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16年初春的一天,春寒料峭,大地尚未解冻,北风阵阵袭来,让人感到丝丝冬意。北边重镇太原城下,十几位官员和百余名将士正站在城门前准备迎接新到太原上任的留守李渊。
原来,自“雁门之围”解除后,皇帝杨广并未做出反省,转而励精图治,而是益发骄奢淫逸,苛敛百姓。刚刚到达东都,他便撇下长安、洛阳两京重地,游幸江都去了。于是,民怨沸腾,天下“寇盗”蜂起,烽烟遍地,更兼突厥屡犯边境,隋朝江山愈益动荡不宁。朝廷屡屡派兵剿讨,却大多兵败将亡。只有几位杰出的将领取得一些战果,李渊即是其中一位。因此,近来李渊一支在忙于讨伐各地“贼寇”。最近,由于山西地区“贼盗”日益猖獗,尤其是农民起义军甄翟儿部更是啸聚雀鼠谷,聚众十几万,不仅到处劫掠行人,而且攻城略地,甚至还率兵攻打太原城,并大败守军。而北方的突厥也乘火打劫,不断兵临太原辖区,掳掠百姓。朝廷担心太原陷落,因此特派李渊为太原留守,统管整个山西地区军民,内讨寇盗,外御突厥。而城下这些官员和将士,正是来迎接李渊到任的。
本来,新留守到任,城中要员当悉数出城迎接。但城中副留守王威却声称目下突厥与贼盗屡至城下,需严加防范,因此仅派出晋阳令刘文静及一些闲散官员及自愿前往者率百余将士出城迎接。
眼见天过午时,远处有一行人马,由远及近,缓缓走来。刘文静等从队伍的规模判定这必是李渊率众来到了,于是紧忙上前迎接。但见队伍中为首一人,五十出头的年纪,一身官服,身材健壮,略显发福,一张瓜子脸,红光满面,长眉凤目,鼻正口方,颔下三缕髭须,给人的感觉是和蔼盖过威严——正是出身于关陇大贵族的新任太原留守李渊。身后一人,一身金盔金甲,英气逼人,正是雁门郡百骑劫虏营的少年英雄李世民。虽然只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但他却变得更加高大健壮,身上的稚气也褪去不少,整个人显得益发英姿勃勃。
刘文静等见到父子二人,忙向前拜道:“留守一路辛苦,晋阳刘文静迎接来迟,望乞恕罪!”
李渊略一皱眉,随即便换上一脸的和颜悦色。事实上,眼前的情景既在其意料之外,也在其意料之中。因为他早就预测到此次来太原任职吉凶难料,很可能这就是杨广给他设的一个圈套。
若说李渊与皇帝杨广本是至亲,杨广的生母便是李渊的亲姨娘,按常理来讲,杨广应与李渊亲密无间、视为心腹才是,可对于皇家来讲却未必如此了。需知,历代图谋篡位的奸雄有几个不是皇族至亲的?隋文帝杨坚不也是仰仗着皇帝外祖父的身份才得以废周建隋的吗!所以,越是至亲,便越会成为皇帝的猜忌对象。而李渊又文才武略,超越同侪,更兼近来朝野之上到处传闻隋朝将亡,李氏当代之。这就更加深了杨广对所有李姓之人的防范。而李渊又是何等聪明之人!可以说,他对杨广的认识比任何人都要深刻:这位风流皇帝虽多才多艺,却天性狭隘,贪婪、猜忌。自即位以来,他便有意要建立超越前人的绝代武功。他到处征伐,却又生怕臣属抢了他的功绩,所以每有大的行动,便要御驾亲征却又怕遇到危险。所以,每次亲征都要调集远远超过实际需要的大批军队。如今天下富实,府库山积,而杨广却不肯将府库钱粮用于征伐,而是每有战事,都要敲骨吸髓,取之百姓,致使民怨沸腾,盗寇四起。而杨广一面派人剿讨寇盗,一面却屡屡对讨寇的有功将领下毒手。结果是这些杰出人物不是身死族灭,就是罢官贬职,人人心寒。而李渊所以能成为屡立战功而依旧高居显位的不倒翁,除了是由于他家族根深蒂固,杨广不好对他轻易下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为人低调,能够韬光养晦。他深知杨广因被四方寇盗搅得心烦胆寒而不愿听到盗寇遍地的消息,更因嫉贤妒能而不愿看到诸将屡立战功的捷报。所以,他所到之处,并不对当地的反抗队伍斩尽杀绝,而是仅将其中影响最大者讨平或驱离,只要能基本维护当地安定即可。有时他甚至大功化小,小功化无,以免惹火烧身。至于立功将士,则通过其他途径加以补偿。因此,李渊深知此次升迁,实属祸福难料。
对于父亲的所处的境遇,两位已经成人的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自然也很清楚,所以,一听说朝廷要让父亲到太原任职,李建成立即提议:“太原一带‘贼盗’纵横,突厥屡屡入侵,父亲到任,若能定乱御侮,则有功高不赏之虞;若战而不胜,其罪亦不小。昏君随时皆可找借口不利于父亲。故孩儿以为不如推迟不就,方为上策。”
但李世民却对建成的建议不以为然:“方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智者当谋自存之术。太原地富人庶,民风剽悍,得之足为霸业之基。千载良机,不可错失。”
李渊与建成闻言,不觉同时一怔:“二郎要干什么?难道想造反不成?”但继而却觉得心头一亮。建成因而不再发话,李渊却言不由衷地连忙制止道:“住口,休得胡言!”自觉语气过重,便又缓和下来道:“需防隔墙有耳。”
其实,建成兄弟所言,李渊当然心知肚明。尤其是世民之言,更是正中他下怀。事实上,这种念头也偶尔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但却总是一闪而过。因为他总是觉得时机尚不成熟之际,最好寡言慎行为佳,以免祸从口出。
片刻后,李渊又淡定地讲:“皇上圣旨,岂可无故不从。”
当天,父子三人经过商议,最后决定让李建成留在河东打理家务,李渊带世民到太原上任。
然而,虽然李渊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见到太原城内只有刘文静来迎接自己,还是不免面露不悦之色,因为他本以为即使以副留守身份代理留守的王威不来出城迎接自己,至少也该让另一位副留守高君雅前来,却不料他们仅派一个小小县令来迎接自己。但他马上便意识到这中间必有杨广的因素。所以,他连忙收起不悦之色,露出一脸微笑。
这时,刘文静又道:“王、高二位副留守令下官致意留守大人:目下贼盗猖獗,突厥入寇,恐生意外,故此不便出城相迎,还望大人海涵。”
李渊闻言,不禁将目光移向刘文静,但见此人四十八九的年纪,身高八尺,一张长脸儿,棱角分明,眉清目朗,一眼便可看出是一位精明干练之人。连忙笑道:“城防事大,二位副留守所为极是。”
说罢,下马与刘文静寒暄几句,又对刘文静身后一人高声道:“不料在此又见故人。”
但见此人四十四五的年纪,身高七尺,体形微胖,一张圆脸,堆满不卑不亢的笑意。此人正是李渊一位旧相识,姓裴名寂,字玄真,现任晋阳宫副监之职。裴寂见李渊向自己走来,连忙迎上前去:“留守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李渊上前挽住裴寂的手道:“你我故交,何须客套!”又转向众人道:“各位故交新知,休要客套。今后我等同府为官,李渊初到太原,情况不熟,还望日后各位能悉力相助。”
寒暄过后,刘文静又上前道:“留守请上轿入城!”
李渊摆手道:“本官到此,乃为内平群盗,外御突厥,乘车坐轿,岂是我等所为!”
说罢,回身上马,高声道:“入城!”
于是众人跟随李渊一道进城,经过官道,直接来到留守府官衙。此时,两位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已等候在府门前,见李渊一行来到,忙迎上前去:“目下防务繁忙,未曾出城迎接,死罪死罪!”
李渊答道:“二位大人忧心公务,有劳有劳!”
寒暄过后,王威又道:“府内已备下酒宴,为留守接风洗尘!”
“如此,有劳二位大人了。”
宴席之上,每个人都似乎满面春风,王、高二人连连向李渊敬酒,李渊也不回拒,杯杯一饮而尽。看似融洽无比,但他们内心却各怀心事。当酒至半酣之际,忽有一员武将打扮的的壮士走上前来道:“席间无以为乐,既然各位尽是一时英雄,何不令末将舞剑,供各位大人一乐!”
李渊闻言,不禁一怔,旋即面向王高二人看去。只见王威笑道:“此乃赵毅将军,乃军中第一勇将。近日贼盗猖獗,多亏有赵将军弹压,方保得境内不至大乱。”
李渊微微一笑:“如此,就请赵将军舞来!”
赵毅道了声:“遵命”,手中宝剑早已上下翻飞起来。这柄剑越舞越快,一霎间,众人只见剑影不见人身,突然,一道寒光闪过,赵毅连人带剑直刺向李渊。李渊见状,不禁面色一凛,但随即又含笑不语。而李世民则神色自若,举杯一饮而尽。眼见得赵毅已离李渊将及三尺远近,剑光却猛地一转,刺向王威与高君雅。二人不禁大惊失色:“难道赵毅已被李渊暗中收买?”可就在此时,赵毅却早已回到大厅中央。二人这才镇定下来。紧接着,赵毅又一连几次飞身来到三位正副留守的身边,最后又回到大厅中央。然后收剑在手,拱手拜道:“献丑献丑!”便回归座位。
宴席上立即响起一片喝彩之声。李渊更是抚掌称赞:“赵将军好剑法!有将如此,何愁群盗不破。”
话音未落,只见李世民起身离坐道:“赵将军,可否借宝剑一观。”
众人闻言,不禁愕然。要知道,赵毅刚才的表演本该引起世民的警觉,此时,他应该对赵毅避之不及才合乎常理,而他却让赵毅带剑到自己身边。倘若赵毅真有行刺之意,岂不是又给了他一个好机会。
赵毅略一犹豫,便将手中宝剑奉上。世民接过剑,略看了看,突然将手一抖,赵毅的宝剑顿时断作数段纷纷坠地。众人见状,各个惊得目瞪口呆:这是何等神力呀!却见世民又讲:“将军剑法虽妙,但剑却极差。”说着解下腰间佩剑递于赵毅:“世民这把宝剑虽非稀世之宝,但也算得上剑中精品。若是将军不弃,便赠与将军如何?”
赵毅连忙摆手道:“初次相遇,末将岂可受公子如此大礼!”
“宝剑当赠英雄!且日后我二人当同阵杀敌,一柄宝剑,何足挂齿!将军乃行伍出身,切莫作妇人之态!”
赵毅见世民如此豪迈,反倒不好推脱,只好接过宝剑:“如此,末将便却之不恭了。”
王、高二人看到刚才发生的一切,脸色不禁越来越难看。其实,王、高二人所以也敢于对李渊不敬,是有原因的。原来,正如李建成推测的那样,杨广让李渊任太原留守,确实别有用心。他所以在任命李渊之前让王威代理留守之职,就是要挑起二人的矛盾。而在任命李渊之后,又暗中口头传旨,令王、高二人监督李渊,还许诺王威高君雅若能发现李渊行为不轨并将其铲除,则提升王威为留守之职,高君雅亦当委以重任。故此王威、高君雅二人既担心李渊真的图谋不轨,又贪图未来的高官厚禄,因此在李渊尚未到任之前,便心生敌意,处处设法为难李渊。他们所以要设一场假鸿门宴,也无非是想让李渊感觉到身边的威胁而心存顾忌,今后不敢有所作为,从而将其置于傀儡之地,以便使自己日后占据主动。可李渊父子的表现,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可以肯定地讲,如果他们父子不是白痴,就定是盖世豪杰,而二人又不可能是白痴。而李世民断剑赠剑之举,更是让他们感到绝望。要知道,赵毅原本就不是二人之心腹,为了拉拢他,王高二人甚至将杨广的旨意也部分透露给他,赵毅这才肯宴上舞剑。而李世民似乎是一个不经意间的举动,便肯定至少是赢得了赵毅的好感。这一切,不禁让二人深感自己弄巧成拙,后悔不该设下此宴。
其实,李渊父子是何等人物,他们又岂会不知王高二人的用意。李渊所以能够在赵毅舞剑之际谈笑风生,除了身边有世民在之外,还因为他料定如无杨广之命,王高二人必不敢对自己下毒手。而杨广若真想立即除掉自己,只需一纸诏书即可,又怎会让刺客在大庭广众之下行刺?这实在有失体面。至于李世民,他虽然表面上泰然自若,却早已假借饮酒将酒杯握在手中,如果赵毅真敢行刺,他完全可以用它来保护李渊。而当李世民将宝剑赠与赵毅后,老谋深算的李渊立即断定,今天自己已拿下了关键的一局。于是,在与众人又饮了数杯酒后,便道:“多谢列位盛情,今日李渊已是酒足饭饱。近日旅途劳顿,颇感困乏。故欲先告辞离席。各位若有兴致,尽管继续畅饮。”
此时,王高二人也早已无心继续下去,也连忙起身道:“留守大人连日奔波,还是早些歇息为好。今日暂且罢席。待他日再请大人与各位相聚。”
于是,众人起身将李渊父子送至府邸。眼见众人各自散去,王威面色忽然一沉,对赵毅道:“赵将军留步。”
欲知王威呼唤赵毅欲做何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