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家学渊源
蓝玉这家伙有些时候确实奇葩了一些,性格方面也确实有些短板。只不过朱雄英也不是特别在意这些事情,主要就是蓝玉现在还算是可控的。
既然可控,那就没什么问题了,起码朱雄英不需要担心这个武勋兼外戚对朝堂有太大的坏影响。甚至可以说蓝玉就是手里的一张好牌,还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奇葩点、跋扈点也没问题,主要看重的还是蓝玉的能力和忠诚。
暂时将蓝玉带在身边也好,可以让朱雄英更好的掌控兵权,以及对大明军事进行一些调整。
而在关中地区练兵,或者说准备后续对西北地区的用兵等等,朱雄英其实也不需要担心太多。现在的大明朝不存在朝中无将的尴尬,现在大明朝的悍将还是非常多的,好多都是身经百战,小小的练兵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
对于朱雄英来说,巡视关中的工作可不容易,好在不一定就是要亲力亲为。
将西安这边的情况仔细调查、整理成册,他就率队再次出发了。这一次需要去的就是洛阳了,这也是重点需要考察的城市之一,甚至可以说这里就是朱标心中最理想的都城候选地。
朱樉率领着西安的文武百官出城恭送,朱大将军一身甲胄,也热的够呛。但是现在还需要做做样子,秋老虎还是有些吓人的,这时候赶路其实也不轻松。
早晨、傍晚是赶路的时间,晌午的时候就需要多休息了。朱雄英对士卒、随从也比较体贴,不要求士卒们甲胄整齐,休息的时候歪盔卸甲也没什么问题,解暑的绿豆汤、凉白开也不少。
坐在树荫下,朱雄英烦躁的说道,“这风都是燥热,俺怕这一路上不少人要中暑。”
徐达就光着膀子,冲朱雄英说道,“殿下,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真要是中了暑,只能休整。”
大家的意思其实都是一样,虽说现在的天气确实比较炎热,可是绝对不能耽误正事。该赶路的时候肯定要赶路,考察洛阳才是大家现在最关心的事情,绝对不能误了皇差。
看着李文忠,朱雄英随口问道,“表伯,俺打算让二表兄来这边练兵,你以为如何?”
李文忠就笑着说道,“殿下,那倒是增枝的福气。臣一直以为他为前军左都督,实在是有些高了,那孩子没这个本事。”
朱雄英还没说话,徐达就说道,“曹国公过谦了,增枝到底是有家学渊源,底子也扎实。整肃兵备、抚安军民,这些事他也能做得好。”
朱雄英笑着点头,说道,“俺也是这般想的,增枝表兄如今是二十二,也是要有些功勋。俺想着让他和徐膺绪一道过来,这两人年岁相差不大,一起来做些事也好。”
徐达也非常开心,他那次子能够过来办事也好。其实徐达哪里不清楚,现在练兵看起来是没有太大的功劳,可是这也就是在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到底是刚刚二十左右的年轻人,又不是嫡长子、没有机会承袭爵位,哪怕一个个的也都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但是那都是荫封。
要是练兵比较出色得到了认可,以后说不定就有机会在用兵的时候率军出征。
至于危险之类的,将门人家的都不在乎,父死子替、兄亡弟上阵。武勋人家的要是不敢上战场,那就没了传家的根本。哪怕是大明开国之后,也有不少武勋人家的子弟死在了战场。
而开国之前,更是有着太多的事情了,很多人都看来了。想要富贵,那就要拼命。甚至很多人还觉得能够得到拼命的机会,那都是皇帝的赏识。
至于一门双公之类的事情,也没什么问题。冯国用和冯胜兄弟就是,当然冯国用是被追封。而一门双侯之类的事情,在大明朝太常见了,俞通海、俞通源和俞通渊,吴良、吴祯,郭兴、郭英等等,这都常见。
吴家兄弟和郭家兄弟,那也是很多武勋人家羡慕的,因为他们家的接班人早早的就是在皇太孙殿下的账下效力。
朱雄英看起来还是很关照自己人的,李景隆和徐辉祖根本不需要担心,都是国公世子也一直得到重用和历练。而现在他不只是关照世子,次子现在也是在给与机会了。
就在大家闲聊的时候,张长平乐呵呵的跑了过来,“殿下,太孙妃殿下送来家书。”
朱雄英立刻笑了起来,接过信之后简单的检查了一下,然后打开。
看到信的内容,朱雄英哭笑不得。因为按照何玉瑶的说法,那就是皇祖母和母妃有些迫不及待了,这是惦记着昭告天下了。
实际上也就是这样,在书信送到朱雄英手上的时候,皇后殿下就安排人报喜。
这可是非常正式的事情,是在朝堂上奏报皇太孙妃有喜,这是昭告天下皇太孙殿下即将有了子嗣。甚至很多人在觉得,这是大明朝的第三顺位的继承人大概率明确了。
儿子和孙子现在还只是皇储呢,孙子甚至还只是继承人的继承人。可是现在倒好,老朱和马皇后迫不及待的就在宣布一些重大的好消息了。
不过这也不值得奇怪,不要说老朱和马皇后骨子里的一些封建。在这个年代,四世同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福气。对于皇家来说更是这样,这也不只是福气,这也是稳定人心。
哪怕现在稳定人心看起来没有太多的迫切性,但是好消息哪有人嫌多啊。
听到朱雄英的话,徐达、李文忠等人立刻恭贺,先前还只能是私下里说说,也要配合皇太孙装作不知道。可是现在不用担心了,这都在朝堂上宣布了,那就可以正式的恭贺了。
朱雄英笑着接受大家的恭贺,心里头其实可以说比较平静的。主要就是最大的惊喜此前就知道了,现在也就是正式的在朝堂宣布而已,这就是仪式性的事情而已。
这也是好事情吧,因为很快整个随行队伍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一些文臣本来还是一副酷暑难耐的样子。但是现在立刻就换上朝服,要正式的恭贺皇太孙殿下了。
这没问题,有些事情就是需要这么一些仪式感,在朝堂上更是需要这样。朝堂大事,好些都不能马虎,这也是引导天下的风气,那就更加不能大意了。
在受礼之后,该做的事情肯定还是需要继续下去,休息之后就需要继续向洛阳进发。
自认为年轻力壮的朱雄英都都给折腾的够呛,他这边还是有人伺候着,其他人肯定更加难熬了。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出行真的没有那么方便。
努力克服吧,这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眼看着就要到达洛阳了,很多人心里也松了口气,而朱雄英这个时候也安排随行队伍开始整理、收拾。路上的时候歪盔卸甲没问题,但是入城的时候可不能是散兵游勇的样子。
这代表着朝廷的体面,这些事情也根本不需要朱雄英去操心,所有人都是心里有数的,一应官员、将校,也都纷纷开始整理起来了,可不能在这时候丢了朝廷的体面。
而在洛阳这边,自然也少不了地方属官出城恭迎了。皇太孙殿下的行程这些人再清楚不过,要不是朝廷法度,绝对不会缺少有人想要直接去西安恭迎的,距离根本不是问题,能够有机会在殿下跟前表现,那才是最主要的。
只是也有不少人幽幽的看着队伍最前面的晋王殿下,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藩王不得擅离封地,晋王殿下的封地可是在太原啊,而不是在洛阳。
只不过他们现在也挑不出来道理,因为晋王殿下手里有圣旨,他是奉旨来到洛阳的。那就算是想要弹劾都没有机会,只能认可这么一件事情了。
朱棡就有着那么一些得意洋洋,对于自己有着这样的待遇,他觉得非常正常。
虽说早年在就藩的途中因细故鞭挞厨师被父皇训诫,也曾经因为又数次以奔马缚人、车裂惹得父皇大怒。可是朱棡自认为自己也是有些改正的,起码比起二哥要强太多了。
看了一眼嫡长子朱济熺,朱棡问道,“你皇兄真没交代你一些事?”
朱济熺就无奈说道,“父王,真没有。皇兄就是让俺回太原,说是俺准备准备,明年与颍国公女成婚。”
朱棡嘿嘿一笑,说道,“颍国公世子是俺九妹夫,他闺女倒成了俺儿媳。这以后见到了九妹,俺这到底是该如何称呼才好?”
朱济熺就默默说道,“父王,伱怕是难见到九皇姑。”
其实这样的婚事不算什么,因为朱济熺只是晋王世子。其实自家儿子的王妃是傅友德之女,朱棡还是非常开心的,他觉得傅友德的女儿配得上他的儿子。
不过朱棡还是扭头看了一眼个头比他还要高一点的儿子,“你在京城这些年旁的没学会,就跟你皇兄学会了顶嘴不成?”
朱济熺更是无奈,压低声音说道,“父王,这话可千万不能让那些腐儒听到了!”
朱棡立刻乐了,笑着说道,“这倒是和你皇兄一个样。”
朱济熺其实也就是比朱雄英小一岁,这也是老朱的第二个孙子。这是和朱允炆、朱允熥、秦朱尚炳、朱高炽几个一起在大本堂读书的。
本来朱棡还觉得他的嫡长子应该和大侄子关系更好,只不过自家儿子也不成器,哪怕只比大侄子小一岁,可是资质天差地别,也就是和允熥、允炆几个关系好。
越看这儿子,朱棡就越是来气:哪里有俺半点灵性,俺小时候就知道百般讨好皇兄,要不然前些年父皇要废了俺的时候,大哥能那般回护?!
算了,儿子不成器就不成器吧,好在性子还算本分,大侄子也是关照。
就在这父子两个还在心思各异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烟尘,片刻就出现了一些兵马。
都不需要朱棡说些什么了,洛阳的地方官们立刻开始整理起来了,这是前行的队伍,皇太孙殿下的车架马上就要出现了。
李景隆跳下马背,对朱棡说道,“臣拜见晋王殿下,殿下千秋。”
朱棡微微点头,又问道,“皇太孙殿下何时到?”
“还需半个时辰。”李景隆就立刻回答说道,“殿下也有交代,晋王殿下无需迎候,可以歇着。”
朱棡一瞪眼,这就不乐意了,“皇太孙殿下出巡关中,俺奉旨随驾,这时候俺要是怕酷暑就去歇着,那叫个什么事?”
朱济熺也是连连点头,自家父王虽说大多数时候不太靠谱,可是分的轻轻重。
到底是生在皇家,好多的事情也都是骨子里的,好多的规矩也都是心知肚明的。尤其是对自己可以稍微的松一点,但是对别人就要严格起来了。
朱棡其实也很清楚,他在应天府的时候就经常带着大侄子玩闹。那时候的大侄子就是神童,和他们这几个叔父也是比较亲厚。
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管是朱樉还是朱棡、朱棣或者朱橚,都和朱雄英关系比较亲厚。
朱棡倒是觉得非常骄傲,大侄子这样的神童小时候就记事,所以不用担心那么多。像允炆、允熥几个,大概也和他们的叔父们没什么往来,只剩下明面上的一些客套了。
就在朱棡还在等着的时候,远处忽然烟尘冲天、地面也有些小小的震动。
一身银甲的朱雄英策马而来,跳下马背就冲着朱棡喊道,“三叔,俺就知道你肯定是要来。”
朱棡脸上全是笑容,作为老朱家第二代当中颜值最高的,修目美髯、顾盻有威的朱棡正式叩拜,“臣晋王朱棡,拜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秋!”
其他文武也都是大礼参拜,朱雄英受礼后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说完这些,朱雄英压低声音问道,“三叔,俺写信撺掇你过来不碍事,你可别真的没拿了圣旨。真要是如此,难不成俺又要伪造圣旨?”
旁边的朱济熺都惊了,早就听说过皇兄喜欢伪造圣旨、懿旨,可是这话能说出来吗?
朱棡立刻得意起来,小声说道,“皇兄给了俺旨意,俺奉旨过来的。”
朱济熺松了口气,忽然意识到不对,怎么是皇伯父下的圣旨?
难不成皇兄喜欢伪造圣旨,都是跟着皇伯父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