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公之于众
顾昭华表情十分郑重:“虽是如此,可过去了快五十年,也无人为顾家军平反,五哥这份情昭华记住了。”
赵煊一时间也感慨,其实五哥刚回京的时候,他是十分看不惯他的,行事乖张,打架又狠,他对是他是又恨又怕,恨他,可又干不过他,可越是干不过,越是心痒痒,就想让他吃瘪,看他笑话。
结果呢,他的笑话没看到,自己活成了个笑话。
五哥这个人的确够霸道,够嚣张,仿佛无人能将他驯服,但他对兄弟有情有义,不翻旧账,过去不管多大的事,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他能不计前嫌保下睿王,从顺天府大牢里将他捞出来。就这点,就足够他尊重他,信服他,追随他。
今日为顾家和云家平反这事做得,他只能说,爷们,不是谁都有这份勇气的。
……
号角声起,祭祖大典正式开始,参加的王公大臣早已在台下等着,执事者各司其事,鸣炮之后,演奏祭祖的音乐。
不是平日里宫宴上的靡靡之音,鼓、陶钟、石磐发出的声音磅礴大气。
接着今日的主祭者,副主祭者,陪祭者,与祭者在乐声中出场。
皇上今日格外的威严,平日里极少的露面的太后娘娘今日也在,听说,今日这场祭祖就是太后娘娘提议的,今日正好是先帝冥诞。
乐声停下后,皇上要率众皇子,妃嫔念祭词,拜祭先祖,接着才正式开始今日祭祖。
还好,今日的祭词不长,皇上没有从大齐开国说起,缅怀先祖,不然,这么多仪式下来,过了午时也未必能完成。
后宫的嫔妃和大臣家眷可以退出,剩下的仪式是男子们的主场。
外面有供休息的地方,当然,也要不少人悄悄离去,反正今日这种场合,谁也不会注意到,只要不大声喧哗,行为出格,引起人注意便好。
接着,正式的祭祀开始,登上祭坛,接下来,盥洗,迎神,献酌奉馔……
总之,能陪皇上登上祭坛的,要么是皇亲贵胄,要么是天子近臣,总之,这是露脸的事,今日所处的位置也决定了在朝堂上的地位。
比如,虽是郡王的顾小郡王,位置仅在太子和九王爷之后,和赵毓,赵煊这些后辈们并排,有好些赵氏宗亲位置都不及他靠前。
这祭祀典礼至少还得一个时辰,皇上昨日也是一夜未睡,又拜又叩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常贵在一边扶着,生怕皇上有闪失。
陆瑶虽说还未显怀,但因为有着身孕,比别人更容易热,再加上今日的衣服多,头上一直冒汗,人也恹恹的。
“娘娘,奴婢扶您去偏殿休息会儿吧。”夏竹生怕陆瑶出意外,一脸着急,可偏什么都不能说。
许璐是随行医官,自从陆瑶有孕就被赵恒请到了东宫,看陆瑶这样也道:“娘娘还是休息会儿,身体为重。”
祭祀再重要,可这样晒下去,谁也难保不出事。
柔妃娘娘是个心大的,可淑贵妃却是个心细的,连医官都随护,只怕……瞬间猜到了几分。
“许医官说的是,太子妃脸色不好,还是去早些休息,这么热的天,可别中了暑气。”淑贵妃劝道。
“多谢淑母妃,儿臣无碍。”
“今日虽是祭祖,可自家祖宗也不会和晚辈争这些细微末节,再说剩下的仪式我们本就不必留下来,太子妃若因此中了暑气,祖宗也会心疼的。”淑贵妃带着笑意,说话不急不徐,让人有春风化雨之感,十分妥帖。
柔妃娘娘点头称是:“淑贵妃说的是,只怕太子妃昨日也是一夜未睡,祭祀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结束,我们说不定一会儿也走了,也没什么趣儿。”
柔妃娘娘这话不是谁都敢说,也没几个人敢接,昨日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可没人敢抱怨,更没人敢说祭祖没什么趣。
陆瑶连忙陪着笑:“两位母妃说的是,那儿臣便依母妃所言,儿臣先行告退。”
陆瑶微微颔首,她是太子妃,在后宫中除了太后和皇上无需和任何人行礼,但二位都是长辈,应有的尊重还是要的。
本是要回去的,可陆瑶还是有些不放心,祭祖过后赵恒便将当年的真相公布与众,虽是说服了皇上不假,可还有太后和宗亲,只怕也不会平静。
便找了个偏殿先休息会儿,距离祭祖的天坛不算远,有什么消息也能及时知道。
祭祖的仪式还在继续,一切都十分顺利,比预想的要快,已经到了撤馔,望燎之后祭祖仪式便结束了。
最后一道仪式,参拜之后,赵恒起身道:“众位臣工稍待,今日得列祖列宗见证,孤有一事需给天下一个交代。”
赵恒话一落,刘御史等自然知道太子要做什么,可宗亲并不知道,毕竟这些平日里享福惯了的,受不了苦,顶着太阳祭祖已经够受累的,还不让走,有点不大满意。
宗正下意识的去看皇上,皇上却并没有制止的意思,宗正便也不好再说什么。
宗正虽说是赵家的大族长,明面上是平衡皇权,但真正作主的皇上,若说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做什么不合时宜的事,皇上动动嘴便能收回他许多利益,所以,一句话,识时务为俊杰,他也不知道这父子俩又要做什么。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道。
赵恒道:“孤今日要说的是五十年前的顾家军红河谷一役。”
赵恒话一落,登时死一般的寂静,红河谷一仗是大齐的禁忌,也是顾家荣耀的结束。
便是后来先皇将长公主下嫁,也未能让顾家荣耀回到从前。
“刘大人!”
“臣在。”刘大人出列上前道。
“将当年真相告知众位臣工。”
“臣遵旨。”
刘御史让查良其将证据呈上后,开始在百官面前公布当年真相,刘大人中气十足,一派肃然,再加上他平日的行事,自有一种让人敬畏的感觉。
他宣布完当年真相,除了少数几个已经知道的,其余人皆惊。
宗正着急的差点跳起来:“刘宗耀,你好大的胆子,敢诋毁明仁皇帝。”
太后脸色也不好看,太子行事真是越来越乖张了,竟然敢将当年事情真相公之于众。
明仁皇帝是大齐开国皇帝第四子,钦选的继承人,大齐建国后百废待兴,太宗皇帝呕心沥血,终未完成其志撒手而去。
明仁皇帝继位后励精图治,稳定朝纲,百姓安居乐业,对边陲小国实行远交近攻,大齐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是近百年少有的盛世。
明仁皇帝也是百姓称颂的明君,太子要揭明仁皇帝的罪行,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臣所言,句句属实,由证据为证。”刘御史丝毫不带怕的。
刘御史将证据先捧到九王爷面前,九王爷象征性看了看,递给了后面几位大人。
在朝堂久了,多少有些八卦,尤其这种陈年老账,大家都看的很起劲,甚至还小声讨论起来。
一开始是一两个,接着三五个,越来越多的人讨论起来,十万将士落得如此下场怎不令人心痛。
尤其,在经历昨日的变故之后,他们更知,是谁在守护着大齐的和平。
宗正着急的很,再这般纵容下去,可是要动摇国本的:“皇上……”
皇上表情有些复杂,他怎会不知太子这一通折腾会给赵家天下带来什么冲击,再大齐人心中,明仁皇帝是神明一般的存在。
可是明仁皇帝再英明,也是人,明仁皇帝功绩无数,可晚年的时候为巩固皇权的确做了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