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娘生气后院的女人搅乱了她的计划,后院的女人还要找她的麻烦呢!
毕竟,大姑娘这样龌龊,偷偷给她父王找女人,想让她父王立继妃,损害太多人利益了,现在她姨母是被赶走了,但也还没赶走啊,她还在府里啊,这个仇恨目标在这儿,后院女人看着她就讨厌,能不找她的麻烦吗?
于是不少人散布流言,说大姑娘一个外嫁女,还跑回娘家,对父亲的后院指指点点,像什么样子!
大姑娘听说了,气了个半死,但因找不到散布流言的人是谁,她也没法找谁出气。
说起来,大姑娘这真是自作自受了,要不是她回来,非要跟世子夫妻作对,然后搞的谋划又损害了全府所有妃妾的利益,成了清江王府公敌,这会儿也不会落到这样一个下场。
偏偏落到了这样一个下场,她还不好不在娘家呆了,去婆家,因为在婆家没她父亲罩着她,她会过的更差。
于是就算府里上下全都对她不待见,她也只能留在府里。
她不想让人觉得她是不想回婆家,所以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还要留在府里,查查之前是谁要向宗人府打小报告。
好在她住的地方,世子妃没给她换,还是之前僻静的地方,有后门进出,所以只要没人来打扰她,她也不去其他地方跟别人打交道,独自生活在王府一隅,其实只要不去打听那些流言,能过的不错的,毕竟世子妃虽然厌恶她,但大姑娘的衣食住行,她是不敢苛待的,因为这种明面上的事情,大姑娘只要受到苛待了,跟清江王爷说了,清江王爷是肯定会找世子妃麻烦的,世子妃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搞小动作,给自己招骂。
既然衣食住行没问题,住的地方又跟其他人离的远,无人打扰,这不挺好的吗?要换了琳琅,喜欢死了这种生存状态。
但大姑娘显然不这样想,只觉得自己是被全府排挤了,那是一肚子火,跟她父王拱火,表示,她父王想立个继妃,府里那些女人还敢阻止,这叫什么事,置她父王于何地,她父王还是一家之主,还是堂堂郡王吗?
又道:她父王想娶继妃就娶,反正她永远都是站在他这一边,永远支持他的。
不得不说,这话是说到清江王爷心里去了。
清江王爷在大姑娘姨母事件后曾查过府里上下的情况,想看看是谁准备往宗人府报告这事,但很可惜,对方做的很谨慎,他竟然没查出来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而越是查不出名堂,没让他将怒火泄了,这股火自然就越烧越旺,这会儿被大姑娘一点,自然就点着了,想着是啊,他堂堂郡王,一家之主,凭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要受后院这群女人辖制?
他曾因找不到打报告的人,火越烧越大,想着肯定是这些妃妾做的,就想干脆算了,将所有的女人全赶走,这样就能将准备打报告的人一并打发走了,至于其中没做这种事的,冤枉的,关他何事,要怪,就怪做这些事的人好了,要想留下来?那行,找到真凶就让对方留下来。
但最终清江王爷并没这样做,因为,有名分的,大多都是有子女的,全赶走了,这些孩子谁管?就算他让嬷嬷们带着孩子,这事要传出去了,他这样做可能还会被宗人府和青王府那边骂,骂他胡闹,尤其是要查出来,他是因为要娶一个怀着来历不明的孩子的女人,没成功,愤怒后院有女人要告到宗人府,所以将她们全打发了,真会骂的,指不定报到皇帝跟前,皇帝觉得他太疯狂了,别训斥他,甚至夺了他的爵位,那就不好了。
所以清江王爷虽因没找到打算朝宗人府打报告的妃妾,一肚子火,却也不敢这样弄。
不敢这样弄,然后清江王爷又想发泄怒火,于是便打算娶个继妃了。
之前不想娶继妃,是怕生出事端,府里不安宁,结果,他这样为她们着想,这群女人呢,一点也不感恩他的好,竟然这样对他,这让清江王爷觉得,他不需要对她们好了,直接娶继妃就是了。
她们以为能拦得住他娶继妃吗?娶大姑娘的姨母行不通,那行,他就娶一个光明正大的女人为继妃,她们阻止得了吗?还真是搞笑,他还治不了她们了!
——他可能是忘了,妃妾们之所以那样对他,就是因为他动了娶大姑娘姨母的心思,大家担心,才这样行动的,所以大家要怎么感恩他的好?
他之前一直没娶继妃,大家的确感恩他的好,但现在,不是准备娶继妃了,这好没了吗?那还要大家感恩他什么?
不得不说,在大姑娘姨母和大姑娘的拱火下,清江王爷的理智在迅速清零,之前坚持的不能娶继妃,免得府里闹矛盾的理智做法,这会儿也因怒火,慢慢消失了,要不古人怎么有不能因怒兴兵一说呢,就是因为人在愤怒到极点的时候,容易失去理智,做出错事。
清江王爷这会儿听了大姑娘的话,便欣慰地点了点头,道:“真是我的好姑娘,也不怪为父疼你,只有你是完全把父王的心情放在第一位的,其他人,哼,都惦记着她们那点利益。”
因为听大姑娘的话感到舒心,当下又从账房,给大姑娘拿了不少银子,好让她有钱花用,这让大姑娘自然高兴。
虽然作为郡君,她自然是有收入的,但那点钱,哪够她大手大脚地花费,所以钱自然是越多越好。
而且让她感到更高兴的是,她看出来她父王,已经被她说动了,估计是要娶继妃了,这就好,到时气死那群女人,以及世子夫妻。
虽然这次的事,世子夫妻表面上没冒头,但她可不相信他们私下没搞小动作,毕竟她让姨母进府当继妃,且怀孕了,很容易就会生下嫡子,威胁世子夫妻的地位,她不相信他们不担心,没搞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