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李泰一党谋反失败,按照李治李昭的意思就要把几个人当场处理掉,可长孙无忌却不同意。
他说凭借李泰这几人无法造反,必然还有同党!
于是李治当下同意,把房遗爱几人收押在刑部大牢。
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有士卒上前,将房遗爱几个纷纷捆缚。
等轮到李雷的时候,众士卒可为难了,先不说这位爷发起疯来六亲不认,还有他父亲洛阳王,母亲平阳公主,那就谁也惹不起啊……
众人看向长孙无忌,那意思这位怎么办,抓还是不抓?您给拿个主意吧……
长孙无忌一瞪眼,“所有谋反人员全都抓进刑部大牢!你们是听不懂吗?”
众士卒慌忙点头,就要去抓李雷,还客客气气对公主说道,“殿下!我们也是奉命行事……”
平阳公主怒道,“我看今天谁敢动我儿!”
长孙无忌针锋相对,“公主殿下!李雷谋反证据确凿,众目睽睽之下,难道你要徇私枉法吗?”
平阳冷声道,“哼!长孙无忌!别以为本宫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洛阳王早就是你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吧?你就是要趁此时机除掉他是也不是!”
长孙无忌一脸无辜道,“哎呀呀!公主殿下说的这叫什么话?老夫为人向来公正!再说老夫与洛阳王同朝为官几十载,交情匪浅,老夫如今只是秉公执法罢了!绝对没有针对洛阳王的意思!”
公主转头对皇帝李治说道,“陛下!本宫今天就豁出去这张老脸为雷儿求个情!请陛下看在本宫与洛阳王于社稷有功的份上,放过我儿吧!”
李昭也赶紧道,“陛下!李雷今日行事全是我这个为父的过错!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老臣愿代我儿受过!”
还没等李治说话,长孙无忌道,“你瞅瞅!你瞅瞅!洛阳王!公主殿下!你们这是做什么?你二人身份可不一般,应当为我大唐律法做出表率,怎么如今带头徇私?要知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给我上,把李雷拿下!”
公主这下可急了,豁然起身央求李治道,“稚奴!姑母生平从未求人,今日就豁出我这张老脸求你一次!放过雷儿可否?实在不行,姑母愿意替他受过!”
说罢,就要跪倒在地。
李治赶紧搀扶道,“哎呀!姑母!这如何使得!朕……”
他刚要开口答应,又被长孙无忌打断,“陛下!李雷谋反证据确凿罪不容诛,陛下刚刚登基不久,若不秉公处理,如何服众?如何管理大唐?”
平阳性格刚烈,凛然回头,厉声道,“李雷痴傻众所周知,受奸佞挑唆才误入歧途,闯门谋反绝非他本意!长孙大人何必苦苦相逼?”
长孙无忌道,“哎呀!哎呀呀!这怎么是老夫苦苦相逼呢?这……这……是他谋反在先啊!”
平阳向长孙无忌缓慢走去,“长孙无忌!有本事你就从本宫尸体上踏过去!”
说罢,忽然口喷鲜血,身形倒地。
“平阳!”
“娘!”
“公主!”
“姑母!”
众人纷纷大喊。
那平阳本就重病在身,要不是为了李雷根本不会来到此处,现在又急火攻心,身体再也支撑不住。
李昭将她抱在怀里,泪流满面道,“平阳!平阳!”
公主缓慢抬起右手,抚摸李昭的脸颊道,“洛……洛阳王,本宫嫁你,此生无恨,此刻本宫眼前尽是当年与……与你合力平定辅公……辅公祏?的场景,那是本宫一生最……最快乐的日子……”
李昭哭泣曰,“平阳!平阳!你先不要说话!”
此时李治俯下身子急道,“姑母!姑母!快!传御医!传御医!快救朕的姑母!”
平阳摇摇头道,“陛下!没……没用的……本宫已是油尽灯枯……只求陛下……看在……看在本宫将死……求陛……陛下饶过雷儿!”
李雷嚎啕大哭道,“母亲是我害了你啊!是我害了你啊!呜呜呜……”
李洛流着泪道,“母亲!母亲!”
平阳道,“洛儿!雷儿!……好好活着……”
眼看着公主气息微弱,就要撒手人寰,李治悲道,“姑母!朕答应你!不追究就是!姑母……你放心吧……”
平阳这才闭上眼睛,与世长辞,年六十三岁。
李昭父子悲痛万分。
李雷摘下头盔,披头散发,仰天长啸,“是我害了你啊母亲!我有何面目立于此地!”
说罢,他竟发了疯似的提了擂鼓瓮金锤,骑上赖玉墨麒麟,出玄武门而走,众人不能阻拦。
那赖玉墨麒麟日行千里,速度奇快,等李昭和李洛反应过来,李雷早已不知所踪。
后来有人说看到他出了长安城,投西而去,具体去了哪里,无人知晓。
长孙无忌还想说些什么,李治摇摇头,“舅父!看在姑母的份上就随他去吧……”
长孙无忌这才罢休,毕竟人死为大,他也不好再说。
有一说一,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李雷有错在先,犯下的还是死罪。
长孙无忌说得句句在理,哪怕他确实是想借题发挥,针对李昭。
但平阳公主出了名的护短……
这一场闹剧竟然以平阳的离世而暂时结束……
李泰被流放,房遗爱、张亮等被关入刑部大牢,李雷不知踪影。
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葬礼刚刚结束没多久,又要给平阳公主举办葬礼,特殊之处在于以军礼为平阳举哀。
皇帝李治特意调五千左骁卫大军为平阳公主举办葬礼,葬礼之上,鼓吹震天,虎贲仗剑……
礼官都说这样不合古礼……
李治道,“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姑母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姑母,有什么不可以的?”
李昭父子感动不已。
李世民驾崩的悲痛还未散去,长安城中无论官员还是百姓,无论黄种人还是白种人无不面有悲戚,偏偏此时平阳又去,可以说是痛上加痛,人人缟素。
次年年初,也就是公元六百六十年,李治在太极殿改元永徽,贞观时代彻底结束,大唐开启新纪元。
永徽乃是希望大唐永远强大美好之意,然而往往事与愿违。
李治这刚一登基,便遭遇四哥夺门叛乱一事,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