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头回过神,他刚刚一瞬间好像见到了自己一个旧友年轻时的模样。
虽然后来那人变得十分龟毛,但是他年轻时确实就像顾夏这样。
那人经常背着药箱,带着一套银针。
到处行医问药,惹得周围一圈女子对他倾慕不已。
可惜后来一切都变了……
“顾竹的哥哥,那这个就是顾竹的姐姐了?”
顾秋点点头,送上她早上起来做的一碗面,“你好,肖老伯,我是顾秋,他们俩的姐姐。”
“不知道您吃早饭了没有,我给您做了一碗面。”
肖老头此生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乖巧的女孩子,他曾经也盼望自己能有个这样的女儿。
可惜他现在依然是孤家寡人。
他接过面,笑得脸皮都皱起来,“你好你好,谢谢你的面,快进来坐吧。”
小竹子被哥哥姐姐拉着走进院子。
这个院子跟大伯的不一样,没有养鸡、养猪,只有几个木头桩子。
树下放了一套桌椅,上面有水壶和杯子。
他们在椅子上坐下了,老头也开始吃面。
一边吃一边说,“今天是带你家小孩来拜师的吗?”
顾夏摇头,“不好意思肖老伯,拜师这件事不是小事,我们得等我大姐来了才能决定。”
肖老头呢,也看出这孩子年纪不大,估计家里还得有别的大人做主。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是他大姐不是他爸妈?
他本来就是个直肠子的人,“为啥问你大姐,你父母呢?”
顾夏从他的语气也能听出来没有恶意,“我爸妈早两年去世了,现在家里做主的是我大姐。”
肖老头这些年见过的悲欢离合也有不少,听了也没觉得有什么。
“行,那就等你大姐来,她啥时候来啊?”
“过两天就来了。”
肖老头吃完面把面汤都给喝完了,“丫头,你这面真好吃。”
他还不忘夸夸顾秋。
顾秋突然被夸有点不好意思,就笑笑说,“您喜欢就好。”
肖老头又跟顾夏商量,“这样,这两天你大姐还没来,小孩也可以先跟着我学点,等她来了再正式拜师就行了。”
这是他刚刚想出来的好办法。
孩子先跟着学两天了,难道他大姐还好意思拒绝他拜师吗?
小竹子听说自己可以留下学武,高兴得直蹦跶,“我是少林寺小和尚,我是孙悟空,哼。”
顾冬朝哥哥眨眼睛。
顾夏摇头笑了笑,“肖老伯,那我这妹妹您也一块收了还是?”
肖老头摇摇头,“我一生只能收一个弟子,你弟弟是很难得的人才。你妹妹呢,根骨也不错,不过她是女孩子,我觉得还是去跳跳舞比较好。”
老头骨子里还是有点大男子主义。
这点顾夏也不好说什么,但他说只能收一个弟子,岂不是说小竹子是他这些年见过最适合练武的孩子?
顾冬不太服气,“凭啥我就去跳舞,弟弟就可以当你弟子。”
顾夏皱眉瞪了她,她才缩了一下脖子。
老头笑笑拍拍她的头,“我老头子眼光可是很好的,你这孩子身体柔韧度不错,性格也挺活泼的,很适合去文工团唱歌跳舞。”
顾冬听到文工团眼睛一亮,“文工团?就是那些穿军装跳舞的姐姐吗?”
“啊,那可真好,那我不拜师了,我将来要去唱歌跳舞!”
文工团去他们学校演出过一次,顾冬可羡慕那些台上光鲜亮丽的姐姐了。
拜老头当师父?
还是算了吧。
她要拜也要拜文工团的老大当师父!
不过她现在还小,她不拜师,也要学武术。
将来她就是又会武术又会跳舞的人。
那不是更厉害了吗?
顾夏把俩孩子留在肖老头那,带着顾秋就走了。
今天他要带顾秋一块儿上山。
顾秋从来了乡下,就跟着去过一次。
她很懂事,经常在家里陪着大伯母聊天干活。
现在她在大伯母心目中可以说是,最喜欢的孩子了。
但既然都来了乡下,当然要带着她出去走走看看。
她听说要给哥哥帮忙背草药,开开心心地就带着背篓一块出发了。
这一次顾夏也不单是为了带妹妹出门,他还想多找点草药。
先是要给那中暑的顾大娘配齐药方,再是挖点解暑的草药,让村民煮了喝了。
最近天气比较热,老人小孩容易中暑,他们又不喜欢去医院,总是拖着。
金银花、藿香、黄芩等都能够预防暑热中暑。
金银花家里有很多了,他们就挖了不少其他的草药。
顾秋是哥哥指哪打哪。
最后俩人都背了一竹筐东西回来。
放下背篓,顾秋又开始帮忙哥哥处理草药。
顾夏先把顾大娘需要的药配好了,拿纸包了五包,这个剂量他估计是足够她喝到痊愈的。
已经去过几次,他不用大伯陪着,自己就过去顾建军家。
顾夏细细叮嘱了顾建军怎么熬药,间隔多长时间。
说完又给顾大娘把了一下脉。
“大娘,你已经好很多了,等把那些药喝完就痊愈了。外面天气热,你可不要再出去晒了。”
顾大娘这两天已经能起来走走了,闻言也很听话地点头,“诶,诶,知道了,我一定不出去晒太阳了。”
顾夏摇摇头,“很热的时候不要出去,凉快一点了可以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好得快。”
叮嘱完他就背着药箱走了。
顾大娘看着他的背影,“真是个好孩子啊,跟他爹一样。”
顾建军年纪比顾林小很多,对他没什么印象,“娘,您还记得他爹啊?”
老太太点头,“记得,怎么不记得。他以前啊,可懂事了。
小小年纪就去田里干活,见到人都会打招呼。
我跟他奶奶经常一块干活,他还给他奶奶送水擦汗……”
顾建军疑惑,“他奶奶顾婶子,她不是很讨厌顾老二吗?”
毕竟顾老太婆虐待顾老二的事情,他们这些小的也经常听说的。
都说你要是不听话,就跟顾老二一样,被赶出家门。
顾大娘听到顾老太婆就厌恶,“我说的可不是顾老二他妈,是他奶奶。
他奶奶啊,那是个好人,脾气特别好。
谁知道娶了这么个儿媳妇。
自从顾老二他爷爷奶奶走了啊,他就没好日子过了。”
这也是她这么多年第一次想起,那个十三岁就离开顾家村的孩子。
“他啊,天天跟着他哥,顾大牛有口饭吃就要分给他弟弟半口。
那会啊,乡里让人去挖沟渠,顾大牛还想带着顾老二去的。”
“可人家乡里,看顾老二长得太瘦小了,觉得他不能干活,还得白吃饭,不让他去。”
“顾大牛就只能留下他弟弟了。”
“等他回来啊,唉。”
顾建军已经听得入了迷,这些事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他回来了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