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跟朝廷开战早已在计划之中,只是现在提前了而已。
“这件事迟早都会发生,但我们现在首要任务是……”
穆枭拿出一份名单交给众人,“这份名单上有我认为品行优良的大臣及宫中厨艺高超者,虽然我们已在突厥城市上建起新城,但目前法规尚不健全,且这边的饮食习惯与诸位不合,所以招募人才才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招聘人才?
几位将军互相交换眼神,都流露出震惊之意,“主子您的意思是……要去挖角大夏那边的人?”
穆枭胸有成竹道,“当然,比如狄尚书、苏阁老,都是能力出众且清正廉明之人,只要他们愿意加入,该有的待遇绝对少不了350!”
这不就跟跳槽一样吗?
眼看那家公司就要倒闭了,哪有员工不愿意换个更好的去处呢。
景书林虽然觉得这么做有点不地道,但他眼睛一亮,拍着胸脯保证:“行!正好我和他们关系不错,殿下放心,我这就写信联系,立刻就去拉人!”
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穆枭渐渐发现,只要提到和对面打交道的事,大家就都变得十分高兴。
其他官员也积极响应。
“殿下!我和那位穆学士私下关系还不错,我也去给他写封信!”
“殿下!算我一个!”
“殿下,我们不如再多挖点尚衣局的人过来?”
一位官员一脸苦相,“我们现在穿的衣服还是之前从大夏带来的,如今...这突厥人的服饰真是穿不惯啊。”
目前城里的突厥百姓依然习惯穿着以前的服装、吃以前的食物。
尽管打败了突厥让大家都感到振奋,但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确实处处都不习惯。
穆枭看着他们那有苦难言的样子,微笑着说道:“李将军,你让士兵们白天开垦田地,并且大量种植。”
他把这几天整理出来的杂交水稻方法递给了他,“这是能使产量翻倍的技术,平均每亩能比以前提高四五倍。你要务必把这些突厥人改造得像我们华夏人一样!”
提高四五倍?
景书林惊呆了,捧着手写的笔记仔细翻看,如获至宝,“遵命!”
穆枭又把这段时间深思熟虑的制度方案拿出来宣布。
“暂时先把这些规定一条条颁布下去,我们必须统一货币。华夏内部将使用人民币,这是用特殊的纸张和油墨制成的,面值有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一百元。”
穆枭把册子递给左代松,“二哥,这个需要麻烦你来处理,黄金和白银还是要按比例兑换成人民币,在华夏境内必须通用人民币。”
全部使用人民币?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景书林忍不住说道:“可是...这能行吗?殿下,大家手头上的货币都是银币,换成纸币会不会有问题?现在这些银币还能在大夏用,但如果换成纸币的话...”
大家一旦发现这种货币在大夏用不了,岂不会引发不满?
“大夏?”
穆枭瞥了他一眼,“以后只有华夏,没有大夏,不出半年,大夏就会归属华夏。”
他的语气坚决,毫不含糊。
半年!
众人心中震动,却没有人质疑。
他们相信殿下说什么,就一定能做到!
现在所有人都成了穆枭的死忠粉,哪怕他让他们明天睡大街上,也没有任何人反对。
因此,穆枭的政令实施得异常顺利。
今天穆枭说要统一货币,第二天景书林就派人去办了。
几天后,穆枭宣布推行简体字和全民扫盲教育,第二天景书林就带着大臣们开始认真学习简体字。
有的大臣起初觉得,用简体字有必要吗?
为什么要重新搞一套文字体系呢?
虽然心有疑虑,但学完穆枭提供的简体字教材后,大家惊奇地发现,简体字更简洁方便,写奏折时内容也更清晰明了。
原本突厥民众是不想学的。
他们有自己熟悉的文字,突然要跟中原人一起学简体字,自然抵触。
但在丰厚福利面前,谁还会有异议?
只要学会简体字,就能分到一块好田,还能得到免费的种植技术指导。
这种好处谁不愿意争取?
一下子,大家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不到一个月,全民学习的政令就成功推行了。
这几个月里,大家都在辛勤劳作。
所有突厥民众发现,自从换了新的皇帝后,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还有专人免费教他们学习和技术。
对穆枭的好感瞬间提升了不少。
然而,这种安定发展的日子因大夏朝众多官员辞职而终结。
正直的官员收到景书林的邀请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去华夏当官的机会。
华夏啊!
不说别的,单凭左枭连突厥都能征服这一点,灭掉大夏不过是小菜一碟。
他们现在加入华夏,将来可是开国功臣!
这和未来合并后再去当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于是,越来越多的官员出逃。
这么多人离职,很快就引起了大夏皇帝的注意。
刚开始,大夏皇帝并没有觉察到异样。
但每隔几天就收到几个官员的辞呈,理由更是五花八门。
比如——
【陛下,微臣身体不适,恳请辞官回乡。】
【陛下,微臣儿子生病,想辞职带儿子养病。】
【陛下,微臣的妻子要生产,恳求辞官陪同。】
各种奇怪的理由。
可他又不能不同意。
人家不愿干了,总不能强留吧?
但他总觉得不对劲。
怎么在同一时间这么多官员辞职?
大夏皇帝一查才发现,那些声称要辞官的人早已跑到了华夏!
这一发现让他震怒,“来人!谁能带兵攻打华夏,朕封其为镇国将军!”
又是镇国将军?
底下的大臣心中吐槽。
甚至想起了前任镇国大将军左季华。
人家确实有能力且忠诚,结果呢?
还不是被你勾结突厥害死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愚蠢的皇帝。
勾结敌人害死忠臣,这不是自找灭亡吗?
想到这点,殿上的大臣们都往后退了几步,谁也不愿意接下这份必败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