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辛二、重颂 分二:壬一、颂行法;壬二、叹经法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四十五面,我们看辛二的“重颂”。这个地方是意安乐行的重颂。重颂当中有两段,先看因地的“行法”,再看果地的“行成”。

壬一、颂行法 分二:癸一、颂止行;癸二、颂观行

因地当中也分两段,一个是止行,一个是观行。

癸一、颂止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说是经 当舍嫉恚慢

谄诳邪伪心 常修质直行

不轻蔑于人 亦不戏论法

不令他疑悔 云汝不得佛

这个地方,“止”有两段。第一段是总标远离恼害。我们在意业的内心的世界,有两个是要重点舍离的:

第一个,舍离嫉恚慢。嫉、恚、慢,蕅益大师说,它的核心思想在嫉妒。嫉妒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瞋心跟高慢引生的。因为我们跟人家对比,发觉别人比我们好,结果我们的高慢心就受到伤害,高慢心受到伤害就产生瞋心,最后就形成嫉妒。这是第一个,由瞋心、慢心产生了嫉妒。从今以后,我们就跟众生站在对立面了,就伤害你的慈悲心了。这第一个。

第二个,谄诳邪伪心。其实谄跟诳都是虚伪,就是内心不正直。身为一个菩萨,你不能够务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而把你的缺点给隐盖起来,结果心中的腐败就不断地扩大,你就失去了反省、增上的机会。你是做一个人,又遇到佛法,你本来是可以把这些垃圾除掉的,但是你因为虚伪而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这样子粉饰太平的后果,就障碍菩萨道。

这两个障碍,就总标恼害,一个是恼害别人,一个是恼害自己。

第二段,别明对治方法。

那怎么办呢?这以下别明对治方法。有四种对治:

第一个,治谄诳。治谄诳就是修正直之行。你没有必要去高估自己,你应该知道你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找到你的定位就可以了,正直。

第二个,治轻骂。对一切的修行者,每一个人都有他该走的因缘,我们不要去轻视他所修的法门。

第三个,不戏论。我们不要在言辞上去追求美好,重点是你能够用这个法义来观心而产生调伏受益,不要去落入这种文字上的比较。

第四个,治恼乱。就是不要使令三乘的行人生起疑悔,说你不能成佛。你应该互相包容。

如果你受了菩萨戒,这一段经文一定要好好看。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以后表示什么?表示你从现在开始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个目标太大了吧?目标太大了,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样?要有一个重点,就是要知道恶法哪些是重点。

当然,凡位菩萨灭恶是根本,你要先远离过失。为什么呢?菩萨道很简单,第一个,你先不要堕落三恶道。你不要说受了菩萨戒走上成佛之道了,结果七走八走掉到坑里面,变成三恶道去了,结果来生变成障碍你的善根了。就是说,第一个你要知道,所有的烦恼里面有一个很严重的,它这个叫嫉妒、瞋恚、高慢,特别是瞋恚。

但是问题是,瞋恚它很复杂,因为瞋恚跟很多烦恼是相通的,你看,瞋恚通于嫉妒,高慢久了也会产生瞋恚。所以,你防堵瞋恚,你还得要注意嫉妒跟高慢的问题,这三个是连在一起的。瞋心是整个伤害你菩萨的戒体,就是你的菩提心。你说你这个人受了菩萨戒,你还喜欢享受,喜欢用好东西,喜欢吃美食,其实这个都乱不了,这对菩萨道没有太大伤害,这个顶多你只是叫懈怠。但是你经常发脾气,你不要小看这件事情。你今天也发脾气,明天也发脾气,你发久了以后,你的戒体就破坏,你没有戒体的,你整个防非止恶的菩萨戒体都没了。因为瞋心是直接伤害戒体。

你知道菩萨戒对瞋心制得多严格?你去读读菩萨戒,《瑜伽》也好,《梵网》也好,瞋心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没有理由,包括杀父杀母都不可以起瞋心。这是我的业报,我承当下来,认命!你起瞋心就是表示你不认命,你怀疑这个业报对你不公平。

所以第一个,你今天要守住你的戒体的根本,就是把你的瞋心调下来,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因为这个瞋心的火对你的伤害太大了,你没办法承受。你稍微贪爱一点东西,贪爱饮食,贪爱睡眠,这个都还可以慢慢进步的。

第二个就是虚伪。虚伪虽然不伤害你菩提心的根本,但是它伤害你菩萨道的行为,这种枝末的行为。因为你不肯面对自己的缺点,你老是掩饰自己,所以你就不会反省,你就不会进步,障碍你的进步。

这两个,一个是障碍根本,一个是障碍枝末的妙行。

《法华经》的好就好在,对你一个初心菩萨,面对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个无量的法门,它告诉你两个重点:第一个,想办法调伏你的瞋心;第二个,想办法让你自己务实地面对自己。这样你才能够产生反省跟增上。这个是止行,先调伏这两个问题。

癸二、颂观行

“观行”是积极的,积极面,能够生起善法。

是佛子说法 常柔和能忍

慈悲于一切 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 愍众故行道

应生恭敬心 是则我大师

于诸佛世尊 生无上父想

破于憍慢心 说法无障碍

这以下修四种想,使令我们成就平等慈悲。

第一个,大悲想。如是佛子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来说法的时候,能够“柔和能忍”,对一切众生差别的根机能够安忍包容,以慈悲心面对一切的众生,乃至于不生懈怠心,要主动积极地去教化众生。主要是大悲。

第二个,大师想。十方菩萨内心因为悲愍众生故,而行三乘的道法;虽然他只是行三乘道法,但是他也是众生的善知识,他也在慈悲,他也在教化众生。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以恭敬心,这些是我等大师,也是一切众生的大师,生大师想。

第三个,生慈父想。对于一切未来的诸佛世尊(众生是未来的诸佛世尊)生无上慈父想。他们是未来的佛陀,是未来众生的慈父。

第四个是平等想。“破于憍慢心。”这个平等就是平等说法。

最后总结,“说法无障碍”,这个人说法内外无障碍。这是以四种的想对治意业的四种过失,来远离恼害,成就慈悲。

过去有一本书,叫《文殊菩萨感应录》,这里面讲到一件事。说有一天五台山办一个无遮的大法会,所有人都可以参加。你不一定是佛弟子,只要你有因缘能够爬到寺庙上去,你就能够参加法会。这个法会诵经、拜忏,诵经拜忏结束以后就开始施食,平等地施给一切有缘的众生。不管你是佛弟子、非佛弟子,你只要经过,你都可以来受用这个饮食。

这当中有一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带了一个小孩,又带了一只小狗,就去参加这个法会。她也参加拜忏、诵经,结束以后就到食堂去吃东西了。吃完了,老太婆说我还要一份。说你怎么还要一份呢?我带了一只小狗,它也是众生。知客师说,好吧,那就再给她准备一份吧,给这小狗吃。小狗吃完以后,老太婆说我还要一份,因为我肚子里面还有一个胎儿。这个时候知客师就不高兴了,知客师说,你这摆明了就是要来贪东西的!就骂一顿,把她赶出去了。

这赶出去不得了。这个老太婆走出山门以后,突然间消失掉,现在空中!文殊菩萨示现。文殊菩萨讲一个偈颂,他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

文殊菩萨讲的偈颂是有道理。他用这个苦瓜跟甜瓜作譬喻,他说苦瓜的苦是均等的,它不是头部苦、尾部不苦,它的苦是彻头彻尾,每一个地方是平等的苦。甜瓜也是这样,大自然的甜,它也是中边皆甜。他比喻说,你既然叫做平等无遮大会,你这个主办者就不能有不平等心,就不能用自我意识了。所以他就最后讲一句话来说,我一个文殊菩萨,“修行三大劫”,我修了这么多广大福德智慧资粮,结果被你这个知客师,“却被老僧嫌”,还被这个老僧给赶出去了。

他当然强调的就是,你要行菩萨道,你就是要平等慈悲。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大师也好,凡夫也好,都是未来佛。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哪一个菩萨示现的。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你要注意你的因地。所以菩萨道就是说,你的心不能够看外境;看外境,你的心就不平等了。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看到身口意,我们回想一下,它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说这个分寸拿捏。

你看身安乐行,身安乐你是要远离十种过失,它是不平等的。做官的你不能跟他交往,卖淫的、做杀生的,各种各样……所以诸位,远离过失,“誓断一切恶”是不平等的。你不能说,欸,你的心是平等,你应该跟做官的交往,跟那些大富长者交往。不可以!因为你跟他交往你会受影响,慢慢地你就放逸、懈怠、堕落。他的攀缘心影响到你。

所以诸位!“誓断一切恶”是没有什么平等不平等,染污就是染污,清净就是清净,就是要远离染污,亲近善知识,所以身业在远离过失这一块是不平等的。但是在修善法的时候,你在布施的时候,持戒的时候,那是平等的。你布施,本来说法也是一种布施,法布施嘛。

所以我们要知道什么情况是有差别相,什么情况是平等,你分寸要拿捏得很好。就是,凡是修善这一块,尽量平等,但是断恶的时候你要选择。有些人你是不能靠近的,你碰不得,这个恶因缘你承受不起的。所以它有时候是强调差别相,有时候强调平等性,你这个分寸要拿捏得好。

壬二、颂行成

第三法如是 智者应守护

一心安乐行 无量众所敬

这段总结。我们透过前面的远离恼害,然后平等慈悲,这种第三安乐行,“智者应守护”。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先不要管外境怎么样,你好好守护你的意业,能够远离恼害、慈悲平等。你能够如此安住你的意安乐行,你未来的果报,为无量众生所恭敬。你内心平等地包容一切,你未来的果报,每一个人看到你都起大欢喜,每一个人。因为你内心平等,所以你招感来的别人也是平等地对你恭敬包容。这个是颂行成。

庚四、誓愿安乐行 分二:辛一、长行;辛二、重颂

辛一、长行 分二:壬一、明行法;壬二、叹经法

“长行”当中又分两段。先看行法,再看行成。

壬一、明行法 分二:癸一、释行法;壬二、结行成

那么,因地的行法也分两段。

癸一、释行法

我们先看止行。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前面的身口意三业的安乐行,都有止跟观,有调伏烦恼,有成就善法。但是誓愿安乐行没有止跟观的差别了,就只有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又有两个次第,什么叫誓愿安乐行呢?第一个发菩提心,第二个立菩提愿。

我们解释这两个差别。菩提心是个总相,就是说你今天受了菩萨戒以后先有一个心态:我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就是菩提心,这是一个总相。至于你要怎么去做,你要怎么去实践你的理想,那就是菩提愿了。这个菩提愿是别相,就是你实践的一个方向。

所以我们先讲菩提心。这菩提心怎么发呢?

“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这个地方有两个所缘境:

第一个,是在家出家人中。这个地方的在家出家是三乘的修行者,修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的行者。对三乘的行者,你希望能够给他怎么样?与乐。你希望能够方便地引导他,使令他功德增上。这第一个,他已经在修行了,你希望能够使令他增上。

第二个,非菩萨。这个非菩萨指的是生死凡夫,他也不是声闻,也不是缘觉,也不是菩萨,他就喜欢追求人天快乐。对这个生死凡夫,你要怎么办呢?生大悲想,希望能够拔除他的痛苦,起码不要让他堕入三恶道。你的标准就是起码不要让他堕入三恶道。

所以,我们对三乘的行者起与乐之心,对生死凡夫起拔苦之心,这叫做发菩提心。就是希望这一切众生离苦跟得乐。

那怎么做呢?他的实践的方向是什么呢?就是菩提愿了。

你应该作如此的念想:“如是之人(前面的菩萨跟生死凡夫),则为大失。”他们今生失去广大的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来善巧方便,随宜说法,有时候为实施权,有时候开权显实,这个权实之间的调配是佛陀为根机不同而宣说的,而生死凡夫——先说生死凡夫——生死凡夫对这个权法却“不闻、不知、不觉”。

生死凡夫他很简单,他就是修一个善法。然后呢?然后来生他马上要享受这个善法。他说你不要跟我讲出世的法门,你也不要跟我讲往生,我这个善法就马上要兑现在人世间。他没有出离心,这种人就很可惜了,则为大失。因为你不明白生死的过失,你就不知道这个人天果报“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你享受这个人间的快乐,你要想想你的第三生,第三生要堕落的。所以,这个生死凡夫的可惜,可惜在哪里呢?对于出世间的三乘道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闻就是没有闻慧,不知就是没有思慧,不觉就是没有修慧。这第一个,第一种愚痴。

第二种人呢?是“不问、不信、不解”。这个是三乘的道人。三乘的道人可惜的地方在哪里呢?只知道解脱,不知道无上菩提。就是心外求法,追求涅盘寂静,追求六度的功德庄严。也是一样,“不问、不信、不解”,没有闻慧,也没有思慧,也没有修慧。

而你,今天修完《法华经》以后,你开始怎么样?站在一心真如的角度来看十法界。这些菩萨跟生死凡夫各人追求各人的,简单来说都是有所得,就是失去了无上菩提,那你应该怎么办呢?你应该这样想,“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虽然他不能了解《法华经》的殊胜跟圆满,但是我发一个愿,我在成就无上菩提的时候,随在何地,我将以真如三昧所发生的神通力跟智慧力来引导他们,使令他们安住在一佛乘的妙法当中。就发愿能够弘法利生。

这个地方先发菩提心,然后转成明确的菩提愿。因为你菩提心是不能付诸行动的。你说,你希望众生离苦得乐。然后呢?然后怎么做?你没有实践的方向,这是个理论。但是菩提愿,它是有个方向,弘法利生。

当然有人就问,菩萨道很多种,他没有饭吃,我发愿带他去吃饭;他生病,我发愿带他去看医生,这也是菩萨道。是的!但这个问题在哪里呢?治标不治本。他今天有痛苦,但痛苦的根本是愚痴。因为他没办法分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功德、什么是过失,所以他才造罪。所以,痛苦是由罪业而来,罪业是来自于愚痴。你今天不把他的根本愚痴消灭,不给他智慧的光明,好,你带他去吃饭,带他去看病,然后呢?他身体健康以后,他的愚痴却没改,他继续造更大的罪业。

所以,《摄大乘论》上说,菩萨虽然有无量的福德力,他能够心想事成,他手一伸出来,雨无量珍宝,那有人就问菩萨说,那你为什么不雨无量珍宝给那些贫困的人,来解决他们的痛苦呢?《摄大乘论》说了,菩萨不这么做,因为这样对众生没好处。他没有福报,你给他很多的钱,他更放逸,结果他罪业造得更深。所以,一切痛苦的根本来自于罪业,一切罪业的根本来自于你心中的愚痴。

你要告诉他什么是功德、什么是过失,让他有判断力,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菩萨的整个离苦得乐的下手的方向就是,以神通力、以智慧的善巧力来为他引导、说法,使令他慢慢地趋向于一佛乘的佛道。这个是菩提愿。

癸二、结行成

我们看,你发了这个菩提愿有什么好处呢?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居士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虚空诸天,为听法故,亦常随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闲林中,有人来欲难问者,诸天昼夜,常为法故,而卫护之,能令听者皆得欢喜。所以者何?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

这段是讲到誓愿安乐行的行成功德之相,有三段。先看第一段,远离过失。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能够成就第四安乐行,你能够先发菩提心,然后立下了弘法利生的菩提愿,那么你这个时候有这种愿来说法的时候,“无有过失”,没有身口意的过失,因为以愿导行嘛。你的方向是希望能够弘扬佛法,开人智慧,透过智慧的开朗,他自然会断恶修善,他自然会离苦得乐。你不要太多地去做那些外在的改变,你只要改变他的内心,他自然因缘就改变。你这个方向是对的,那你以后的整个引导,你对众生的引导,你就不会做太多的那些不必要的、错误的善巧方便。你以这个弘法利生为根本,你这样子的方向是基本上身口意没有太大过失了,因为你的整个弘法的方向是对了。这第一个,远离过失。

第二个,成就大力。你将成就三种大力:第一个, 四众供养。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们“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因为你给众生真实的利益,你让他能够听闻佛法,从今生,由内心的觉悟而改变。这个是对他最大的利益,所以他会感恩你、恭敬你。这第一个。第二个,诸天护佑。虚空当中的诸天乃至于善神“为听法故,亦常随侍”。平常你在说法的时候,他随侍左右。遇到有人问难的时候,“若在聚落、城邑、空闲林中”,有人问难的时候(这个地方问难指的是有人要来障碍你),那么诸天也会保护你不受障碍。第三个,听者欢喜。你今天安立了一个弘法利生的誓愿,听者就真正地受益,他感到欢喜。

看最后的结叹。

“所以者何?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你今天发愿来弘传《法华经》,虽然你现在做不到,你先许下这个誓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好处呢?因为《法华经》非同小可,那是三世诸佛所秘密加持、秘密护持的法门。

诸位!如果你不学《法华经》会有什么后果?它的后果就是你只有事修,没有理观。就是,我受了菩萨戒,喔,佛陀说这件事不能做,这件事就不要做;那件事不能做,那件事就不要做……那么你的整个修学,你不会怎么样?你不会从改变自我意识修起。你站在自我意识的角度来断恶修善度众生,你整个修学变成单向的对治,你不会成就总持的功德,不会的。所以诸位,你今天要在《法华经》里面受益,你一定要能够怎么样?发愿在你未来的时候弘扬《法华经》,先把这个因地种下去。你现在发的愿,就是你未来的果报的出现。你现在不发愿,你未来就没有这个因缘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身口意最后会归到菩提愿。

这个四安乐行是很重要,因为整个《法华经》的会权入实的理论,到了<安乐行品>就是落实到身口意的修学。它有三个重点,四安乐行我们把它总结成三个重点:

第一个,安住清净心。要作任何的修行改变,一定要否定自我意识,从根本上否定你的过去所累积的这些错误的影像。所以诸位!你学完《法华经》以后,你千万不要再讲说,哦,我的个性就是这样。你讲这句话就是肯定它了,就是迷己为物、认物为己。就是你今天的清净心被取代了,变成一种自我的影像。所以第一个,安住清净心。

第二个,修正身口意。这个是事修了。前面是理观。其实师父的态度是这样,你学完《法华经》以后,你最好去受个菩萨戒,否则你永远只知道安住清净心,然后呢?然后你没有一个实践的下手处。其实你看前面的身口意的止行跟观行,佛陀是全部从菩萨戒里面抄过来的。当然,他是把那个断恶修善这两块重点抄过来,度众生的善巧、怎么样度化众生讲得少。就是你怎么样先端正其心,怎么样能够引导自己趋向于慈悲平等。所以你今天学了《法华经》,有理观,然后事修怎么办?你怎么事修?你当然要受菩萨戒。菩萨戒讲得多,怎么样断恶,怎么样修善,怎么度众生。所以安住清净心以后,开始称性起修,讲修德。修德就是怎么样修正你的身口意三业。你有很多如梦如幻的过失要断,你有很多如梦如幻的善法要修,就前面说的止行跟观行。

最后呢,最后导归菩提愿,用菩提愿作收尾。

所以你看大乘法跟小乘不一样。小乘的空观下手最后是怎么样?空、无相、无愿。空观,这小乘的空,声闻缘觉的空,它空到最后,然后呢?他人生就没有什么愿望了。大乘佛法的清净心你也可以说它是空,但是它那个清净心是清净中带有具足。所以它空掉烦恼的时候,空、无相,它是菩提愿,它是有愿的。这清净心修到最后,它是会归到慈悲的愿力去。

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安住清净心、修正身口意、会归菩提愿。所以,整个安乐行,把《法华经》的一佛乘思想跟菩萨戒的身口意的修学结合在一起了。

当然,如果你今天只有学菩萨戒,没有学《法华经》,你就少掉第一段了,就少掉安住清净心了。你的修行只有两个,就是修正身口意,然后会归菩提愿。这个地方有问题,因为你没有安住清净心,没有理观,你就站在自我意识。所以,一个人不学《法华经》,直接受菩萨戒的不足在哪里?我去受菩萨戒,然后呢?受完菩萨戒,我得到戒体;然后呢,我去断恶修善度众生;最后又是这个我去得果报。就是说,你内心的自我意识没有动摇,你在自我意识的因地累积了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资粮力,然后你用这个资粮力去得一个来生安乐的果报,你跟无上菩提是没有交集的,因为你缺乏理观的这种教育。你在流浪当中,你还是一个流浪汉,你本质没有变。但是你在流浪当中打工,积集了一点资粮,能够满足你衣食所需,你并没有回家。

所以,《法华经》的安住清净心跟菩提愿,再把修正身口意加起来,那就齐了。理观依止《法华经》,事修依止菩萨戒,最后呢?最后回归到你一念的菩提愿。你就靠这个菩提愿成佛,靠清净心跟菩提愿成佛。

这四安乐行,其实这个安乐可不是人天的安乐,它这个安乐的范围非常广。你只要能够照这个方法做,远离内心的过失,先不要管外境怎么样,先好好地去调伏自己,你今生安乐,你来生也安乐,你未来成就永恒的安乐。这个四安乐行,是整个迹门正宗的一个收尾,落实到身口意的修学。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被召唤到异世界开始第二次人生股市闲谈全网塌房后,大家都在抢嫂子福运农家小辣妻替嫁新娘,总裁宠妻忙快穿:我渣了男主,被缠上了重生一回,你说我要靠反派续命?重回80,踹掉渣男后开挂了重生七零夺回巨额家产后她随军了不好意思,我当狗仔也是顶流【快穿】坏种穿越四零,八岁农女杀疯了贵妃不入爱河,皇上盛宠下旨封后快穿之异世进阶路王爷,你的心尖宠跟人私奔了仙人遗宝兽世种田修炼美男多多侯府弃妇高不可攀逆天战神:搬砖工的逆袭上班的我天天吃猫瓜团宠女主很神奇退队后,大小姐们后悔莫及爱你成瘾:偏执霸总的罪妻重生之厉三爷的心尖宠捡个王爷一起升级虐渣疯批反派读我心后,独宠我一人!封总他又追过来了穿成恶毒男配后我成了香饽饽嫁给前夫大哥,送前夫一副银手镯伊人复一人末日降临:大小姐起手就是骷髅海傅爷爱上迷路小娇妻重生七零年肤白貌美当团宠奶团四岁半,七个哥哥使劲宠契灵兽!御符咒!绝色嫡女杀疯了凋零世界九千岁是女儿身?暴戾新君乐疯了穿书年代,咸鱼女配躺赢了彼岸云海凡人修仙,从拥有天灵根开始郡主重生七零吃瓜看戏快穿:怎么又抱错病娇反派大腿了青青子衿悠我心黑色之花邪凤逆天:徒手虐渣有点忙她似星光降临上门龙婿无错字精校版五年后:她带五个缩小版王爷回归别动,这个童养媳不好惹恐惧深渊:在规则怪谈偶遇亡妻
伍文书屋搜藏榜:嘘,绿茶妹妹她又开始演戏啦我的假女友想要转正爹地又来求婚啦九阳剑圣精灵文娱两手抓,全球最强训练家一个废物的365天绝世月仙柯南之人在酒厂,铃木三少爷直播借法,请相信科学长恨歌之爱恨情殇猫霖霖的秘境探索重生后,我将前夫虐成渣重回我姐当校花的那几年重生:娇娇被九千岁宠成宅斗王者尊上请滚开,公主她要飞升了快穿:缘起缘不落鸿蒙浮尘绝世剑道仙罹龙王令之渔歌娇宠贵妃君上快过来别装了!我才是将军府嫡女第五人格之在庄园中嗑到嗨!平行世界:独宠时代少年团重生八十年代在港娱乐圈帅哥通讯录盗墓:化龙传说吃瓜!佛系学神被跻身一线爆红我有一副美人图男友来自清朝我在修仙界造反了离婚后,替身前妻拒不复婚退婚后,被前任小叔拉着去领证娱乐圈之天生一对快穿:在甜文里被大佬们亲哭仙梦云歌穿成乌鸦嘴公主,上蹿下跳乐翻天云顶的魔志斗罗:星辰之子龙凤双飞废材逆天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和鬼丈夫君木离谁说反派他禁欲?拖出去,打死!龙珠:我能签到圣斗士天赋斩神:概念神,光头强合伙人穿书:相公稳住,求别浪赤北行七年后,我把暗恋对象踹了神瞳妖后权倾天下春物同人:予我所求之真物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仙道霸主古今来回穿,我囤货养孙子暴富诡夜世界,我能看见别人血条年代修仙:我有山海相伴重生独美后,小皇叔跪求名分守护荣耀发现外室子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重生60:我带姐姐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重生后我靠回档封神顶流雪落重生,不负君心拿我当他替身,合约不续你倒追啥?七零娇气包又美又撩,首长他沦陷了妻子的秘密:一位丈夫失忆后的谜情追踪无双毒士:女帝叫我活阎王!王爷,王妃又去皇宫摆摊了民间怪谈之缝尸人太子侍妾种田,我在古代开超市不正经修仙:开局偷听合欢功睡梦与清醒误惹反派世子后NBA:开局拉了,勇士跪求我回归妙法莲华经正青梅未熟重生80:从摆摊开始发家绑定改字系统,疯批男主跪求原谅盛唐奇幻录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帝娇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宠妃这职业,必须卷起来生命倒计时,高冷总裁妻子疯狂报复我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重生归来,贵女她不对劲我靠切切切当上太医令重生不当舔狗,校花全家急疯了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我重生后,哥哥们都真香了七零:真千金断亲后,全家磕头求原谅算命太准轰动全网,国家都盯上了时光与你,情定今生被读心后,我的马甲全掉了买来的禁欲夫君是太子钓系甜妻,贺总自愿咬上钩我在求生游戏里苟到无敌穿越大乾,我靠打猎养活妻女圣祖大帝传奇离婚嫁京圈大佬,前夫一夜白了头我有一把万能农具大权在握后,新旧夫君挠破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