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太史慈和孙观还有身后的十三骑兵换上了孙观提供的服装,潜入到了陶军的周围。
“就凭我们这点人,杀陶谦是不是有点扯淡了。”孙观自从听太史慈的计划是刺杀陶谦,就觉得这个人是个疯子无遗。
“哼,这些人我都嫌多了,要不是我没和陶谦打过交道,我就光派我手下的扛起小将就可将这陶谦的人头斩下。”太史慈十分瞧不上陶谦的表情。
孙观巨汗,回头看看太史慈所说的那位之前扛着大旗的小将,面目清秀,皮肤白皙,身体瘦弱,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不说是若不经风吧,但要是不是因为穿着盔甲,孙观都觉得他是个文弱书生。
“这太史慈是不是有点太能吹了,是,你武艺好我见过,可是要说这小孩能杀陶谦,打死我也不信。”孙观暗自想到。
太史慈看见孙观的表情也是知道其不相信,于是回头便对那小将说道:“李嵩,孙将军不相信你能刺杀陶谦,那这样,一会咱们就比比谁能将陶谦的人头看下来。”
孙观更是一愣,自己什么时候说过。
而那小将更是没有什么表情变化,而是笑了笑说道:“那有什么意思,斩一老叟人头而已,不如我们比谁能将其活捉怎样?”
孙观扭过头去,看看这稚嫩的面孔,心道:“难不成我当真小看了此人,此人真的有本事?”
不错孙观的确又一次错误的判断了李嵩的实力,这个人的名字可能各位不熟悉,但是他的另一个称号则是有一些传奇色彩,那就是——曲阿小将!
《三国志》中记载:太史慈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两军捉对厮杀,孙策遇到太史慈,而孙策的随从十三人,还都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之类的大牛,则对付一个骑卒。这个骑卒低档住了韩当和黄盖之流,且没有留下姓名,真是奇哉。
再拿出《三国演义》,里面记载:伏路小军飞报刘繇,云:“孙策自领十数骑,径过岭来看寨栅。”繇曰:“此必是孙策诱敌之计,不可追之。”太史慈踊于前曰:“此时不捉,更待何时!”刘繇阻当不住,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曰:“有胆气者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赶去,众皆大笑。
演义中,当时太史慈得知孙策带人探营,于是自告奋勇前去捉拿孙策,刘繇不让去,太史慈不听,披挂上马,临走时问,有胆子的跟我来,结果,诸将没一个人敢去,只有一个骑兵小将说,我跟你去。
这件事在正史中也有记载,不是演义无中生有,夸大其词,是有根据的,只是,正史写的简略,而演义写的绘声绘色,非常精彩,因此,演义的魅力盖过了正史
这里面的小将就是该骑卒,所谓的曲阿小将,英雄爱英雄,好汉惜好汉。
后来刘繇接应的大军都到了,程普等十二骑居然还没有跟来,直到军马合将上来,程普等人才赶到,要知道程普等人的坐骑,虽然不一定赶得上孙策的坐骑,但绝对也是千里选一的好骑。如此,他们为什么来的这么晚?
很多人的分析,是程普等人被“小将”拦住,因此晚到。而此曲阿小将以一己之力,抵挡程普等十二人,而对于曲阿小将则是再也没有交代。
无论是被程普等人砍死,还是不知所踪,但完全可以证明的一件事情就是这曲阿小将的确是一员猛将,在正史和演绎当中全都是有着记载。
可是孙观怎会知道这李嵩的实力,现在只是把他当做一个被太史慈吹上天的角色。
此时徐后城内,袁熙点兵,众人包括郭嘉在内的所有人都在劝袁熙,不可轻易相信。
原来袁熙在傍晚的时候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只是清晰的写了几个字:“今晚子时报恩杀陶谦,望援!”落款写的是北海太史慈。
袁熙看到信之后大喜,急忙要点兵出征,众人大惊,于是袁熙便把信给众人传阅,众人一头雾水,先不管这太史慈是是谁,可就是这么一封信就值得袁熙冒险?万一是圈套怎么办?
“主公,三思,此事万一有诈,后果不堪设想。”郭嘉说道。
“放心吧,奉孝,没事,这回陶谦死定了,让特么你围我!”可能是被围的时间有点长,袁熙不觉见的报了一句粗口,自己说完也有点不好意思。
“主公可曾认识这太史慈?”郭嘉还是不放心。
“认识到不算认识,你还记得那北海有一老妇人,她丈夫复姓太史吗?”袁熙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整理自己的盔甲。
“主公,你先不要收拾了,即便是要去,有甘将军和徐将军呢,主公何必亲自犯陷?”郭嘉实在不明白这袁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后实在无奈,郭嘉,徐晃等众人齐齐围住袁熙,就是不让其出兵,最后还是袁熙妥协,命甘宁为先锋,徐晃中军,自己殿后,这众人才放下心来。
而太史慈这面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便也是开始准备行动,于是一行人从周围的树林之中悄悄的潜行出来,然后摸到大营周围。
孙观之前一直负责夜巡,自然知道哪里的巡视最为薄弱,于是在太史慈和李嵩射杀了两名巡视的士兵之后,众人顺利的摸进了军营,因为身穿着一样服装,又是按照之前演练好的队形和路线,自然是不会被发现的。
“前面就是陶谦的营帐了。”孙观对着太史慈说道。
孙观心中充满了担忧和十分复杂的心情,之前两天还是自己一直忠心守护的主公,今日变要刀兵相见。
而孙观不知道的却是自己身后的这群人却是异常兴奋,尤其是太史慈和那小将李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