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万历十一年的六七月,可谓是颇不安宁。

先是内阁的阁议对于建设禁卫军堡一事争论不下,最后交给皇帝宸断,而一连两天过去,这道奏疏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朱批。若说是被留中了,却也不像,好像只是单纯地被暂时搁置起来,不知道皇帝在权衡什么。

紧接着是蓟辽总督周咏上疏,认为建州努尔哈赤近来十分活跃,对辽东边防造成一定的压力,题请将蓟镇古北路游击戚金及所部调至辽东东部驻守任职。

兵部就这道奏疏进行了部覆,对该边臣加强辽东边防的提议表示赞赏,并进一步提出可以让戚金转任沈阳游击。

这道疏文及部覆得到的朱批就很快,皇帝第二天就表示了同意,并因为戚金的转任会引起辽东东部边防的要职出现连锁变化,于是要求兵部将整个辽东东部的调动做一个汇总报告。

这种举动不是很常见,但足以说明现在皇帝很关心的辽东的军务,其中原因大伙儿都是明白的,这是在为西怀东制的最后“东制”做准备。

兵部奉旨,立刻召开了堂上官部议——也就是尚书和四位侍郎开会。

开会的过程不必详述,总之最后呈递给吴阁老审阅的部议是这样安排的:

辽东副总兵曹簠位置不变;分守海盖右参将马栋;分守开原参将麻承恩;沈阳游击戚金;铁岭游击曹简(曹簠之弟);新设金复游击将军,张万邦任之。

至此,李成梁在辽东东部地区唯一还掌握着的重要职务,就只剩一个宽甸参将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总兵官还是他,而且李成梁的主力早已集中在辽西地区。

这道部议吴兑没有做任何改动,直接拿给申时行过目,申时行思考了一会儿,也没做出什么改动就直接呈了上去。

申时行之所以没有表示反对,是因为他觉得只要辽西在李成梁手里就没问题了,毕竟一旦发起对图们汗的大战,肯定是从辽西出兵,而不可能是辽东。

辽东顶多也就是打个下手,这无所谓,总不能自己把肉吃了,还一点汤都不给人家留下,那可搞不定——兵部怎么说也是掌握在实学派手里的,要是惹急了他们,说不定大家都吃不成。

皇帝收到兵部奏疏,很快批示同意。紧接着出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意外:辛丑日,太白星白日可见。

高务实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即便在如今的大明政坛也一贯以不认同天人感应说而着名,他对这种现象当然从来不当回事。不过他不关心,总还是有很多人关心,比如申时行便就此发表了一通看法。

具体怎么说的也不重要,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皇帝派他与定国公徐文璧、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覆阅天寿山所择寿宫——虽说朱翊钧还年轻得很,但历来都是这样的规矩,再年轻也要提前勘察将来自己在冥间的寿宫。朱翊钧的寿宫之前几年就已经勘察定了,只是现在还没有开始修而已。

这一来,申时行这位首辅便暂时离京了。

天寿山并不远,像这次这样的查看寿宫一般来说也不算什么要紧事,只要没出现太大的意外,回来基本都会说一切安好,前前后后顶多花个五天时间。如果申时行很着急的话,甚至三天就能跑个来回。

但不管是三天还是五天,这个时间都够了——申时行前脚刚刚离京,次日皇帝就宣高务实进宫“平台召对”。

所谓平台召对,基本上相当于国情咨议,也就是皇帝咨询大臣某些政务,通常来说以问询地方封疆大吏,召对政务为主,个别时候也会问询朝中要员。

此处所谓的“平台”当然是有特指的。建极殿居中向后,高居三躔白玉石栏杆之上与乾清门相对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亦名“平台”。

凡召对阁臣等官,或于平台,即后左门也。当时的规矩是,群臣(或某臣)肃立,皇帝坐在那里,遇到问题就点官员的名,官员上前跪在那里答话,遇到皇帝允准了,也可以站在那里说,是为平台召对。

以前皇帝找高务实说事,一般情况下是直接宣到文华殿的,这种召见相对来说要显得寻常、亲切很多,当然也可以说是不那么正规。

而平台召对相对于这种文华殿宣召而言,就正规很多了,一般来说,是在有重大国务需要严肃询问的时候才会发生。

这就奇了怪了,建个大军营也算重大国务了?哪怕这个军营是堡垒化的,投资规模比较大,但这个“大”也只是个相对概念——对于大明的财政水平来说,建这样一个超大型棱堡外加各种住房、仓库等综合性军营,压力不小。

然而事实上,根据高务实的初步计算,单纯只说建筑项目上的花费,也就是“总营建费”其实绝对值并不大:大概七八万两而已。

这……还不如建一艘大海船的花费,怎么就够得上重大国务了?

高务实是怀着疑问进宫的,直到参见了皇帝,他才知道朱翊钧要问的并不只是建京北大营的事。

朱翊钧问的是,太祖‘养兵百万,不废百姓一粒米’,为何到了现在,天下开支近七成都花到了军队之上?

他同时还问,如果说花了这么多钱,军队异常强大那也还罢了,偏偏真正的善战之军少之又少,倘若各军主将不带家丁,几乎大多数军队毫无战斗力,为何?

这个问题高务实自信是能够回答的,只是他奇怪的是为何朱翊钧突然之间就冒出这个疑惑来了。

更关键的是,这件事和上次申时行表示反对现在开建京北大营禁卫军堡有关系吗?是不是申时行对皇帝说了什么话,才让皇帝把拿到奏疏中的提议暂时搁置起来了?

当然,疑惑归疑惑,皇帝的问题还是要先回答,毕竟是“平台召对”么。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历史根源的,而且追溯来看,并不是只从朱元璋说起就行。

晚唐以后,尤其是南宋后期正规军的地位就已经不断下降,而辅助兵则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所谓辅助兵,即在军队建制或地位上较诸正规军或主要战斗兵低下,居于次要地位,或者是游离于正规军编制之外,却又有一定官方合法色彩的武装力量——比如岳家军,又比如当下的武装家丁。

究其原因,是由于自北宋以来,社会上重文轻武,中枢裁抑军队,导致军人地位下降。相应的士兵待遇也不断下降,因为军户不允许从事副业,军官则把吃空额当作收入来源,无疑使得正规军的战斗力大为下降。

原来在隋唐时期地位较高的军人,现在不仅成为处于农民之下的阶层,甚至还成为不务正业的反面形象。军人地位的不断下降,导致正规军的士气日益低落,军队成分日益繁杂而不堪大用。

明代的卫所兵制在初建之时,算是解决了后勤给养的问题,使得财政负担减轻,其特点是寓兵于农,守屯结合。屯田成为各级军队指挥官的重要职责之一,依当时规定,边地卫所的守屯比例为三分守城,七分屯田,这样做节省了大量军费开支。

太祖朱元璋曾以此自豪宣称:“朕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然而事实上,军队的战斗力和训练程度、却因为大量的屯垦任务而日渐削弱。

之所以朱元璋时期乃至朱棣时期的军队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那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军功勋贵集团还比较强势,而且国家周边并不宁静,时不时就有“实战锻炼”的机会,所以当时的军队靠着这种惯性,还维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其实从靖难之役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南京周边的部队,其战斗力已经出现了下降。单位兵力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南京的军队明显打不过朱棣的部队,原因就是南方已经承平了一些年头,而朱棣那边还动不动就和北元开片。

另外,军籍和民籍严格分开也是一个大问题。具有军籍的人分为两种:军官与士兵,这两种人都有军田,而且都是世袭。军官世袭变成了贵族,士兵世袭变成了农奴,这就很操蛋了。

而士兵世袭又是一人从军就永为军户,永不和民户混杂。尽管长处在于兵源有保证,士兵生活较稳定,但作为世袭贵族的军官由于生活太有保障,而一代又一代的懒散下去,最终就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烂。

而作为世袭农奴的士兵则终身任人驱使,前途没有希望,其中稍稍有点上进心的,都会自发的逃亡。而不断的逃亡,就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卫所兵的战斗力——毕竟剩下的都是渣渣啊。

再一个,明代重文轻武之风更盛往昔,科举之兴盛也超过前朝。科举入朝成为各阶层最向往的坦途,武业更贱,卫所兵的士气、地位日益低下,战斗力也更加参差不齐。

正所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高务实为什么地位这么独特?除了出身和太子伴读的履历之外,最根源的就是他“六首状元”的身份在这个时代过于被神话。

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下,被排斥在科举仕途之外的军户子弟们社会地位显得低下,而明代又有对罪犯充军的所谓“恩军”制度,无形中让军户的社会形象更加不堪。明代商业开始发达,商人虽不入上流,却也因生活富足而被另眼看待。

惟有军户被严格束缚在屯地上,又不得经商为业,更使得军户的士气和生活状况始终低下,活都很活得跟狗一样了,对于正常的训练、征战当然没有多少积极性可言。

当然,军户之中考科举的也有,比如张居正就是军籍出身。可是要知道,张居正的军籍可不是士兵军籍,他是军官的军籍,所以才能考进士,士兵军籍的人就别想这种好事了。

另外还有一点,明代的兵制规定在战时由朝廷临时派将授印,组成战时军事领导机关,然后从卫所调兵归属其指挥,在出战时又往往拆散各卫所的原有编制,把他们重新组合,划拔给各将领。这样就造成指挥协调、管理等各方面的不便。

实际上,高务实搞禁卫军,就是把这一条悄悄绕开了的,只是他没有明说罢了。

再加之明代政治还有个绝症,就是宦官们几乎什么事都能插上一脚。有明一朝战时除了喜用文臣为帅,还有一个制度就是太监监军,即所谓的“监军太监”,这些太监大多只知道贪污敛财,由此上行下效,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也就可想而知了。纵然偶尔能出现几个不错的,但要是按比例来算……杯水车薪,无改大局。

而高务实之前就和皇帝说过,禁卫军的监军必须严格规定职权范围,也正是从这个方面考虑的,否则一旦碰上该太监很得圣眷又喜欢胡乱插手军务,那这个禁卫军迟早也被他玩死玩残。

高务实娓娓道来,把这些情况逐一分析,朱翊钧的神情就愈来愈严肃了。

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这天底下也就高务实敢在他面前直言不讳地说真话,即便这真话听起来简直诛心。

朱翊钧尤其震惊乃至于钦佩的,是高务实居然认为文贵武贱是不对的——当然高务实说的是文贵武贱到如今这个地步是不对的,但那也足够朱翊钧震撼了。

不过高务实这话还真是心里话,他确实不满意现在大明的社会风向,武臣的地位实在是过于低下了。

按照高务实的看法,文比武贵重一些本身不奇怪,后世的任何正常国家,在国策层面都是文重于武,因为一旦武重于文,多半便会陷入****的怪圈,并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但这种文武之间的悬殊也不能太大了,像大明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应该——你不给武人合理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临战之时却要求人家拼死作战,怎么可能?

好半晌之后,朱翊钧才逐渐回过神来,目光复杂地朝高务实打量了一番,张张嘴却又叹了口气。

“求真,你知道前几天兵部的部议奏疏上来时,申先生在票拟中是怎么说的吗?”

----------

感谢书友“曹面子”、“单骑照碧心”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王孙疾”、“黄金发123”、“马鲛肉”、“丕平献土”、“o尚书令”、“南沙飞雪剑”、“书友”、“书友”、“蓝鹰008185”的月票支持,谢谢!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精灵宝可梦之拂晓扶得起的阿斗天下安康镇国北凉王唐逗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日月战旗公主啊!驸马他又双叒跑了!明末之我有系统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穿越大明,吊打诸国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我是范蠡密战桐城大明元辅农门娇娘来种田天下局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重生之毒女很惹火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尘途雕弓落寒门枭士我的谍战岁月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开海大唐不良人荡宋北宋振兴攻略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我是关陇老秦人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越穿,越难,越穿越皇陵守墓人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误惹绝情冷少大汉天子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穿越从开荒开始讨逆
伍文书屋搜藏榜:官途权倾天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盛唐挽歌龙珠之牧神传说无敌六王爷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无敌三公子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锦绣阖欢大明公务员冷酷夫君好撩人红楼之旁支贵族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纨绔子弟变形记烈焱长歌大明:开局炮轰努尔哈赤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皇叔,不可以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开局狙了个大佐大秦:有子扶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汉末一闲人我在虞朝有钞能力大唐再起日谍克星锦衣夜行盗墓太子妃【完结】师娘,我不想努力了金堤永固我是关陇老秦人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谢家有女最强医仙混都市世子黜龙南北朝打工皇帝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江户旅人红楼士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秦时明月之人宗门徒醉红颜,倾王妃杀机较量清末小旗兵龙腾中华绝世极品兵王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