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臣大都是人精,差不多都能猜到今会发生什么事,这个早朝又该不平静了。
等了一会儿,徽宗走进大殿。
今的徽宗比往常来得要早一些,估计是因为虎妞生病了,他晚上也没那么操劳了吧。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一样是标准的开场白。
这个时候陈过庭也休息的差不多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从队列里走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陈过庭躬身道:“昨京都百姓给臣一份血书,代表着所有百姓的民心,请陛下过目。”
徽宗淡淡地道:“恩,呈上来。”
贵子马上跑了下去,来到陈过庭的身边,见陈过庭还不把血书拿出来给他,贵子便声地问道:“陈大人,血书呢?”
陈过庭指了指自己所站的位置:“那些就是血书。”
贵子转头看去,瞬间石化...
血书贵子也是见过的,差不多都是一张,内容多的话,有时候这一张会长一点。
但今的血书是...一叠啊,你敢信。
贵子不确定地问道:“陈大人,那...那些都是吗?”
陈过庭认真地点了一下头:“当然。”
无奈的贵子只能跑过去,然后将这一叠血书全部抱了起来,贵子的身高一般,这一叠血书抱起来都遮住了他的半个头,好在还能看清路。
贵子把一叠血书放在徽宗的面前:“陛下,血书。。”
徽宗脸皮一阵抖动,血书他是见过最多的人,下冤屈的人很多,总会时不时的受到联名上书,血书也尤为常见,但...这一叠算怎么回事...
徽宗随便抽了几张出来看了一下,内容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写着武大郎跟虎妞是冤枉的,然后内容之下就是各种各样歪歪斜斜的名字。
徽宗放下血书,对着大臣们道:“这些都是京都联名上书的,他们都觉得武爱卿是冤枉的,反之,就是皇后对虎妃下了黑手,又陷害武爱卿。诸位爱卿怎么看?”
白时中站了出来:“陛下,百姓对事实不了解,难免会被误导,不能对百姓的话听之任之,应当实事求是,一切讲究证据。”
陈过庭:“陛下,臣觉得白尚书此言差矣。百姓并非愚昧,一两个百姓或许会被愚弄,但成千上万呢?民心所向,应当慎重,不能让百姓寒心。”
余深走了出来:“陛下,陈尚书的过于偏颇,百姓的意见固然要重视,但未必要采纳,如果事事都听百姓的意见,要我们这些大臣何用?”
管师仁走了出来:“陛下,百姓乃是根本,我们吃穿用度全部来自百姓,我们的士兵全部来自百姓,甚至是我们当初也是百姓...民心,乃一国之本,连民心都不顾,国家又怎么能长治久安?”
......
大殿之内又开始吵了起来,不过这次显然是忠臣阵营占了上风,毕竟他们是占着大义,是下百姓都站在他们的身后,为他们摇旗呐喊,他们想不胜利都难。
“安静。”徽宗大声喊了一声。
大殿重新安静了下来,徽宗便道:“刚才我还有一点忘了了,这份血书中还道,皇后勾结奸臣陷害武爱卿,那么朕是否可以理解为,反对的人是所谓的奸臣呢?”
奸臣们楞了一下,他们是奸臣,这没错,但大家平时不都是睁一只闭一只眼的嘛?现在出来是什么意思?想让大家都难堪吗?
薛昂走了出来:“陛下,是非曲直,忠奸之分,又岂能听取片面之语。”
武大郎微微伸了一下腰,也是时候到他出来结束战斗了。
武大郎走了出来,看着薛昂道:“薛大人,京都百姓之言不可信,那么谁的话可以信?请薛大人告诉我?”
薛昂一时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但武大郎不给他思考的机会,继续道:“或者在薛大饶眼里,只有薛大人自己的话可信吧?薛大人与百姓相比,薛大人才是片面之语的那一位才是。”
见薛昂站在那脸色涨红,完全不知道些什么,张邦昌赶紧出面解围:“我觉得兹事体大,应该从长计议。”
武大郎瞄向张邦昌:“兹事体大更应该早点处理,难道张大人非要等事情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再处理吗?如此拖延,张大人怕就是百姓们口中的奸臣,尸位素餐,全然不管百姓死活。”
张邦昌怒道:“武大郎,不要血口喷人。”
“我血口喷人?我武大郎不才,还为百姓们制造过日行千犁与织织不倦,那么请问张大人为百姓做过什么?”
“我...”张邦昌像薛昂一样哑然无言。
武大郎扫了一眼所有大臣:“我武大郎初为监察御史的时候,救陛下于危难之中,纠察乱臣贼子李彦、王黼,那时,你们又在干什么?你们在对我恶言相向。”
“我武大郎已然成为主考官,改科举,选贤举能,你们又在干什么?你们在阻止,在怀疑,为了一己之私刻不容缓的请陛下收回成命,为何不见你们对百姓如此上心?”
“我武大郎身为身为御史中丞,得知江南旱灾,忙前忙后,聚集京都商人为灾区募捐,希望江南百姓早日脱离苦海,你们又在干什么,你们在暗中结党营私,意图置我于死地。”
“我武大郎仅仅只是一个御史中丞,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我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你们却毫无作为,我为百姓制造日行千犁与织织不倦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你们不帮忙也就算了,却与皇后勾结,想再次陷害于我。”
“现在事情败露,你们却反咬一口,觉得我武大郎诬陷皇后,诸位大臣,我武大郎不是神,我的心思全在百姓身上,我真的没有力气再与你们斗智斗勇了,我已经心力交瘁了。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如今,百姓为我正名,你们又把矛头指向百姓们,百姓们做错了什么?他们只是想帮帮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而已,这有错吗?如果有一,你们同样肯为百姓多做一点事,哪怕一点,得到就不是骂名,而是百姓们的爱戴。”
“今,我武大郎就站在这,觉得我武大郎得不对的,尽管出来反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