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臣所见,既然是弘扬大明国威,战船的尺寸过小。”
??林浩可是掌握着21世界造船技术的存在,朱棣所说的船只尺寸,排水量不过百余吨,若是遇上稍微大点的风浪都得全军覆没。
??虽说大明的资源有限,但造出万吨排水的小型轮船,应当不成问题。
??“如此尺寸,乃是历史以来,规模最甚者,若是还小,只怕以大明的技术造不出来。”
??朱棣无奈摆了摆手,就好比能拿加特林,谁还使鸟枪。
??“陛下放心,只要朝廷出银子,桃源研究所有把握造出,长一百四十丈,广六十二丈的船舶。”
??林浩微眯着眼道,桃源可以出人出力,可这银子总得朝廷出吧。
??长一百四十丈,广六十二丈的船舶!
??朱棣几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如此大的船舶,人站在一旁,与蝼蚁有何区别?
????若当真能造出,所耗费之人力物力,绝对是天文数字。
??“这得花多少银子?”
??朱棣下意识咽了咽口水,若是换作以前,那真是想也不敢想。
??“一艘船舶的造价约在二十万两左右,最多两年便可下海。”
??林浩如实说道,按照先前研究所设计的图纸,工期的确需要一年半,再加上测试等等,到下海也需半年光景。
??正好与历史上的永乐三年,郑和下西洋对上。
??郑和脸色顿时落寞几分,二十万两一艘,对于如今的朝廷来说,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特别是用作于航海这等虚无缥缈的事上,陛下决不可能答应。
??有生之年,是否能够站在大洋彼岸的土地上,眺望大明。
??“二十万一艘,倒也划算。”
???朱棣摸着下巴,思索道。
??郑和眼神中顿时燃起一丝希望。
??“陛下,二十万两一艘绝对划算,船舶之上还配备着桃源研究所最新研发的动力系统,能够大幅度缩减航海时间。”
??林浩面带笑意道。
“商人向来无利不起早,航海事业是为了大明,林爱卿就按照成本十万两一艘,替朝廷造船,若有不够,就由你私人掏腰包补上。”
朱棣微眯着眼,嘴角勾勒起一抹弧度。
卧槽!
这老朱下手也太狠了吧,哪怕上街买个菜,出手就砍一半,老板不打断你的腿,都算是脾气好。
???
先前二十万两的报价,的确有些虚高,十万两一艘,也勉强能够接受。
毕竟到时候,随便让船员夹带一些个私货,都是十倍百倍的利润。
“陛下都这么说了,微臣便不再推辞,权当为大明的航海事业尽一份力。”
?林浩装作肉疼无比的道。
?“卧槽,给高了!”
??朱棣暗骂一声。
??却还是被林浩听见,嘴角不禁一阵抽搐,当真怀疑朱棣是不是也跟自个一样,是穿越者来着。
??这行为举止,跟二十一世纪那些个地痞流氓有什么区别?
“林爱卿在桃源任职五年,可朕调集桃源每年的县志,都以天灾人祸为由,非但一分赋税没有上缴,反而骗了朝廷三万两银子,作为补贴,这事林爱卿如何解释?”
看着朱棣直勾勾的眼神,林浩嘴角一阵抽搐,合在这等着自个。
“陛下并非微臣不想上缴赋税,而是桃源每年的赋税,都用作建设……”
“够了!”不等林浩说完,朱棣呵斥道。
林浩端起的水杯,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你小子打着什么算盘,朕会不清楚?”
“限你三日内缴清五年以来桃源县的赋税,共计二百万两银子,用作造船。”
朱棣拍案而起,呵斥道。
?卧槽!
老阴币!
林浩跟吃了屎似的表情,早知道就不炫富了,现在砸自个脚上了。
二百万两,虽说无关痛痒,可也是真金白银,让自个掏出来,着实是心痛。
??而且还用在造船上,朱棣这不是明摆着想白嫖!
“士弘动手!”
朱棣朝着成国公使了个眼色。
成国公与一旁的郑和两人,一把将林浩摁在地上。
朱棣上前将先前一沓银票从林浩衣袖中抢夺到手,随即塞进袖子里,挑了挑眉头道“剩下的一百万两,就当作定金了,这一百万两,等船舶交付之时,朕再予你。”
林浩直接哭晕在厕所,这叫什么一朝天子,分明是强盗!
郑和也是楞在原地,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就说陛下为何答应的如此痛快,还说二十万两倒也不贵,合着这银子不用自个掏,那能贵嘛。
默默的心疼林浩一秒。
“林爱卿不用如此沮丧,你为大明做的贡献,朕都看在眼里,要不再赐你一块免死铁券?”
朱棣微眯着眼试探性的问道。
“陛下,微臣可是听闻,先前那礼部尚书刘观掏出太祖皇帝御赐的免死铁券,结果到您嘴里,成了既然有一块免死铁券,那就杀两次……”
林浩泪流满面。
“就算没啥用处,那好歹也是个纪念品,造价得五两银子呢!”
朱棣撇了撇嘴,免死铁券这事,还不是最终解释权归自个所有,没想到林浩竟然如此精明,根本不上套。
两个人合一块,至少有八百个心眼子。
林浩简直恨不得一巴掌拍死朱棣,老子二百万两银子都出去了,跟你讲这五两银子?
??“还有一事,在船舶造出之前,郑和便上你那桃源县学,学习航海之术。”
朱棣接着道。
桃源县学里教的东西,朱棣可眼馋的很。
但一想到当日被陈朗当着桃源百姓的面训斥,便打消了挖人的想法。
挖不到你的人,朕还不能派个卧底前去,等你反应过来之时,那就是后悔莫及。
郑和跟着自个出生入死,绝对的忠心耿耿。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微臣自然没有任何异议,这便修书一封,郑和大人随时可带着书信启程,前往桃源。”
林浩眼神中闪过一抹笑意。
他还不清楚朱棣的想法,分明是想派个卧底去桃源。
可却棋差一招,五年来,多少卧底前往桃源县,最后无不是被林浩,以及桃源百姓以德服人,最后哭着求着,留在桃源。
郑和也不例外,因为他也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