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瑶踩着厚厚的积雪,走到了刘一水家的门口。
她轻轻地抬起手,敲响了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
片刻之后,谢谢阵轻微的响动从院子里传来,仿佛是有人正在急匆匆地赶来。
紧接着,门被缓缓打开,出现在眼前的正是张妮。
“哎呀,小苏啊!这么大的雪,你咋过来啦?快进屋,快进屋!”
张妮满脸惊讶地说道,一边说一边伸出双手,热情地拉住苏瑶瑶的胳膊,将她往屋里拽。
苏瑶瑶微笑着回应道:“张婶,这不是想着下雪天没啥事嘛,就过来看看你们。还有,这是给孩子吃的。”
说着,她便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一包精致糕点递到了张妮面前。
张妮连忙摆手推辞:“哎哟,你这孩子,人来就行了,还带啥东西哟!真是太客气了。”
然而,尽管嘴里这样说着,但她还是满心欢喜地接过了糕点。
就在这时,一个圆滚滚的身影从屋内跑了出来。
原来是小胖子刘明辉,他一看到苏瑶瑶就高兴的迎了上来
“小辉,在家有没有好好写作业呀?”
自从村里有了余钱,就买了一些本子给上课的孩子们写字,要是让村里人自己买,那显然不现实,没有几个人会舍得的。
大家目睹了来自城里的知青所展现出的能力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期待之情,纷纷表示愿意让自家的孩子们跟随这几位知青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而且呢,眼下正值寒冬时节,人们大多赋闲在家,没什么要紧事可做。
等到过完这个年,待到正式开始上工时,情况恐怕就会有所不同啦。
要知道,就算只是让一个孩子去割草这种简单的活计,一天下来也能够挣得足足两工分呢!
不过话说回来,最为理想的策略,还是应当着眼于将来,努力将副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从而使得大伙觉得那区区两个工分有它不多、无它不少。
与此同时,如果还能让村民们切实地感受到送孩子去上学所能带来的种种实惠和益处,那就再好不过啦。
当然咯,这些都属于后话喽。
“老刘,小苏这孩子过来啦!”
刘一水匆忙披上一件外套,从热乎乎的炕头上翻身而下。
他快步走到门口,热情地招呼道:“快进来吧,孩子,别在外面冻着了。”
苏瑶瑶微笑着向刘一水问好:“刘叔,真是不好意思,来叨扰您了。”
刘一水连忙摆手说道:“哎呀,这叫啥话,赶快进屋里坐坐,外头天寒地冻的。”
走进屋内,苏瑶瑶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刘叔,我今天过来呢,主要是因为刚刚收到家里寄来的信件,信上说我的小表弟过些日子也要来咱们这儿下乡插队了。所以我想问问您,咱们大队是不是马上又要有一批新知青到来呀?”
刘一水有点意外,自己也才刚接到消息,没想到苏瑶瑶也知道了,看来还是有关系有背景好呀
“确实,上面通知了,半个月后还会来一批知青,人数会比第一批多”
说到这里,刘一水倒是有点发愁,倒不是因为住宿的问题,知青点一个房间安排几人还是可以的,毕竟别的大队都是几个知青住一间,他们大队是因为房间够,所以暂时可以一人一间,后面肯定不可能一人占一间屋子的,就说自己家,也是几个人一间,小儿子和老二住一间
老大媳妇带着孩子一间,这还是算宽裕的,有的人家更是拥挤。
他愁的是有人来分口粮了,这次来的知青不会少,还好这小苏几个给村里搞起来副业,不然再来知青,他们大队估计都养不起了。
得到了准确的答案后,苏瑶瑶才说出自己来的目的。
“刘叔,您看这样行不行?能不能给我划一小块儿地呢?我心里头琢磨着,想要在咱们村子里修建两间屋子。您也知道,等到下一批知青过来的时候,这人一多起来,住着可就不太方便啦!所以我想着到时候我和我的小表弟搬出来单独住。”
刘叔听了这话,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回答道:“小苏呀,给你划一块儿地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有一点你可得考虑清楚喽,万一哪天你们又回城去了,这房子村里可是绝对不可能给你们折算成钱或者粮票啥的!”
说罢,他还意味深长地看了苏瑶瑶一眼。
事实上,此时此刻无论是村民们还是这些知青们自己,大多都觉得他们这次下乡不过就是短暂的经历而已,用不了多久肯定都会重新回到城市里去过原来那种生活。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其中一部分知青自从来到乡下之后,竟然一待就是十几年之久,而最终能够真正成功返城的则寥寥无几。
别人不知道,但是苏瑶瑶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们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回城的,所以还是要想办法让自己住的舒服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