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不错不错,天佑五铢,这字体如筋似骨,竖笔如柱,看上去又丰满圆润,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韩端拿着一枚五铢钱翻来覆去地观赏,对钱币上的四个玉箸篆文赞不绝口。

牛信笑着回道:“这是顾侍中的墨宝。”

顾野王工诗文,善书画,在前梁时便为太学博士,二十五岁便奉命编撰成《玉篇》三十卷,如今身为侍中,也还兼着太学司业(相当于太学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训导教务之职),称得上是一代鸿儒。

他能写出这么端庄匀称的玉箸篆来,也是不足为奇。

“这些样钱我收藏了。”韩端将样钱全部收入囊中,吩咐牛信回去之后立即择地建造铸币工场,开始铸币。

牛信点了点头,又有些迟疑地开口问道:“陛下,如今秦淮河上,水流稍微湍急之处,都立满了各家私造的水车,新的铸币场要建在何处?”

“滥设水车一事,我已经让李立去查办,凡未经都水监和太府监允许私自设立的,一律拆除。”

南朝水网密布,水道纵横,拦河筑坝、私设水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就连运河两岸也不能幸免,如此做法,既造成水灾隐患,又极大地危害行船安全。

所以李立就任太府卿之后,韩端便让他趁冬季水枯之时清理河道、整治乱象,秦淮河两岸私设的水车,自然也在整治的范围之内。

“但铸币工场开设之处,一要水力强劲,二要地方隐秘,便于安全保卫,秦淮河并不适合。”韩端略作沉吟,便想到了合适之处:

“玄武湖下连接大江的紫川河水流湍急,且又无船只通行,可将铸币工场修建在此处。”

“臣回头就和都水监联系,尽快将铸币工场修建起来,开工铸币。”顿了一顿,牛信索性将自已的担忧说了出来:

“陛下,按预算的铸币数量,目前江都所出铜料完全供应不上,库存金银更是远远不足,若没有新的原料来源,恐怕铸币工场也维持不了多久,此事还需陛下尽早决断。”

韩端闻言,却是蹙起了眉头。

中国历朝历代都缺铜,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铜矿资源匮乏,二是生产技术水平低下,铜的生产成本太高。

因为缺铜,铜价高昂,导致铸钱不仅无利可图,一不小心还要亏本,所以朝廷不愿铸造铜钱,市面上铜钱大大不足,从而造成“钱荒”。

钱荒的后果,便是造成物价下跌,给生产者带来直接的损失,使商业萧条,经济萎缩。

要避免钱荒,就必须解决铜料来源,另外还得再铸一部分金银币来代替铜钱流通。

韩端也不是没有想过发行纸钞,但目前看来,短时间内这个办法都不现实。

没有准备金,刚建的国家也没有信用度可言,而且防伪技术也达不到要求,贸然发行纸币,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寺院收缴上来的佛像,可以先熔来铸币。”思索良久之后,韩端才开口说道。

收缴的铜铸佛像并不多,只能解一解燃眉之急,最终还得从铜矿和技术上来想办法。

目前规模稍大的铜矿,除了已经在开采的江都铜山和山阴耶溪铜矿外,还有建康西南铜井一带的铜矿,丹阳(安徽当涂一带)铜矿和武昌铜矿。

但这些铜矿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开采时间日久,容易开采的部分都已经开采完,继续竖井开采,成本高、产量低,得不偿失。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改进技术,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找到新的储量丰富的铜矿。

时下的采矿方法,是用铁锤、铁钎一下下敲击,即使用木柴烧爆之法,一人一天也只能采得二十多斤矿石,熔炼之后得铜还不到一斤。

韩端能想到的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只有用黑火药来爆破采矿,这个法子虽然有安全隐患,但却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牺牲,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至于新的铜矿,韩端绞尽脑汁,才想起前世看过的一篇文章,其中讲述了宋代铜产量大幅提高的原因,一是采用了“灰吹法”和“胆铜法”炼铜,二是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韶州铜矿。

用“灰吹法”炼金银的技术,早在东晋葛洪的《黄白篇》中就有提及,但用于炼铜却是在宋代。

至于胆铜生产,是把铁放入“胆矾水”中转换出铜,这种方法早在西汉《淮南万毕术》中就有记载,唐代已有人用此法小规模制造赤铜,到北宋时,胆矾法已经是大规模生产铜的重要方法之一,最高年产量曾达一百八十多万斤。

而韶州铜矿的开采,更是使得宋代的铜产量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极大幅度的提高。

韩端蹙眉深思,这时,却听太学祭酒周弘正突然出列奏道:

“陛下,南朝产铜之地,无外乎江都、六合、建康、句容、溧水、溧阳、吴县七地,特别是句容县北铜冶山历代采铸,至今储量仍丰。”

“吴县西十里的铜山也曾采矿铸钱,如今仍有人私下开采,若将七地铜矿尽数利用起来,应能稍补铜料之不足。”

这些产铜地韩端都知道,只是容易开采的部分都已经被开采得差不多了,若要继续开采,仍然要面对开采不易、成本过高的问题。

若真是赚钱的买卖,陈国怎么会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去开采?

韩端略作沉吟,说道:“周公所言诸地铜矿,采炼不易,只能作为权宜之计暂时采用。”

“朕听闻广州始兴郡有铜山,掘地三尺便可见铜,牛侍郎若能将这个铜矿找出来,那铸币的铜料应当就不会缺了。”

牛信立即道:“那臣明日就安排人去广州寻找。”

“陛下,老臣知道始兴有银矿,但铜矿似乎没有听说过。”

周弘正见韩端有些疑惑,又解释道:

“老臣在前梁时曾任左民尚书,知道岭南诸郡每岁向朝廷常贡金银,而诸郡所贡皆当土所出,所以始兴有银矿是肯定的,铜矿或许也有,但老臣却未曾听人说起过。”

始兴即后世的广东韶关,隋朝时才改名为韶州,到了宋代韶州才发现大型铜矿,现在肯定还没人知道。

韩端也不与他争执,只是让牛信赶紧派人去查访,末了,他才转头对周弘正道:

“单铸铜钱尚不足流通之用,周公可知南方诸州,都有哪些地方出产金银?”

周弘正一抹白须,呵呵笑道:“陛下这是问对人了。”

“中大通年间(梁朝中期年号),向朝廷贡金之地除巴蜀诸郡,以及江州的豫章郡、临川郡以外,还有岭南齐熙郡、象郡、安成郡、蒙州、南定州、安州、越州、高州以及交州。”

“贡银之地,有湘州的邵陵、桂阳诸郡,又有岭南始兴、曲江、遂城、临贺、始安、齐乐、苍梧等郡县。”

“前朝武帝赏赐大臣、贡奉寺院,动辄金银数十上百两,尽皆来自上述诸州郡贡献。”

果然,出产金银的地方,都在后世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一带。

但可惜的是,除了豫章郡外,其余诸州郡都还没有纳入大明国治下。

可偏偏豫章郡的黄金产量极小,一年下来也不过二三十两,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韩端突然觉得,必须尽快对湘州、桂州以及岭南诸州郡用兵,切切实实地将这些地方掌握在手中了。

无论是土地人口,还是金银矿藏,都值得自已发动一场战争。

“济之,年前拿一份征讨岭南的计划出来!”

“兵发两路,一路走巴州、湘州、桂州,另一路走豫章、临川、安远、始兴,取交州之后再班师回朝!”

“臣遵旨!”

……………………

回到太极西堂,脱下玄端深衣换上常服后,忙碌了一天的韩端稍微休息了一会,三娘子送来饭食,刚吃了一碗清粥,便听到外面侍卫的声音大声叫道:“太上皇驾到!”

话音刚落,便见韩锦大步走进堂来,韩端连忙躬身作揖:“阿爷来了!”

“我找你有事。”韩锦微微侧身只受半礼,然后来到榻前坐下,问道:“六郎,藕奴已经年满十七,前些时日你说自有安排,如今究竟如何了?”

“这个……”韩端没想到父亲亲自跑到太极西堂来,竟然是说妹妹的亲事。

这几日他忙得晕头转向,哪有时间来想这件事情?

但他这话可不敢对韩锦说,只能含含糊糊地道:“已经有了一个人选,我正准备抽时间问一问他本人的意思。”

韩锦急忙问道:“此人是何方人氏,家中是何门第?”

韩端一心要破除门第之见,但他老子却非要分个门第高下,这让他心中颇为无奈。

“此人乃广陵人氏,父母早亡,其先祖乃汉中郎将,其祖曾任六合县令,秦郡太守,其父曾任海陵县令,算是官宦之家。”

一听父母早亡,又不是世家豪族子弟,韩锦心中就有些不大乐意。

韩端耐着性子道:“藕奴是我的妹妹,大明朝长公主,有我为她撑腰,夫家的门第根本就不重要。”

“此人无论品貌才干都很不错,以弱冠之龄便能凭军功得升八品武威将军,完全能够配得上我家藕奴,阿爷若是不信,我这就让人叫他来你看一看。”

韩锦不大乐意,家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女儿嫁给一员武将,但韩端却还有些担心来护儿不愿意娶藕奴。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尚公主”的。

所以他又劝说道:“还是见上一见,若阿爷实在是看不上,那我再另外为妹妹物色。”

三娘子也道:“阿公,不如让妹妹自已相看,若是看得上就定下来,看不上再另寻其他。”

韩锦皱眉道:“哪有女郎自已相看夫婿的,若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让妹妹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几眼即可,没有外人,如何会传得出去?”

“这个办法好,我家也不需要仰仗姻亲,只要妹妹看得上就行。”

韩锦见儿子儿媳都这样说,只得点头应允,三娘子让云朵去请了藕奴过来,和她说了这事,藕奴害羞地用麈尾遮住脸庞,钻进了屏风后面。

来护儿如今在中军左卫担任军主,驻于尚书省后的左卫军营,蔡抒古出门不多一会,便带着他回到了太极西堂。

登基之后,韩端威严日重,只坐在那儿,便让来护儿感觉到了一股莫名的压力。

他略微有些局促向皇帝、太上皇和皇后见过礼,韩端给他赐了座,然后问道:“崇善与左卫军将士可还相处得来?”

来护儿点头回道:“相处挺不错的。”

他武艺出众,又是因战功得升军主之位,将士们都挺服气,相处也确实比较融洽。

“那就最好。”韩端颌首道:“闲时多读些书,勤练武艺,也可找人去了解一下岭南的风土人情。”

“明年开春过后,朝廷便要对岭南用兵,你若愿去,朕就让济之给你安排一个位置。”

“臣求之不得!”来护儿连忙拱手谢过,韩端又勉励了他两句,然后装作无意地问道:“朕记得你已经过了加冠之年,可有想过娶妻成家?”

来护儿连忙摇头道:“陛下,国家尚未安定,正是我等将士用命之时,成家之事,过两年再说也不为晚。”

韩端笑道:“娶妻成家和为国效力并不冲突。”

“臣还是想先建功立业。”

也不知藕奴是否看得上他,所以韩端也不多在这事上纠缠,转而说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朕到军营中,看看你这段时日来武艺是否有长进。”

“那臣明日在营中恭迎陛下。”

“好,那你先回去。”对于来护儿,韩端确实是很欣赏,即使藕奴和他的亲事不成,韩端也准备要好好培养他。

来护儿告辞离去之后,藕奴儿才红着脸从屏风后走了出来,韩端问她:“你觉得此人如何?”

藕奴低着头站在那儿,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韩锦着急地问道:“到底如何,你倒是说句话啊。”

“阿爷!”藕奴儿一声娇唤,掩面奔出了西堂。

韩锦气呼呼地道:“这孩子,真是给她阿娘惯坏了,这么不懂礼!”

韩端看了看老爹,又看了看孔三娘,“藕奴这样,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啊?”

三娘子“呵呵”笑道:“要是不愿意,她肯定就直接拒绝了,她不说话,就表示已经看上了来将军,这是害羞呢。”

“你等会再去问她一下。”

韩端觉得还是问清楚一点比较好,要不然自已找了人去说亲,回头藕奴又不愿意,那可就让人尴尬了。

“若她愿意,改日我就找人去说媒,若不愿意,我也好再寻其他郎君。”

三娘子肯定地道:“陛下不懂得女儿家的心思,藕奴妹妹绝对是愿意的,陛下只管找媒人去说亲就是了!”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精灵宝可梦之拂晓扶得起的阿斗天下安康镇国北凉王唐逗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日月战旗公主啊!驸马他又双叒跑了!明末之我有系统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穿越大明,吊打诸国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我是范蠡密战桐城农门娇娘来种田天下局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重生之毒女很惹火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尘途雕弓落寒门枭士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开海大唐不良人荡宋北宋振兴攻略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洛天心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我是关陇老秦人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越穿,越难,越穿越皇陵守墓人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误惹绝情冷少大汉天子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讨逆
伍文书屋搜藏榜:官途权倾天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盛唐挽歌龙珠之牧神传说无敌六王爷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无敌三公子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锦绣阖欢大明公务员冷酷夫君好撩人红楼之旁支贵族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纨绔子弟变形记烈焱长歌大明:开局炮轰努尔哈赤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皇叔,不可以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开局狙了个大佐大秦:有子扶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汉末一闲人我在虞朝有钞能力大唐再起日谍克星锦衣夜行盗墓太子妃【完结】师娘,我不想努力了金堤永固我是关陇老秦人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谢家有女最强医仙混都市世子黜龙南北朝打工皇帝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江户旅人红楼士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秦时明月之人宗门徒醉红颜,倾王妃杀机较量清末小旗兵龙腾中华绝世极品兵王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