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眼盈盈,古韵天成。佳人华服加身,精致头饰璀璨夺目,于古建前伫立;眸光流转间尽显东方温婉之美,国风魅力,尽在这一帧帧画面中。”李慕瑶轻声道。
一旁的婢女阿桃忍不住接话:“小姐,今日这般盛装打扮,可是在等那位公子?”
李慕瑶面上一红,嗔怪道:“莫要乱语。”虽如此说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向巷口。
不多时,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锦袍的男子匆匆而来。看到李慕瑶后,他眼中满是惊喜。
“慕瑶姑娘,许久不见。”男子拱手行礼。李慕瑶微微福身还礼,两人相视一笑,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原来这男子名叫苏瑾轩,是京城有名的才子,与李慕瑶偶然相识便互生情愫。
“听闻城中新开了一家画舫,不知姑娘可否赏脸同游?”
苏瑾轩小心翼翼地发出邀请。李慕瑶略作思考,轻轻点头。于是二人结伴同行,一路上引得众人侧目。
画舫之上,清风徐来,李慕瑶凭栏而望,苏瑾轩悄悄站到她身后,轻声诉说着心中倾慕之情,李慕瑶静静聆听,嘴角噙着一抹浅笑,那画面仿佛一幅绝美的古风画卷。
……
…………
………………
“既然心之所愿,那便付诸行动!”苏北辰轻声呢喃着这句话,目光坚定地落在面前的书桌之上。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提起手中的毛笔,饱蘸墨汁后,轻轻落下笔尖,开始书写起第十三册竹笺书来。
随着笔触的游动,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跃然于淡黄色的竹笺纸上。
每一个笔画都仿佛蕴含着苏北辰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力量,他全神贯注地沉浸其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通过文字一一表达出来。
窗外微风轻拂,吹得窗前的翠竹沙沙作响,似是在为苏北辰的创作加油鼓劲。
而屋内则一片静谧,只有他的呼吸声和笔与纸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乐章。
苏北辰专注书写之时,苏瑾轩与李慕瑶在画舫中的时光也温馨美好。然而,平静之下暗涌流动。
城中忽然传出一些流言蜚语,说李慕瑶与苏瑾轩交往过密,有失闺阁女子的矜持。
李慕瑶听到传言后,心中忧虑。苏瑾轩安慰她不必在意,可事情并未就此平息。
与此同时,苏北辰写完竹笺书后,带着它前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
老者翻阅之后,大为赞赏,并提及近日城中风气之事,叹息连连。苏北辰听出老者深意,心中一动。
苏北辰找到苏瑾轩,兄弟俩一番长谈。苏北辰决定利用自己的才名和影响力,为苏瑾轩与李慕瑶正名。
他举办一场诗会,邀请城中名人雅士参加。会上,苏北辰当众诵读了竹笺书中关于爱情本真与自由的篇章,暗指苏瑾轩与李慕瑶之情应得到尊重。
众人听后,若有所思。渐渐地,流言消弭,苏瑾轩与李慕瑶得以继续坦然相伴,而苏北辰也因为此事,其思想境界更受人们敬仰。
几日后,苏瑾轩携李慕瑶前来拜谢苏北辰。李慕瑶盈盈下拜,感激道:“若非苏公子仗义相助,小女子恐再难与瑾轩兄相见。”
苏北辰赶忙扶起,笑道:“姑娘不必多礼,瑾轩乃我义弟,此乃我分内之事。”
此后日子渐趋平静,苏瑾轩与李慕瑶感情日笃。
苏瑾轩每日都会为李慕瑶作诗一首,或赞其美貌,或表己深情。李慕瑶则将这些诗作精心收藏。
一日,朝廷颁布诏令,欲选拔贤能之士入朝为官。
苏北辰之名亦在举荐之列。苏北辰深知责任重大,决心赴京应试。苏瑾轩虽不舍义兄离去,但亦明白兄长胸怀天下之志。
临行前,苏北辰叮嘱苏瑾轩照顾好李慕瑶。苏瑾轩应诺。苏北辰踏上进京之路,一路风餐露宿。
到京城后,凭借满腹才华顺利高中。而后苏北辰在朝中积极进谏,推行仁政,他心中始终秉持着当初撰写竹笺书时对世间美好的向往,在这历史的舞台上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