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刑房长老们全体出门搜查小少主卧室时,老子被二少爷单独带到刑房的审讯室问话。
在将近一个时辰的问话中,尤其是反复询问当天下午的经过时,老子故意撒了个谎,隐藏掉事情的部分真相。
二少爷想不到事情会进展的如此顺利,简直大大超出他的预料。
众所周知,二少爷攻于心计。弄清楚事情‘真相’后,他经过短暂地思考,想出另一条毒计,帮助老子继续圆谎。
小少主被绳索捆进刑房时,老子伙同二少爷一起指证其罪名。
第一条罪名:谋弑族长。由老子作人证,‘噬体散’作物证,罪名证实确立。
第二条罪名:勾结外人,为祸家族。由二少爷作人证,物证无法找寻。
这是二少爷通过推敲小少主的第一条犯罪动机,得出来的第二条罪名。
一个五岁的毛孩子,以其自身能力,在不借助外人之力的情况下,难以得到禁忌的药草,更难以实现谋弑族长的目的。这背后,一定有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于此,第二条罪名亦推敲成立。
其实第二条罪名是二少爷故意虚构出来的,用以陷害小少主的毒计。如果仔细推敲的话,不一定成立。但是,当时人心大乱,人人皆想尽快摆脱谋弑族长的嫌疑,于是一致同意二少爷的观点。
第二条罪名宣判成立时,老子偷眼看到二少爷的指示,站于人前又一次吐露爆炸性讯息,按着二少爷为我制定的言辞,说出小少主秘密约见陌生人一事。
会面时间,会面地点,人物样貌,发生过程,一一细说,不露半点含糊。
秘密约见陌生人的时间,定在族长暴毙前的五月初五,地点是在院子后山的一处茶亭。
在场的族人有的立刻证实,上月初五真的在后山茶亭遇见过小少主。
那时他神神秘秘,怀中揣着一小袋奇怪的物品,看袋表凹凸的形状有点像是植株。
经我的爆料和在场族人们的核实,小少主好像真的勾结外人。
而且,上月初五,小少主在后山茶亭出现过,这一点真的没错。
很奇怪,是不是?为什么编出的这段小少主勾结外人的谎话,会有不少不知内情的人帮忙佐证这个谎言的真实性。
老子不卖关子,直接这样说吧。这段谎话真真假假,事实大致是这样:小少主会出现在那里,是因为想偷偷去山腰的坟地,祭奠早逝的父母,而非是什么二少爷口中的秘密约见。
小少主的父亲,曾经的叶家大少爷,死的早,又因为他与大少奶奶的婚事跟叶家老一辈闹过重大矛盾,所以叶家至今不肯原谅大少爷。老族长更是在家族大会上立规,禁止族人在每月初五,到后山埋着大少爷、大少奶奶的合葬墓前吊唁。
上月初五,心中有愧的二少爷,偷偷赶往大少爷的坟墓探望时,恰好碰见瞒着众人在墓碑前摆花吊唁父母的小少主。
二少爷趁着叶家人不知道这件事的原委,以此为开端,编出一段真真假假的谎言。
谎言中还有一个易暴露的消息,则是陌生人的详细相貌。那个陌生人的相貌,老子引用的是一个流浪汉的脸部。
这个流浪汉在四天前饿死于一条无人的后巷,还是老子亲自在后巷旁挖坑埋的他。
族人若要追究此人的踪迹,怕是永远也找寻不到。
至于最后的具体的见面过程,我也是从生活观察中忽然想出来的。青光街街角每天会有黑心商贩和不安好心的顾客,交接偏离于法律体系以外的钱货,老子时常在街角碰到这类事情。
这种交接情景也是一种秘密约见的形式,老子拿来套用,只不过是改变下交换主体。
就这样,在老子的一通详细的说明后,执法长老们已经确定小少主乃谋弑族长的真凶,派人立即向外出的太上长老禀报此事,请他予以定夺。
第二天清晨,叶家全体族人共聚一堂,一起目睹小少主的审判。
‘谋弑族长’是叶家中最严重的罪责。另外,‘勾结外人,为祸家族’是第二重罪,双罪齐罚,纵使小少主是叶家嫡长孙,也逃不过刑罚。
念在小少主的父亲为家族‘牺牲’的份上,太上长老免除其死罪,改用冰刑代替。
长达一上午的审判结束,小少主被当众剥离叶家嫡长孙的身份,让下人捆绑着,带入刑房中,接受冰刑惩罚。
冰刑的持续时间是四个月,且日夜不断。
老子记得,七年前,小少主才五岁。
一个五岁的孩子,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要受到叶家长达四个月的残忍刑罚。在这四个月的受刑期里,他幼小的心灵将会遭受怎样的扭曲和痛苦啊!
老子清楚记得,受刑的头两个月里,小少主会因精神崩溃而哭嚎。两个月后,他便不嚎叫了,整个人处于一种萧肃的状态,不闻不问外界的任何事物。
想必,冰刑带给他的精神惩罚,远远超过肉体惩罚。”
“大牛哥,我有个疑问,难道这小子在受刑期时真就没有供出你吗?”
铁娃在此时不合时宜地插嘴,提出一个疑问。
“没有。四个月的受罚期里,小少主没有对其他人说过一句话。
他承诺过不说出此事,真的就没有再讲出来过。
真是个执拗的孩子!
多亏他的承诺,加上二少爷的庇佑,老子在那次案件中没有受到任何牵连。相反,因为自己高效的办事能力,和敏锐的度势能力,老子被二少爷相中,成为他的贴身奴仆,为其处理一些不方便的事宜。
后来,老子由于办事出色,连年高升,钱财声望,滚滚而来。
而小少主,经历那次事件后,遭人唾骂,日渐丧颓,最终竟落得个被驱逐出府的悲惨结局。
这么些年来,老子一直未能忘却,小少主出府时的景象。
迈出叶府大门的时候,低头的小少主忽然抬头,一眼就找出了我的位置。
彼时,他的漆墨色的眼孔里,有种无口诉言的眼神。
老子从没有见过那种眼神。它佛能一眼洞罪,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