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钱多一上来,便兴奋着脸,对许灼竖起大拇指。
不等他开口,饿极了的许若谷皱了皱眉,抬眼道:“赶紧说。”
孟钱多看许若谷不耐烦的样子,不知怎么,忽然就想起了那天某人拿着一柄洋抄,横干十个流氓青头的事了。
他打了个哆嗦,立马像是被泼冷水似的。
“老孟,我家这位还没吃饭,被我使唤出了身汗,心情不好。”
“理解,理解,是这样的——”
孟钱多就把老蔡头和廖师傅上门找他后的事说了一遍。
一来这儿就说歪理,说是孟钱多让他亏的。
二来就用村长权威,强行逼着孟钱多买下。
孟钱多自己肯定处理不过来这种事,没有经验。
所以他直接按照许灼教的说。
“行啊,报警吧。”
一听报警,两人都傻了。
真报警,结果就三个。
孟钱多这些人进去,他们进去,或者他们都没任何事。
都进去是不可能的。
孟钱多进去,他们找不到人买单,还是亏。
他们进去那更亏。
双方没事,那报警就是浪费时间。
想到这,老蔡头果然语气软了下来,开始商量。
孟钱多直接说,用五千多把这些蝎子都买下来。
五千多,就是孟钱多这些人被老蔡头强行逼着抓蝎子,三十一斤得来的钱,用这么多钱,把这里三百多斤都买下。
老蔡头你要么要,不要就走,多的孟钱多一分也没有。
“老蔡头怎么会来找你?没找别人?”许若谷立马就察觉到了事情不对。
许灼咂嘴道:“这件事我跟你捋一捋,你就知道了——”
还是得从黄鳝开始说。
许灼改变策略,挤压黄鳝价格,让老蔡头没利可图,从而盯上别的。
肯定会盯上孟钱多。
因为钓黄鳝和抓蝎子都是晚上,这事瞒不过老蔡头。
老蔡头一看,蝎子价格这么高,孟钱多又掌握了抓蝎子的技术,还是他们村里人,肯定是要想办法过来,把这笔钱弄到自己这里的。
不然,九月份一到,一来没时间,二来天气转凉,就很难赚到了。
所以,许灼就是挤压着老蔡头去对蝎子下手。
在下手前,早就通过袁如辉这条线,在药材收购站和酒厂两头做了准备,那个消息也是袁如辉放出的,就是一个虚假消息。
就算没有报纸这件事,袁如辉也能让冯国富来处理。
之所以还是要报纸,就是为了减少后续的把柄。
没错,这件事还有一条后续隐患,不这么做就搞不定。
实际上许灼不止对《华东日报》,也拿其他笔名投了稿子。
谁叫只有《华东日报》发呢。
其实这篇文章确实“子虚乌有”,全蝎酒真有危害,这年头也不会流行了,任何东西都有副作用,全蝎酒问题真的不大。
所以文章攻讦,就从别的地方下手,就是所谓“乱象”。
也是从这个角度攻讦,估计才是其他报社没发的原因。
可只要发了,问题就没了,也不枉费这段时间他一个题材,写好多篇新闻稿,弄得脑子都大了,其它稿子都为此停了。
坑人的活想要干成,是真不容易。
总之,酒厂这里价格高,肯定会去酒厂。
酒厂不成,肯定会去药材收购站。
他提前收钱,也是让药材收购站给不收蝎子的合情合理缘由。
而之所以是“三百斤”,不是两百斤也不是四百斤,也是他根据抓蝎子的速度计算天数,让酒厂对外放消息时卡时间。
没这个时间,老蔡头和廖师傅又怎么会挪用公账和借高利贷呢。
两人最后没办法,必然会察觉到一些问题,来找孟钱多。
他们的意思是,你孟钱多是许灼的小弟,许灼又从药材收购站结了账,他有钱,我们逼迫你,你去问他要钱,把蝎子卖给他。
这才有了许灼为孟钱多准备好的“报警”这一条。
那么,他们为了止损,也只能用三百多斤蝎子,换五千块了。
“老孟,这些蝎子你是三十块钱收的,我算你四十块钱,可以吧?”
“许哥,要不你还是三十块钱收吧,四十块钱太多了。”
这个时代人淳朴就淳朴在,大家贪小便宜,但对大的财富都有一种畏惧。
这种畏惧,因为计划经济的乱想,几乎是刻在这个时代人骨子里的。
许灼道:“三十块钱一斤收,你也能赚不少。毕竟你是小两百斤卖了五千,等于是两百斤换了三百斤,现在又用三百斤卖我。但是这个钱,你得拿着。养殖场今天建成了,明天会有大量的笼子什么弄进来。到时候我会从你手头收购所有兔子什么的。我说过,要给你一份活计。养殖场的股份,你准备好钱,买一部分,当这地方的股东。同时,土坯房也不要放弃。回头等机会,去村委申请一下翻新。用这笔钱翻新一下,照着我的养殖场翻新。”
“两头、两头当老板?这、这这这……能行吗?”
孟钱多更加害怕了,这比投机倒把问题还大,就是资本主义啊。
“在你村里,你是个体户,在我这里,股东也不止你一个,怕啥?”
有了许灼的劝慰,孟钱多这才放下心。
在许灼示意下,他带着人把这些晒干的蝎子拎到客厅里头,许若谷给他拿了钱,写了条子,签字按手印,这才算交割结束。
出手给老蔡头是五千多,转个身到手是一万两千八!
孟钱多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整个人都激动得有些恍惚。
“事情还没激动呢,你激动个啥?最后这件事不做,你手里的钱就是个危险。千万别露出来,就是你徒弟也不能看到。”
许灼一阵关照,给他提了个醒,然后把一封信交给他。
孟钱多接过信点头道:“我这就去办。”
信,是匿名举报信。
他回去放好钱后,立马骑着自行车跑去镇上,找了师父郭昆。
本来想让师父把这信给郑新国的。
没想到郭昆正和郑新国吃饭,在聊“砖博会”的事。
他就连忙把事情说了,把举报信给了。
“大哥,你辛苦下,立马跑一趟。”郭昆见状立马说道:“老三的事耽误不得,省得他夜长梦多。”
“好。”
郑新国也是这个意思。
当场离席,去镇公社找了老上司谢强军谢干事。
也没说多的,就说得到了一封群众的匿名举报信。
谢干事拆开信一看,顿时皱紧眉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