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考核
天赋这东西有些时候就是不讲理的,也根本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别看老朱十分的全能,带兵打仗、行军布阵乃至战场厮杀,这都是顶尖的,不逊色任何开国将领。但是到了朱标这边,武力值就下降的厉害了。
而朱雄英自幼就开始练习,也一直都算是努力,可是也就是强身健体。真的要是到了战场,也就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这一点他实际上也是心里有数的,得承认自己不太厉害。
而自家小老弟呢,也不知道是爆发了老朱家的基因,还是常家的影响太大,朱允熥那家伙平时也没多刻苦,可是就是弓马娴熟、箭法也非常出色。最让人郁闷的是这孩子虽说不是大力士,但是真的要说起来,朱雄英怀疑自己的力气也比不过。
他可以算得上发育成熟了,而朱允熥那小子才刚刚发育呢,这还是一母同胞呢!
三匹骏马在空地飞奔,朱允熥娴熟的张弓搭箭,虽说没有正中靶心,不过这也命中了靶子。但是他不满意,因为徐辉祖和瞿陶也都命中靶子了,瞿陶更是命中靶心。
而且那两人开的都是硬弓,这自然也更加的有难度了。
这个时候让一让朱允熥也是不存在的,郡王虽说身份贵重,只是谁敢在这个时候藏拙呢!
朱雄英心情非常不错,因为看起来现在还是有着尚武之风,这些出身富贵的也不只是一味吃喝玩乐。
陆续有武勋子弟带着猎物回返,这些人看起来也是趾高气昂了,他们有所收获。在皇太孙跟前有所表现,这就是他们所期待的事情了。
看起来还算是后继有人,自然更加让人开心,大明现在还需要武勋统率兵马。
看着眼前的一众年轻才俊,朱雄英自然是比较满意的。哪怕现在确实有那么一些滥竽充数的,也确实有那么一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好在暂且还不算特别严重,武勋人家还知道根底所在。
其实在老朱登基的时候,也立下了规矩,就是为了防止武勋懈怠、享乐。
比如说军功袭职子弟年二十者比试,初试不中,袭职署事,食半俸。二年再试,中者食全俸,仍不中者充军。
虽说这些比试也不是特别严格,但是也不至于出现将领不会骑马的窘迫。舞刀弄枪的这也是基本功,哪怕是再荒废,这些武将子弟也知道必须要过关。
而且对于武将,老朱也是规定没三年武举、六年会举,每年也可以举荐。这也是补充一些新鲜血液,让大明朝的军事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强盛的状态。
看着这些年轻才俊,朱雄英朗声说道,“陛下曾令武官子弟演习武艺。今天下久安,年少者安享父兄俸禄,纵酒嗜音乐歌舞为乐。一旦袭职,让他挟弓矢上马且不能,安能为国效力?”
看着这些年轻的才俊们,朱雄英有些痛心疾首,“前年随俺出征的,也有不少武官子弟。也有临阵怯弱之辈,这到底是少了血性、这也是久疏战阵、平素也不练习的缘故!”
“此前陛下有意令武官子弟宜于闲暇时令习弓马。当承袭爵位的,由五军都督府阅试其骑射。否则,虽授职而只给半俸;三年后复试,不能骑射的谪为军。当以此为令!凡武官子弟年幼袭职的,待其年二十,以例比试。”
这一下一些武勋子弟紧张了,甚至包括一些已经有了爵位的。
比如说吴高、吴忠这些,因为父辈都不在了,他们承袭爵位较早。也就是说他们现在的爵位不安稳,要是没有通过考校,那身上的爵位就要被撸掉了!
当然吴忠、吴高可以说比较有底气,他们弓马娴熟。要是他们都没办法通过考核,那么大部分的武勋子弟也就不要指望能够承袭爵位了!
承袭爵位,哪有那么容易,不给这些人套上一些枷锁、不让他们有些紧迫感,那还真的就要成为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绣花枕头了!
这肯定不行,武勋还要带兵打仗、要掌管天下军事,这些人没点能力可不行。
这些武勋子弟也不觉得皇太孙的话可以不在乎,那些话多半就是皇帝陛下说的。就算不是皇帝殿下说的那又如何?
太孙现在掌管五军都督府已经不是秘密,以殿下的权力和地位,至尊之位也是迟早的。所以现在安排的一些事情,迟早也都是会被实行的。
好日子不一定就是结束了,因为对于这些武勋子弟的考校不会特别严格。这些也就是一个态度,让武勋子弟不能荒废了基础的骑射。
哪怕不一定能够直接说出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但是这里面的道理,这些人自然也都是知道的。
就在朱雄英训诫着这些武勋子弟的时候,另一片场地上朱允炆和朱高炽也是在认真的品评着一些士子的诗赋和时策。
对于时策他们未必多懂,毕竟一方面年纪小,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接触过太多的朝政,所以现在也确实有那么一些把握不住。但是他们还是有些读书的天分,生在帝王家的,哪怕是不太接触朝政,可是耳濡目染也是知道一些事情的。
朱允炆有些拿不准主意,小声问道,“高炽,你以为该选出几人时策递与皇兄?”
比朱允炆小了一岁、和朱允熥同年的小胖墩立刻说道,“皇兄喜时策、不喜空谈,俺觉得许观、张显宗、黄仲声的时策做的不俗。”
朱允炆就想了想,有些不太满意的说道,“皇兄以北地民心为题,许观所奏是‘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俺觉得这人不遵皇兄旨意,这人怕是恃才傲物!”
朱高炽就不这么认为了,他反驳说道,“其人也算是言之有理,俺大明驱除鞑虏方能光复汉家社稷。外敌不能入侵,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朱允炆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随后又说道,“陈瑛如何?”
仔细看着陈瑛的文章,朱高炽觉得这人的书法确实是一等一的,让人看了就新生好感。而陈瑛的文章也是有理有据,似乎非常的有说服力。
想了想,朱高炽说道,“这些也都是国子监的学子,当举荐到皇兄跟前。”
其实明年就是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这一次能够随驾的也都是一些国子监的佼佼者。对于这些人来说,金榜题名自然是最风光不过了。
只不过不要说大明朝开国之前的事情了,就算是开国之后,也经常出现一些国子监的学子被皇帝赏识得以赐官。也就是说金榜题名,这不是唯一的入仕的途径。
这也是一众学子卖力表现的机会,金榜题名自然是好,只是谁又能保证肯定可以通过会试、殿试呢。再者就是现在就能给皇太孙留下深刻印象,说不定就能得到一官半职,或者是被重用。
再不济,留下了好印象之后,以后一旦入仕,说不定就可以仕途顺遂许多!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也是一个普遍的观点,别看老朱最初打天下的时候那些读书人看不上他,只是此一时彼一时。
如果老朱只是一个割据应天府地区的军阀,那么一些读书人确实有资格看不上他。但是当老朱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已经完成了大一统的伟业,自然也就意味着读书人找到了他们的君主。
除了一些元朝的遗老遗少,现在这些读书人都知道他们的皇帝是谁。现在也都明白报效朝廷,那也就是在为朱明社稷而努力。
作为朱家第三代当中读书的佼佼者,朱允炆和朱高炽其实也是在努力的表现着。一个是郡王,一个是燕王世子,不出意外以后都是可以成为藩王的。
他们的日子能不能过得更安生,实际上这些也都是需要看他们皇兄的。
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皇兄值得信任的藩王,这自然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了。
两个人现在也算是主持着这一次对士子的初评,这自然也算得上责任重大。倒不是说他们有资格接触朝堂,或者成为这些士子的伯乐。
不过真的要是挑选出来了一些可造之材,如果真的为朝廷找到了一两个栋梁,那也是大功一件。到那时必然可以在皇兄那里得到肯定,说不定皇祖父、父王那里也能得到赏赐。
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自然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的慎重,毕竟以他们的身份来说,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事情机会少之又少,也不会给他们更多展示才学的机会。
两个人仔细商讨一番,将所认为佼佼者的时策递给朱雄英。
朱雄英仔细看着,许观和张显宗难分伯仲,这倒是有些真才学。而陈瑛的时策看起来也不错,看起来也是对于政事有些想法,只不过稍微有点稚嫩。
其实这也是一些学子的通病,现在到底还是没经历过一些事情,稚嫩一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看着时策,朱雄英觉得比较满意,尤其是陈瑛的一些观点更是契合朱雄英的观念。
陈瑛,应该是第一。
陈瑛?
那个害死梅殷、朱棣手里最擅长弹劾逼死文武的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