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臣提议,太史慈将军当为此大任。”荀攸提议道。
“真觉得太史将军所勇武过人,但毕竟在军中威望较低且难以统领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臣建议还是由公明将军统帅三军出征。”陈宫提出不同的建议。
“陈军师说的固然是对,但是兴霸将军之前在弘农一战已经是扬名四海,如不趁热打铁,恐怕有些难以服众。”郭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其实对于袁熙来说,这倒是好事,头一次三位谋士分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全都是不一样的看法。
而袁熙自己心里也是有自己的打算,要说信任,这三位提议的人选都不是最佳人选,袁熙心中最最最忠心的人选还是黄巾众人,管亥为首,廖化,裴元绍等人,可是对手是吕布,你让裴元绍和廖化前去无遗是让其送死一般,于是袁熙最先也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毕竟在最困难时期帮助自己的人,袁熙更希望他们能安安稳稳的在这个世界存活。
老寿星廖化就不必说了,可是管亥,裴元绍等人,袁熙可不希望他们多早的就离开历史的舞台,出生入死的兄弟,在最难的时候跟随自己,袁熙岂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而黄巾众人子自从来了徐州之后,几乎没有在担任过任何战役的要职,但是在袁熙的眼中他们却是自己最不能割舍的部分。
以至于有很多没有经历过艰难时期的官员对于管亥的黄巾军存在一直抱有着非议。
而袁熙也是一直不解释,也是懒得解释,那三万黄巾老兵,谁人不是满身的伤疤,但凡没有留下伤疤的士兵,也就早是魂归他乡。
袁熙自然也不会让他们再去卖命,这次袁熙还是选择了最稳妥的组合,主帅徐晃,副帅李嵩,先锋蒋钦,这几乎是袁熙的最豪华阵容,而且即便是袁熙没有亲征,但是仍是派出了自己的三大军师之一的荀攸作为参军,随军出征。
这几乎是袁熙的顶尖阵容了,而且袁熙还秘密的派遣另外一只:部队在更早的时候出发,但是其走的路线却是需要绕过很久的路程。
此人便是廖化率领的黄巾军,其走的路线则是过冀州,走平原,下洛阳。
而此时的袁熙,早就已经和张燕成为了联盟,加上廖化的身份,这张燕却是不得不给面子。
而廖化现在只是小喽喽一枚,只不过其自己和袁熙在内都没有想到,历史竟然如此的相信,上一世的廖化竟然在这一世依然是明主最在意的大将,也是后期独挡一方的将领。
后人常常用有句俗语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常常用来形容人才奇缺,不得不小材大用。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廖化被后人当作反面嘲笑。
殊不知,廖化是真英雄、真豪杰,做人做事都堪称楷模,其情商之高,更是无与伦比,乱世英雄当数廖化。所谓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本意其实是说“前蜀大将太多、廖化不宜出手”。
初始关羽廖化杀了草寇杜远,救了刘备的二位夫人,邂逅了大名鼎鼎的关羽。他判定刘备前途是远大的,而且知道自己如果能跟随关羽其实就是归顺刘备。但他并没有明言,于是试探性的先将部下送给关羽,如果关羽同意,而自己也就顺理成章的随关羽而去了。
果然,不出廖化所料,关羽心高气傲,嫌他乃是黄巾余党,未可做伴,于是就拒绝了,廖化也就很识趣的没有再坚持。虽然被拒绝,廖化却没有失任何颜面。但廖化心里还是有想法的,于是又接着使了一手,在关羽临走的时候他以金帛相送,关羽虽然没接,但廖化却表现的落落大方且不失礼数,可谓进退有度,有勇有谋,情商过人。
而相对于现在袁熙重用的周仓来说,周仓投靠关羽时的情景,就相形见绌了。周仓见到关羽时首先言语媚俗,说什么“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毫无骨气可言,在关羽的嫂嫂有意见不愿收留的时候,周仓甚至放弃自己的手下只身跟随,为了达到目的,连自己身边的人都说放弃就放弃,可谓无情无义,不择手段。在关羽的嫂嫂不接纳周仓时,其实她们也是在为关羽没有收留廖化这样的人而抱不平,发怨恨之声。
被关羽拒绝后,廖化一直隐忍未出,直到刘备收取西川的时候,廖化带领一支部队来归降了,廖化很有骨气,不是他心仪的领导,他宁可养精蓄锐,也不盲跟。而且识大局,跟随的时间拿捏的非常好,收取西川时刘备已经做大做强了,收取西川更是个用人之际,也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时机,所以他来了。
廖化自到蜀国后很快就得到了重用,第一次当先锋是在关羽守荆州攻取襄阳的时候。能当关羽的先锋,也再次充分证明了廖化武艺非凡,能力非常。至此以后廖化出镜的频次非常之高,也屡建功勋,官也是越做越大。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还着重向杨仪推荐了几个人,评价他们是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这其中就有廖化。可见廖化在德才兼备的诸葛亮心中也举足轻重。
再后来,诸葛亮病逝,姜维总督后蜀的军马。廖化更是长期肯硬骨头,也没有出现大的败绩。后蜀投降,姜维战死,又提到了廖化:托病不起,后皆忧死。虽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又道出了廖化的高尚品德——忠臣不事二主和忧国忧民之心。
而袁熙之所以没有派周仓,管亥前去,单单是派了廖化前去,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袁熙希望这廖化能够取得功名,袁熙对其封赏之后,再也不在用黄巾老兵,可是最终还是事与愿违,廖化确实难没有什么事,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而袁熙带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渴望战功的裴元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