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瑜你的意思是,通过安南地区的粮食,来缓解我朝北部百姓的压力?”
“不仅仅是安南、缅甸等国。还有身毒。身毒沃野千里,粮食产量也极其丰厚。最关键的是……战斗力较低,急需我大明教化。”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印度这个地方自古以来的奇葩事了。从古至今,印度就没站起来过,不是跪着,就是在跪着的路上。
有明确记载,欺负过印度甚至达成灭国成就的有:汉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匈奴人、白匈奴人、马其顿人、蒙古人、大月氏人、希腊人、突厥人、波斯人、雅利安人以及大英帝国。
偏偏没有印度本地人雄起过。
印度这片土地上只要叫的出名字的王朝,都是外来者征服印度后建立的。
其中大部分的外来种族在印度的土地上统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片土地的民族就很神奇,明明土地很肥沃,但战力却一直都是战五渣,被外来民族统治,就从来没有站起来过。
明明有着相当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偏偏本土就是没有诞生过什么强大的国家。
印度从古至今所有叫的上名字的强大王朝,都是外来民族建立的。(印度神话里yy的不算。)
这也就是昆仑山和沙漠化的西域这种地理位置救了他们。加上明以前航海技术没那么成熟,乘船远洋风险太大。否则华夏打印度,胜率无限接近100%
说起来印度这个国度抽象属实是祖传,后世华夏对印自卫反击战实在是让心怀天下,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周大大都忍无可忍。
(要求西藏掌控权,新疆也归印度所有。并且,将四川作为缓冲区,独立,并由印度驻军在成都监控中国西南。印度想一出是一出。)
朱煇举手提问:“不对啊?不是隔着昆仑山嘛?而且距离太远,从缅甸进攻或可有一二条战线铺开,可也是地段狭隘,易守难攻,难以施展。
就算印度有沃野千里,但以本朝现在的情况,恐怕……”
“四殿下,我可没说要从陆上进攻,咱们大明不是还有水军吗?身毒海岸线狭长,且不善水战。
从海面推进,万无一失。最关键是本朝海船之于番邦海船天差地别,海战优势远大于陆地优势。
无需占领身毒全境,只需拿下其东北部的平原便可极大程度缓解本朝北部天灾所带来的压力。”
太子摇了摇头:“景瑜,现如今我大明朝的海船技术已经荒废多年。
自我皇祖父将造船一事交给贾家之后不久,因种种原因,削海事、废战船。
现如今天津卫的水军还是我父皇登基之后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
薛虹皱了皱眉:“现如今本朝战船尺寸如何,吃水几何?”
太子沉吟片刻后脱口而出:“现如今战船大多同封舟尺寸相仿,长二十丈,广六丈,约为五千料。”(封舟,顾名思义,大明去海外册封别人使者乘坐的舟船。
因为旅途遥远,所以要准备的东西非常多。)
薛虹有种无力吐槽的感觉。自家太子可能对自己的家底实力不太自信。
就拿大明现如今的战船举例,换算一下就是长六十二米、宽十二米,深四米左右。
就这个船只的体量,几乎等同于两百年后西方最大的木质风帆船瓦尔密号。
前后相差了足足两百年啊!!!
最最最关键的是,就这还不是大明海船登峰造极之作。
大明海船登峰造极之作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那就是传说中的“郑和宝船”!
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
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在明末罗懋登所着《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根据种种史料严格考证,郑和宝船体量尺寸约为:
长148米、宽60米,上下一共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郑和下西洋出动了两百余艘船,其中郑和宝船共有63艘!
航海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哥伦布。他在78年后,所乘坐的环游世界的帆船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只有100吨,吨位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
可见明代在世界同时代航海实力之强横,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有关郑和宝船资料,皆有考证出处。)
这个世界的大明虽然没有朱棣,但依旧出了一位支持远洋的皇帝。
同样也出现了和郑和宝船类似的存在!
图纸也并未损毁,而是被保留在礼部。等待重新启用的那一日。
“殿下,臣请命上书开船场,造宝船。以南地沃野,解我大明北方万民之苦!
海运不同于陆运。有此宝船在,臣愿以性命担保。必可以万国之奇珍物料,以养我天朝百姓!
开恒古未有之奇功,扬我国威于四海。超宗越祖,成千古未竟之大业!!”
薛虹从座位上起身,来到太子面前,面容庄重严肃,行大拜之礼。
这还是太子自认识薛虹以来,第一次看见薛虹发这样的誓言。
“景瑜,快起来。不是孤不愿信你。只是现如今的国库……恐怕拿不出太多银两重开船厂再造宝船。”
薛虹沉吟片刻,悠悠叹息一声,而后再次开口道:“殿下,臣请命操练水军,组建官方商队来往于东西。
只需三年,必能赚取所需银两!甚至可以使国库有所盈余!”
连做买卖带抢……咳咳,带教化,原始积累应该很快就可以完成。
其实薛虹也挺惦记东瀛的银山的,不过,相较于东瀛,明显是西方那一盘散沙更像软柿子。
一直以来华夏都觉得东瀛是弹丸小国,那是因为和华夏自身比。
其实东瀛自古以来,放在西方都可以算是战力一流的绝对强国。
而且如果只是为了那点银子,薛虹就没必要大费周章,请求隆庆帝重开船厂制造宝船了。
以大明现在的战船收拾东瀛已经绰绰有余。
可薛虹想要的,是让大明成为这个世界当之无愧的领航者!绝对的海上霸主!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在航海技术上有着绝对的碾压!
唯一的劣势就是大明现在火器有些落后西方,尤其是在火炮上面。
不过没关系,现在的火器还没发生变革性进步,以大明现在的底子,想要追上、甚至完成反超没想象中那么困难。(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民国军阀时期的工业底子还没明朝好。
只要思路没问题,大明反超同时代西方火器,也就是一年两年的事。)
思路这东西,薛虹知道,而且知道的都是正确的没有弯路的。
薛虹负责给个项目方向,剩下的就看工部那群技术简直反人类的牲口们了。
薛虹相信,有金银的赏赐和九族甄选的牌子在,大明火器进步花不了多少时间。
太子也被薛虹的自信所鼓舞,沉吟良久,终于一拍桌子:“既然景瑜有此信心,孤岂能坐视不理?
孤这便上书父皇,讨要天津卫水军指挥权和操练权!”
……
隆庆帝手指敲动在奏折上,目光带着困惑看向下面站着的太子和薛虹:“你们两个……一个请命要天津卫水军的统辖操练权。
一个请求调动部分工部能工巧匠到手下,并重开造船厂。
你们两个知道这些事情要花多少的银子吗?”
“陛下,臣这里有条路,风险是大了点,不过利润很可观……”
隆庆帝左手托着头,右手持朱笔不断勾勒:“哦?说说看……”
“大概……一年所得利润,几可等同国朝一年税收。”
“多少???!!”
隆庆帝瞬间来了精神。
“景瑜,你不会是在同朕开玩笑吧?”
“启禀陛下,臣绝无虚言,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儿臣愿同景瑜一同担保!”
就在两人对着隆庆帝大拜之际,却久久未听到隆庆帝的回答。
太子悄悄抬起头一看,隆庆帝不知道什么时候眼睛已经开始冒红光了。
“你们两个快起来,赐坐!夏大伴!”
夏守忠拂尘一挥,御书房闲杂人等自动退了出去。
起居郎原本准备换班的动作突然停下,又坐了回去,撸起袖子:兄台,别说哥们不仗义,名垂青史的机会就在眼前啊!!
这大活儿,里面水太深,你把握不住,我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