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青说完就走,丝毫没有多看一眼头已经低下的黄浩然。
不是,袁清青反应大,只不过是,怪事频发,特殊部门派人来旁敲侧击的问问,或者是套套话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种事,袁清青能接受,别说套话了,就是把她抓起来严刑逼供,袁清青都觉得没毛病。
只不过,刘封不应该派黄浩然来。
对于一线作战人员,袁清青是打心眼里佩服,也发自内心的心疼。
一线是距离危险最近的地方,尤其是黄浩然他们这些用生命拼杀的人,他们应该得到最好的装备,最好的保护。
而不是在办公室里,被刘封这种所谓的领导当作探路的枯树枝。
问出来了是应该的,问不出来就是工作能力有问题。
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被袁清青不留情面的怼回去,至少,留下恶名的是袁清青,而不是因为这件事留下了被穿小鞋的把柄。
所以,今天,袁清青的生活十分的安静而又忙碌。
安静,是她在房间宅了一天,期间给屠言打了几个电话,都是订外卖的。
忙碌,是她要来了那么多东西,总要折腾出来点什么吧。
袁清青第一件忙活的事就是那些五彩线。
香灰、老朱砂、符纸灰、粗盐搅合在一起,再加上清水浸泡沉淀,当然了要是能有露水或者是山泉水是最好的,条件有限,袁清青就凑合了一下。
将沉淀好的水小心的倒出来之后,袁清青划开指尖,滴了一滴血在水里,然后将那些五彩线浸泡在水中。
弄好这个,袁清青拆开红布,观察了一下那块雷击桃木,还用手摸上去细细的感觉了一会……
然后,袁清青有点嫌弃的收回手,不禁小声嘀咕:“这正府采购的东西还真就是应了那句话,不好也不坏,能用。”
既然品质一般,袁清青决定弄几个天蓬尺,所谓天蓬尺就是一种形状类似尺子,雕刻有特殊花纹,长度在四十到五十公分左右的法器。
也就是跟电棍差不多大,能够别在后腰,随身携带比较方便。用着也很顺手。
毕竟是法器,对原材料、花纹以及雕刻的本事都是有要求的。
现在原材料是合格的,雷击桃木。
花纹这方面,袁清青懂,她只需要在白纸上画出天蓬尺的花纹就可以了。
至于雕刻嘛,袁清青不会,但是这么大个特殊部门难道连个像样的雕刻师傅都请不到么?开玩笑!
至于,边角料嘛,弄几个小宝剑,能挂在脖子上那种。
袁清青先是在雷击桃木上划分了一下尺寸,这么大一块材料,差不多能做出来四五个天蓬尺,这个数量,倒是不枉费袁清青画一回。
天蓬尺的四个长面都是刻有花纹的,这些花纹,不同门派和家族都是有所不同,因为修炼的方向和重点不同,使用天蓬尺的重点就不同。
好在,袁清青他们家用的武器以刀为主,没错,写了这么多章,才想起来说这件事。
那就是,袁家历代掌柜最顺手的武器就是刀,长刀、短刀、大刀、横刀、唐刀……反正,就是刀。
袁家人不用剑,原因很简单,因为袁家最初的掌柜觉得剑轻飘飘,没有戾气,用起来不过瘾。
刀呢,能够称作为刀的武器,首先在重量上就有要求,好的刀都沉。
沉就意味着手感,手感好了干架才过瘾。
然后,就因为这个手感问题,袁家代代相传的主武器就是刀了。
当然了其他的武器,只要顺手、好用,也都用,只不过,刀是必需品。
就像最开始,没有周舟帮忙锻造的短刀的时候,那把剥皮刀,可是从来都不离身的。
说远了啊,再来说说这个天蓬尺,这玩意,袁清青用不惯,所以弄出来,是个黄浩然他们。
这个花纹,就只能是中规中矩,在中规中矩之上,袁清青又添加了一点符文样式。
毕竟,没有道法傍身,全凭一身的勇气和正气,袁清青是个心软的,还是打算照顾一下的。
有了符文在里面,一般的恶鬼邪祟,只要在距离天蓬尺三十公分之内,都能被天蓬尺带出来的罡风扇出黑气来。
至于剩下的边角料,嘿嘿嘿。
为啥袁清青要研究这个天蓬尺能出几个,那是一因为,她要把这块雷击桃木,最好的那一嘎达边角料留下来,用这一嘎达做成小桃木剑自己留着。
品质最好的一嘎达也就一圈左右,除去制作时的损耗,能做出来三四个小桃木剑就算不错了。
小桃木剑方便携带,是驱邪避疫居家旅行的不二选择,放在铺子里能卖不少钱呢。
所以这个料子的分配,必须好好研究。
都说人在忙碌的时候,时间过的是最快的。
等袁清青画好天蓬尺的图样的时候,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袁清青伸了个懒腰,她需要休息了。
在袁清青忙碌的时候,特殊部门也很忙碌,因为又出事了。
刚修好的洗手间再次逆流成河。
这次就连食堂都收到了影响,因为食堂用来储存食物的冷冻柜,突然升温到二十来度,不仅里面的食材“热”的半熟,也不知道是哪个位置漏了,冰柜滴滴答答的淌了一地水啊。
这水还是以血水为主,整个食堂后厨陷入了类似于案发现场的状态。
总之,就是又是疲惫的一天。
正因为这种疲惫,袁清青在特殊部门休息了一周,一共就给黄浩然他们上了三次课。
没办法,一个个的夜夜睡不了的,哪有精神头学习上课啊。
所幸,还是靠着他们坚强的意志力,硬生生的挺出来三堂课。
袁清青也给他们分辨出了哪些粮点是特殊的,并且拿着袁清青给的小纸条成功的买来了用于驱鬼辟邪的五谷。
然后,袁清青也卖出了自制的五彩线。
当然了,袁清青当然没有拿着一整个线团出现,那样显的量大廉价,卖不上价钱。
所以,第一波,袁清青采用了饥饿营销,直接卖给了黄浩然三十根,然后搭了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