无需都吏太过担心。”
“小事?”周民对所谓的小事极为怀疑,忽地轻拍桌子,转过话头道:“对了,上回吩咐过的册子,你可拿了回来?”
蒙能瞟了周民一眼,冷笑道:“那张牢头已经身死,我去他那宅子里寻过数次,虽不曾取回,但也有了些眉目。这事倒不用着急,我这时遇上些小麻烦,需借都吏的宅子暂住几天。”
周民听册子未能取回,只急得跺脚,也未将蒙能接下来的话听清楚。
“那册子若落入有心人之手,可是掉脑袋的大事!你这人怎的不听吩咐,既有了眉目,还不快去拿回来!”
听周民说话不太客气,蒙能不禁眉头竖起。
“周都吏吩咐的事,我自会去做。但今日事急,我必须得在这儿躲几日,待风头过去后,再取回册子交予你便是。”
“躲几日?!”
周民已急得怒火中烧,可看见蒙能冷冷的目光,不敢将蒙能真的惹恼,只得缓了缓语气,说道:“你已在咸宜坊寻了个藏身之处,为何还上我这儿来?”
蒙能抿了抿嘴,犹豫着是否将实话说出。
见蒙能支支吾吾,周民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忍不住上前一步,瞪大双眼道:“莫非是你在咸宜坊闯了大祸,方惹得锦衣卫在西城地界折腾?快说,门外马车里是不是藏了个良家女子?”
蒙能原本极为淡然,这时一听,不禁耸然变色,已不太相信净音所说的那少女的身份。
但这些实情他已不敢再对周民诉说,怕周民胆小怕事,不愿再相助于他。
略微思索着,蒙能的脸色又恢复过来。
“周都吏无需胡乱猜测。打牢中脱身之后,我一直依你所言好生呆在咸宜坊中,怎可能做其他勾当?你就痛快些,我今日带了两人前来,能不能容我们藏身几日?”
蒙能再次提起藏身数日,周民却斩钉截铁地道:“不行!锦衣卫倾巢而出,你等没有路引,如何经得起锦衣卫的盘问?快自去寻个藏身处。”
“呦呵!”
蒙能目光微冷:“依周都吏的意思,我等立刻出门去自投罗网便是。倒也好,省得低声下气,祈求寄人篱下而不得。”
见蒙能脸色极为阴沉,周民忍不住再长叹一声,知道若不能将蒙能妥善打发,今日这事便不算完,急得在屋中团团乱转。
昏暗的屋内,只剩下踱步声沉闷地响起。
过了好一会儿,周民忽然停住脚步。
“今日午后,左侍郎包德怀会送其母亲出城,已吩咐我雇了十辆马车。况且他家的管家与我交好,你若愿意,便驾马车藏在车队中,把门兵丁必不敢阻拦。”
蒙能琢磨片刻,眉毛一挑,嘿嘿笑道:“还得是都吏有法子,蒙能自愧不如。嘿嘿,若今日我能顺利出城,日后定会登门道谢周都吏的大恩。”
周民听蒙能欲再次登门,吓得连连摆手,哭丧着脸道:“出城之事我立刻去办,只求你别再来刑部街,我便知足了。”
说罢,周民摇晃着脑袋,出门去为蒙能安排出城的事宜。
看着门外周民的身影,蒙能摸了摸脸颊上那猩红的刀疤,想了许久,方冷哼一声。
“哼!”
……
与马顺告辞后,王林与王富直奔崇文门,吩咐此处的锦衣卫在护城河外设伏盘查,而城门内只余数人。
看着进出崇文门的车马川流不息,王林有些不太放心,便留下王富守在此处,领着其余锦衣卫一同盘查出城的车马。
接下来,王林独自去往正阳门,最后来到宣武门。
正阳门内不远便是六部之所在,再往后便是紫禁城,故而正阳门把守颇为森严,净音等人选择通过正阳门出城的可能性极低。
剩下的,便是宣武门了。
打马来到宣武门,王林放眼看去,出城的马车较崇文门少了许多,校尉盘查亦极为小心。
但宣武门坐落于京师西南角,是南边三座城门中距离咸宜坊最近的一座,净音等人仓皇逃窜之下,极可能通过此门偷偷出城,当下可马虎不得。
王林打马向前,使留在宣武门的校尉分作两队,依葫芦画瓢,将盘查的地点移至护城河外。
城门洞外几步远处,王林骑在马背上,看着不远处的宣武门城楼,虽然心中担心许玉儿的安危,也只得耐心等待。
一辆辆马车徐徐离开宣武门,王林瞪大双眼仔细搜寻,却未发现任何可疑之人。
而越过护城河,往前约五十步远,便有二十余校尉正紧张地盘查出城的车轿行人。
若发现可疑之人,一名锦衣卫校尉便会小跑着奔过来禀明情况。
每次见着校尉往护城河对岸而来,王林的心便会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揪着,只盼校尉送来的是许玉儿的消息。
但一个时辰过去,太阳已经当空,等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王林的心不禁急躁起来。
这时,城内奔出两匹快马,王林定睛看去,马背上正是校尉张显、门达二人,忙连声唤道:“张兄,门百户,可有消息?”
听见王林的声音,张显一拨马头,与门达拍马赶过来。
“千户,卑职等已将那净音尼姑的底细探明。”
“哦?”王林不由眼前一亮,急忙道:“快快讲来!”
张显抹了把脸颊的汗水,与门达对视一眼,便沉声回禀道:“净音属南直隶应天府人,观音庵中老尼姑去世后她便掌着庵中大小事务,而且净音与西城多处尼姑庵有牵连。
不过,卑职已报马指挥派人暗中盯守与净音有牵连的尼姑庵,西城兵马司亦同在各处尼姑庵查访。以卑职所料,净音等人应没胆子在各处尼姑庵中藏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