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之死,消息如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了各国。
齐国听闻后,上下皆震惊不已,齐王更是深感惋惜。齐王建对着丞相后胜感叹道:“丞相啊,对于燕太子丹之死,你有何看法呢?”
后胜眼中闪过一丝轻蔑,语气带着几分不屑地说:“燕王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毫无骨气可言。而燕太子丹在燕国的影响力可谓巨大,如今他一死,燕国恐怕也走到尽头了。”
齐王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认同,接着担忧地问:“寡人也觉得燕王此举不地道,但燕国的内乱是否会波及到我齐国边境呢?”
后胜沉思片刻后回答:“大王所言极是,我们确实应该加强对齐国边境的防御力量,以防备燕国的动荡局势对我国边境产生不利影响。”
齐王满意地点头,吩咐道:“那好,就由丞相负责安排此事吧!”
后胜领命,正欲告退时,突然想起一事,连忙禀报:“大王,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向您汇报。臣听闻秦王准备隆重厚葬燕太子丹,并邀请我国前往悼念。”
后胜的话语让齐王惊讶不已,他不禁疑惑地追问:“秦王竟然如此好心?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后胜拱手道:“大王,秦王虽然灭掉了韩国和赵国,但并没有将韩王安和赵王迁斩草除根。此外,燕太子丹曾与秦王有过儿时情谊,秦王给予厚葬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齐王建沉思片刻,沉声道:“你说的没错,秦王并非嗜杀成性之人。然而,燕太子丹虽非秦王所杀,但也可视为被秦王逼迫而死。”
后胜连忙回应:“大王,您这话不太准确。如果燕王喜没有杀害燕太子丹,秦王未必会下手。”
齐王建摇了摇头,叹气道:“秦王虽然不嗜杀,但燕太子丹有抱负、有才能。即便燕国覆灭,只要燕太子丹还活着,秦王恐怕都无法安心。寡人认为,燕太子丹注定难逃一死。”
后胜点点头,恭敬地说:“大王所言极是。既然如此,那么臣立刻去安排边境增兵之事。”
齐王微微颔首,表示同意。接着齐王又说道:“去秦国悼念燕太子丹一事,丞相看着安排。”
后胜领命道:“是。”而后转身离开了宫殿。
楚国宫中,楚王负刍得知了燕太子丹之死的消息后,面露遗憾之色,叹息着对楚国大臣们说道:“上次燕太子丹来求寡人出兵相助,寡人没有应允,如今他已命丧黄泉,寡人心中实在难安啊!”
这时,楚国大将项燕站出来宽慰道:“大王切不可如此自责,燕太子丹之死乃是燕王亲手所为,与大王并无关联。更何况出兵之事关乎国家安危,大王谨慎行事也是理所当然的,燕国的覆灭皆是燕王昏庸无能所致。”
其余大臣也纷纷附和,楚王负刍听后微微点头,感慨地说:“也罢,只是没想到燕王竟会如此心狠手辣,丝毫不顾及父子之情。”
楚国大臣们闻言,皆对燕王的行为表示谴责和唾弃。然而就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忙跑进大殿,跪地禀报:“启禀大王,刚刚得到确切情报,秦王嬴政准备为燕太子丹举行隆重葬礼,并邀请我楚国前往悼念。”
听到侍卫的禀报后,大殿中的楚国大臣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和猜测。其中一个大臣疑惑地问道:“秦王难道只是假装仁慈吗?”
另一个大臣附和道:“也许秦王是害怕被天下人责骂吧!”
这时,项燕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秦王不可能仅仅因为害怕天下人的责骂而选择厚葬太子丹。以我之见,秦王肯定有其他的目的。”
楚王好奇地问:“那么秦王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项燕无奈地摇了摇头回答道:“臣下实在不知道秦王的意图,但秦王向来阴险狡诈,极有可能利用太子丹之死来实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楚王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并接着说:“丞相说得有理,这件事情还是交给你来处理比较妥当。丞相,你是否愿意亲自出使一趟秦国呢?”
项燕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并表示愿意前往。楚国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这个决定。
在燕国国内,当众人得知燕太子丹已死的消息时,整个国家都被悲痛所笼罩。民众们对燕太子丹的死感到无比愤怒和绝望,他们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有些人开始质疑燕国的统治,认为燕王喜应该为燕太子丹的死负责。这种情绪逐渐蔓延开来,使得燕国的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杀死燕太子丹的是燕王喜。这则消息很快传遍了燕国的大街小巷,燕国瞬间陷入了一片悲愤和混乱之中。人们对燕王喜的行为感到愤怒和失望,他们原本对太子丹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带领燕国走向繁荣和强大。
在燕国的大街小巷,人们纷纷聚集在一起,表达着他们的不满和悲痛。有人哭泣着,为太子丹的死感到惋惜;有人愤怒地谴责燕王喜的无情和自私。
一些忠诚于太子丹的大臣和将领们也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愤怒。他们原本是燕国的中流砥柱,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然而,燕王喜的行为让他们感到心寒和失望,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燕国的前途。
在这种悲愤和混乱的氛围中,燕国的局势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一些地方开始出现骚乱和动荡,人们对燕王喜的统治失去了信心。
就在这时,又一则消息传来:秦王嬴政竟然要为燕太子丹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这一消息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他们无法理解,那个想让燕太子丹死的秦王会如此慷慨地给予他这样的殊荣。
燕国民众们纷纷议论着这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有人怀疑其中是否有阴谋,有人则表示不解,但更多的人开始对秦国产生了新的看法。他们意识到,也许秦王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残忍无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燕国民众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并对秦王的行为表示感激。那些曾经对秦国充满痛恨的人们,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而那些已经成为秦人的燕国人,则下定决心要做个遵纪守法的秦人。而那些还未成为秦人的燕国人,则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到宫门前要求燕王喜给对燕太子丹的死负责。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化让燕国陷入了混乱之中。一方面,部分燕国民众对秦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另一方面,燕国的统治阶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必须应对民众的不满情绪,同时还要面对秦国可能带来的威胁。
魏国宛如一位冷静的旁观者,对燕太子丹的死持观望态度。魏王认为这是燕国的内部事务,然而他也密切关注着燕国的局势发展。魏王派遣丞相魏子原前往秦国,参加燕太子丹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