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普通士卒而言,可就并非如此了。】
【他们最能够获得利益的地方,就是获胜之后的劫掠——什么不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那是什么东西?我不拿,我从哪儿来钱?而且,大家都拿,别的军队也拿,凭什么就我不拿?】
【我和他们非亲非故的,我凭什么不拿?】
【再者,长官也没有说我们不能拿这些东西啊!要是长官严格禁止我们拿,拿了就要斩首,那……那也就算了,可是长官没有这么做啊,也没有说啊!】
【黄王都已经称帝了,他也没有禁止我们这么做——我们凭什么不这么做?】
【长安城中,那么多的富贵人家,那么多的高门大户,那些人都富得流油,天天醉生梦死,那些财物我们凭什么不拿了?】
【就允许他们吃香的喝辣的,不能让我们在获胜之后拿了他们的财物?】
【……】
【这些,就是起义军大部分士卒的内心想法。而当然,在没有人强力制止——指严令禁止抢掠城中人家,发现之后严惩不贷、直接斩杀这种制止——的情况下,入城几天之后,大部分军队的传统节目,烧杀抢掠,在长安城中上演了。】
这一段内容,引发了许多士卒的共鸣。
不论是哪个朝代,不论是起义军还是朝廷的军队、亦或者是地方藩王的军队,军中的士卒都表示了对这一段内容的深深认可。
没错,他们凭什么不能去抢?凭什么不能拿城中的东西?
如果说放火和直接杀人这种事情确实有些过火了,不太对,也不太好;但是抢掠财物,又有什么问题?
他们要是不在获胜之后补充这么一波,他们又能从哪里获得财富?
指望军中发放的饷银吗?那才是纯纯的笑话。
如果军中的饷银足够,那想要从军的人将会比现在多得多得多——军中的饷银可一向不多。
这个“不多”,并不是只是指军中上层有人侵吞军饷,拿了底下士卒本来应得的一部分军饷,也不是指朝廷拖拖拉拉、不给发放足额的军饷;更是指军饷,即使是满饷,在一部分人看来,都是不够的。
如果是在内地驻守,根本不用上战场、没有任何上战场的风险的那种军队,或许也就够了;但是放在要踏上战场,与敌人厮杀,随时有可能丢掉性命的军队士卒来看,那就是真的不够了。
只是军饷,又怎么可能够得上他们搏命的风险?
打仗可从来不是什么小事情,也不是什么简单轻松的事情,那是真的要死人的!
而比起军中将领的阵亡率,还是他们这样的小卒子死亡概率更高——或者说,高出许多。
而且,将领们如果真的战死,他们的家属也很容易能够获得朝廷的安抚和优待;可是他们这样的小卒子呢?
要是长官比较有良心,那还能得到一份抚恤,算是他们战死的补偿,让他们的家人在他们死后不至于活不下去;可要是长官不太有良心,或者,长官有良心但是没有能力给他们要来这笔银钱……
那他们死了,就是真的死了,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趁着还活着的时候,在获胜之后,加紧搜刮一波?
要是运气好一点,搜刮的这一次,说不定就能抵得上不知道多少军饷,也能让家里人不用担心日后的日子。
说什么不抢掠,那都是傻子!
要不,就是有比这一次抢掠更值得的东西在那里——或者是自己的性命,因为有一个威望很高、又严格执行军令的长官,严禁烧杀抢掠,一经发现杀无赦,那自己的命自然是要比这一次抢掠更值钱;
或者是更好的未来,只要他们这一次没有抢掠,上头的人站稳脚跟之后,他们都能升官发财,过上更安稳也更好的日子……那这当然也值得让大家放弃眼前的烧杀抢掠。
可是如果什么都没有,只是嘴皮子说他们不要抢掠了,指责他们抢掠……
那还真是没有任何意义。
-
而百姓们,则是更加确定了军队的可怕。
“岂止是获胜之后要来一场烧杀抢掠……”有老伯坐在凳子上,声调都开始颤抖起来,他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就是朝廷的大军经过我们这里,都要敲上一笔,要求咱们这里提供多少天的粮食,还有些还要钱财……”
都不需要面对战争,也不需要面对获胜后的敌人,就是没有战争、只是朝廷的军队经过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中的百姓也有可能要面临劫难。
如果说是驻扎在城外,只是要求城中的官府和百姓给他们多少粮食,以及多少钱财,或许都不算最糟糕的——至少,只是要交出粮食和钱财就够了;
可要是军队直接入城……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就真的不好说了啊!
运气好,碰上好一点的军队,那也就是上交粮食、犒赏一下军爷们,也就过去了;但要是运气不好,碰上那些胡作非为的军队,那城中百姓的人身安全就真的是没有分毫保障了!
而城里面的女眷,就会更惨。
回忆道这里,老伯又叹了口气:“咱们这里当时也还算运气好的了,那军队只是要钱要粮,并没有做其他的事情……听说有的城池遇上的军队,可真是为非作歹……”
【从这个时候开始,局面就失控了。】
【起义军开始在城中肆意烧杀抢掠,不仅针对富贵人家动手,连普通百姓也没有放过,当然,富贵人家的家财全部被没收,人员也大量被杀死。】
【不过,说来说去,最倒霉的还是普通百姓。】
【当然,黄巢入京之后的种种行为,之所以在青史留名,当然不是因为同样让普通百姓倒霉,而是因为他及其部下让权贵高门倒了大霉——放在过往的时候,虽然也会抢掠大族,但是这些首领看在大族的影响力、威望、历史……等,往往还是会对大族手下留情一番。】
【加之以往的大族,基本上都是有着自己的武装力量,特别是东汉到两晋时期,所以,大族在以往总是能够躲过一劫、或者留存不少东西。】
【但是黄巢这一次不一样。】
【他根本没有想着什么大族的威望影响等等,而是一视同仁;甚至,由于自己当年的经历,他对于这种高门大族更加不满。】
【由此,黄巢起义,最终达成了一个人尽皆知、影响深远、同时还真的是符合了历史潮流的成就:“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