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说真的,最近我在想……”孙暠见大家已经坐下不再说话,于是缓缓说道,“每次休沐一次对策,太频繁,短期内学识和能力也不可能迅速提升。就有想法,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对策。”

对此关中来的几个,却是不觉得奇怪,太学也是这样的。

下面的士子闻言有些纠结,一年一次,好像可以接受。

至少孙暠说得很对,没有谁能在一个休沐日周期里面,就迅速提升学识水平。

每周一次对策,主要是针对新来的那些士子。

想到这里,那些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对策的士子,看向几个新人。

“当然,这个问题再议,我们进入正题。”孙暠话锋一转。

一众士子当即纠结起来,敢情这玩意不是对策的题目啊

“不用那么紧张,我们这次来个简单的题目。”孙暠看向众人,“无士不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各位以为如何”

题目下达,笔墨纸砚也已经准备就绪,只要混过尚贤馆的,都清楚,时限三个时辰,可以开始作答了。

可以提前交卷,也可以不提前。

别看是否提前交卷,对加分没有帮助。

就说在场参加对策的有五十多人。五十多张答卷,字数少还好,字数多了,孙暠是否看得过来。

或者说,好的内容看多了,突然出现一些差一些的,瑕疵是否会被放大。

本来能混个一官半职,结果“卡”的一下没了,那可太揪心了。

对自己才学有自信还好说,没自信的,不说混个官职,当个小吏也好。

尤其是已经考过一两次的,追求不断的下降。

“哦……”这个情况,关中来的几人,自然也是看到。

主要是觉得有意思,这帮士人,居然已经开始习惯对策了。

也意识到,以尚贤馆为核心,让江南的士人习惯这种模式。

久而久之,以后要全面改成对策取士制度,也不会觉得突兀。

孝廉制度被冲击,甚至被取消,世家大族得和寒门,甚至是普通人一起参加对策。

在这之前,太学的射策和对策,本质上是对孝廉的补充。

更别说,能去太学的,基本也是世家大族子弟。

只是……想到孙暠这边,图书馆都已经建立起来,以后寒门和平民读书的人,显然会增加啊!

更糟糕的是什么,就说现在这对策题目。

什么叫做无士不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士农工商都平衡发展,地位当如何

若是卑贱的贾人,都能与士人谈笑风生,还要如何控制他们

又怎么保证,这群唯利是图的家伙,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细阳侯是不是看走了眼”有人低声滴咕了声,觉得这次南下,根本是个错误。

想当初,入秋的时候贾诩设计,于是汉帝顺利逃出洛阳。

一路东行,路上有人,主要就是钟繇钟元常提议,说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江东群雄这边。

主要是他们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新细阳侯岑溪所在的扬州。

以前老细阳侯到处为孙暠游走,更别说还拿出七成家产,为孙暠换取扬州刺史的官印。

这件事情,在关中也是引起不小的轰动,也让不少人记住孙暠这号人。

于是钟繇提议,分出一部分人,南下扬州。

若是关东诸侯不可信,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可以有孙暠可以向北清君侧,救援汉帝。

队伍里面,与老细阳侯有交情的,或者说豫州一派的,就肯定这个提议。

于是一部分文武,就在洛阳分道扬镳,经过南阳一路南下,来到宛陵。

问题现在看,这孙暠不行。

别的诸侯,巴不得和世家大族共天下,结果孙暠这边在打压豪强。

这江东本地,吴会两郡的豪强,都给他打压过,更别说江北的豪强。

这年头乡土情节很严重,连家乡都能狠心下手,那对外乡还能手下留情不成

“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无法下笔,还望使君放行。”真就有人站起来,拒绝答题。

“谁都有不灵光的时候,很正常,请!”孙暠也不挽留,你不答题,就不是我的要的人。

就算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好意思,我不要!

得到答复之后,此人当即离开,完全没有停留的意思。

只是今天从这里离开,这辈子,不,三代内别想有一个人能出仕!

有时候,孙暠觉得自己大概不是那种胸怀宽广的人。

留下来的依然留下来,是意识到了什么,还是对自己感兴趣,孙暠也有些感兴趣起来。

三个时辰,他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偏偏也不能走远,毕竟也有提前交卷的情况。

索性找人哪来一些书,然后翻来看看。

说起来他也累积了不少书没看的,都是刘熙校对后的版本。

这不意味着他不需要看,毕竟刘熙觉得不错的版本,到底是否满足他的利益,还是个未知数。

只能说是初版,让刘熙帮忙背锅,分担一部分火力,以后谁出来抱怨他罢黜百家,独尊刘熙,那也先找刘熙的麻烦。

可刘熙这年纪放在那里,人家几年说不定直接死者为大了。

“断句还好……只是说真的,没点文化功底的,可能还真看不明白。”孙暠感慨,如何区分句读,之乎者也,这些是启蒙要先学习的。

否则连这个都不明白,那么读书读再多也没用。

换言之,百姓要通过一本书自学,要有一定难度。

比如说这切音,断句,这些都是阻碍。

相比之下,简繁切换反而问题不大。

文字的问题孙暠不在意,什么正统,什么都不是正统。

与时俱进才是正统,否则真要算那商周甲骨文算不算正统

小篆算不算正统

就说现在,楷书都还没有流行,用的是隶书。

就这玩意,有段时间还是低贱小吏才用,被文士嘲笑过诋毁过……

在孙暠看来,简繁之争和这玩意没什么区别。

“果然,人老成精啊!”孙暠放下手中论语。

也注意到,里面的内容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校对的。

刘熙的眼光和阅历到底在那里,自己喜欢什么,看重什么,他都看在眼里,了然在心里。

话说当头,已经有士子写完,打算提前交卷。

孙暠拿过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当场批阅起来……

可惜通篇马屁,干货并不多,少数干货,主要是围绕商业对税收的重要性来说的。

只是仔细一看,好家伙,不就是张春华上课的内容吗

你这是表示,自己有认真上夜课

对于这种照搬,但没有任何个人理解,马屁连篇的,这货让他当官那是对百姓不负责任。

不过这种人,有个地方倒是很适合。

“这样,你到吕从事麾下听用,如何”孙暠询问。这种人,就适合做宣传工作。

“谢谢主公!”那士人大喜,连忙行礼。

孙暠也是笑笑,鸡鸣狗盗之辈,用得对都有用,除非是真的没有才能,否则达标他就敢用。

只是有这一例,其他的士人,立刻就紧张起来。

看看他们,一个个奋笔疾书的样子……

------题外话------

第三章搞定,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华夏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良,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时代,这才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一成不变,反而不是。

明天的第一章可能没戏,我今晚可能早点睡。反正两点到四点电路不正常。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精灵宝可梦之拂晓扶得起的阿斗天下安康镇国北凉王唐逗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日月战旗公主啊!驸马他又双叒跑了!明末之我有系统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穿越大明,吊打诸国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我是范蠡密战桐城农门娇娘来种田天下局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重生之毒女很惹火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尘途雕弓落寒门枭士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开海大唐不良人荡宋北宋振兴攻略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洛天心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我是关陇老秦人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越穿,越难,越穿越皇陵守墓人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误惹绝情冷少大汉天子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讨逆风雨大宋
伍文书屋搜藏榜:官途权倾天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盛唐挽歌龙珠之牧神传说无敌六王爷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无敌三公子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锦绣阖欢大明公务员冷酷夫君好撩人红楼之旁支贵族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纨绔子弟变形记烈焱长歌大明:开局炮轰努尔哈赤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皇叔,不可以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开局狙了个大佐大秦:有子扶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汉末一闲人我在虞朝有钞能力大唐再起日谍克星锦衣夜行盗墓太子妃【完结】师娘,我不想努力了金堤永固我是关陇老秦人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谢家有女最强医仙混都市世子黜龙南北朝打工皇帝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江户旅人红楼士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秦时明月之人宗门徒醉红颜,倾王妃杀机较量清末小旗兵龙腾中华绝世极品兵王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