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山间,月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地面,偶尔有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篝火燃烧的劈啪声打破了静谧,李青云正在往火堆里添柴,赵文清靠着一块石头小憩,而薛逸风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窸窣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声粗哑的喊叫响起:“前面的,留下你们的财物,饶你们一条命!”
三人迅速警觉起来。薛逸风拔出腰间的长剑,低声说道:“小心点,不像善类。”
话音未落,七八个手持大刀、棍棒的土匪从黑暗中现身,为首的是一个面色黝黑、身材魁梧的大汉。他站在离火堆不远的地方,冷笑着说道:“敢在这山间扎营,胆子不小。识相的,把值钱的东西全交出来!”
赵文清被突如其来的阵势吓得脸色一白,往李青云身后缩了缩,低声说道:“青云兄,这些人看起来不好对付。”
李青云镇定下来,将赵文清护在身后,冷冷说道:“我们不过是过路的考生,身上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如果你们要钱财,只怕要失望了。”
“少废话!”那大汉瞪着铜铃般的眼睛,举起手中的大刀,“考生也罢,书生也好,敢在我们虎爷的地盘露营,就是自找麻烦!”
“虎爷?”薛逸风冷笑一声,向前一步,长剑指向对方,“你倒真会给自己起名字。想要东西可以,先过我这一关!”
话音刚落,薛逸风长剑一挥,直指大汉手中的大刀。两把兵器相撞,火星四溅。周围的土匪一拥而上,挥舞着棍棒与刀子,朝三人攻来。
薛逸风身形灵动,剑影挥洒间,轻松化解了两名土匪的攻势。他瞥了一眼身后的李青云,喊道:“青云,小心,护住文清!”
李青云将赵文清护在身后,手持竹剑迎上两名土匪。他的剑法虽不如薛逸风娴熟,但胜在基础扎实。一招“风卷残云”,剑刃带起强劲的劲风,将其中一名土匪的棍棒震落。另一名土匪见状退后几步,不敢轻易上前。
“哼,书生还挺能打!”那大汉见状,怒喝一声,挥刀直冲薛逸风。他的力气极大,刀刃劈下时带着呼啸的风声。薛逸风侧身一闪,长剑如毒蛇般刺向对方的手腕,逼得大汉连连后退。
“就这点本事,还敢拦路打劫?”薛逸风冷笑道,剑锋一转,架在了大汉的脖子上。
“住手!”那大汉的手下连忙喊道,“别伤了虎爷!”
正当薛逸风准备逼问时,那大汉忽然盯着薛逸风的剑,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他低声问道:“这剑法……你是‘狂风剑’周凌风周大侠的徒弟?”
薛逸风一怔,剑锋稍稍偏开:“你认识我师父?”
“何止是认识!”大汉忽然放下手中的大刀,语气复杂地说道:“五年前,若不是周大侠路过救了我的命,我早就死在官兵的刀下了!”
这话让薛逸风和李青云都愣住了。
“详细说!”薛逸风将剑收回几分,冷冷说道。
大汉抬手示意手下退后一步,语气沉重地说道:“我叫陈虎,外号‘虎爷’,五年前不过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那年大旱,颗粒无收,可官府依然逼粮。我一家人被逼得走投无路,官差强抢民女,连我的妻儿都没能幸免。”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痛苦和仇恨:“我愤而杀了下乡的差役,从此成了逃犯。后来被官兵围剿,是周大侠路过,将我救下。也是从那时起,我心灰意冷,带着一些同样受逼迫的兄弟,在这山间讨生活。”
李青云听到这里,心中一阵复杂。他握紧竹剑,沉声问道:“陈虎,你既然知道官府逼人太甚,为何还要拦路抢劫百姓?难道你不觉得这是在加重别人的痛苦?”
陈虎一愣,随即低下头:“兄弟,你说得对。可我们这些被逼上绝路的人,又能如何?朝廷昏庸,下面的官员更是为害百姓。我们不抢,难道就等着饿死?”
李青云的胸口仿佛被重重一击。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情,说道:“陈虎,或许我们是站在不同的位置上,但同样都深受这些贪官污吏的迫害。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找一个更好的方式生存,而不是为难其他无辜的人?”
陈虎抬头看着李青云,沉默了片刻,最终叹了口气:“兄弟,你说得有道理。我看在周大侠的面子上,今日放你们一马,也算我们不打不相识。从今往后,我陈虎的人马不再骚扰过路百姓。”
薛逸风挑了挑眉:“希望你说到做到,否则,我师父听说你为非作歹,绝不会饶你。”
陈虎点头:“放心,周大侠的恩情我铭记在心。今日与你们结个朋友,以后若有用得上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
送走了陈虎一伙人,三人围坐在火堆旁,气氛渐渐缓和下来。
赵文清长舒一口气:“刚才真是惊险,幸好虎爷认得周师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薛逸风嗤笑一声:“这些人虽是土匪,却也不是没有良心。只是这世道,逼得他们无路可走罢了。”
李青云沉思片刻,低声说道:“朝廷的腐败害了百姓,也害了这些被逼上绝路的人。锦衣卫逼迫良民,张维平祸乱朝政,最终受苦的却是天下苍生。”
他抬头望着夜空,眼神愈发坚定:“师兄,文清,这条路我们走得艰难,但若不改变这世道,多少人还会像陈虎这样走投无路?我绝不能放弃。”
薛逸风拍了拍他的肩膀:“青云,我相信你能做到。只要我们还活着,就总有机会改变这不公的命运。”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三人终于在两天后的傍晚时分抵达了省城。省城远比县城繁华,街道宽敞,青砖铺地,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人群的喧嚣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李青云与赵文清一路走着,不禁有些目不暇接。
薛逸风骑在马上,扫视着街道两侧,嘴角微扬:“怎么样,两个书呆子,省城比你们那小小的县城气派多了吧?”
赵文清笑着摇头:“师兄,省城确实繁华,不过咱们此来是为了乡试,这些繁华景象,暂时只能看看热闹,切莫分了心。”
李青云也轻轻点头:“文清兄说得对。师兄,此地虽大,却也不宜轻易露头,咱们先安顿下来,再作打算。”
薛逸风大手一挥:“放心吧,先找家干净的旅馆落脚,吃顿好的。乡试前的准备就留给你们,我还有别的事要办。”
三人沿着主街道一路寻找,最终在一家看起来干净整洁的旅馆前停下。这家名为“悦来客栈”的旅馆门楣高大,朱漆木柱显得格外气派。掌柜见三人气质不凡,连忙迎了上来。
“几位客官,可是住店?”掌柜满脸堆笑,殷勤地问道。
赵文清点点头:“是的,掌柜,给我们安排三间清净的上房。”
“好嘞!三位请随小的来。”掌柜挥手招来伙计带路,“我们客栈不仅房间整洁,菜肴也是一绝,几位稍后可尝尝。”
三人被带到二楼的上房。屋内家具摆放整齐,床铺干净整洁,窗外还能看见省城的大街景象,李青云满意地点了点头。
安顿好行李后,三人坐在客栈的一张大桌旁用餐。赵文清说道:“青云兄,明天一早我们去府衙报名。薛师兄,你有什么计划?”
薛逸风喝了一口酒,淡然道:“我有几个老朋友在省城,打算去拜访一番。你们报名的事不必担心,我会暗中留意动静,以防有人找麻烦。”
李青云感激道:“多谢师兄。此行乡试,我们能安然备考,全仰仗您的照顾。”
薛逸风挥了挥手:“行了,你小子别总说这些客套话。好好准备考试才是正经事,我薛逸风护你们一程,绝不会让你们出事。”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李青云与赵文清便起身洗漱,穿戴整齐后,前往府衙报名。省城的街道此时还未完全热闹起来,早市的摊贩却已忙碌起来,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烙饼和豆浆的香气。
两人一路快步来到府衙,只见门前已排起长队,均是前来报名的考生。一些考生穿着朴素,脸上带着些许紧张;另一些则衣冠齐整,言谈中颇有几分傲气。
赵文清低声对李青云说道:“看来这次乡试果然高手云集,光是报名就这般热闹。”
李青云目光沉静,轻声回应:“文清兄,不论对手如何,我们只需全力以赴。”
两人排队等候了一个时辰,终于轮到他们。衙役面无表情地接过两人的户籍文书,仔细检查了一番后,点头说道:“赵文清,赵青云,身份无误。你们的准考凭据已登记,可在考前三天凭此牌来领号衣。”
说罢,他将两块刻有名字的竹牌递给两人。李青云双手接过,恭敬地鞠了一躬:“多谢官差。”
走出府衙后,赵文清长舒了一口气:“报名终于完成,接下来便是全力备考了。”
回到客栈时,薛逸风已在大堂等候。见两人顺利归来,他点了点头:“看样子没遇到麻烦?”
赵文清笑着摇头:“一切顺利。”
夜晚的客栈,灯火摇曳,三人围坐在桌前用餐。桌上的饭菜已吃得七七八八,薛逸风放下手中的酒杯,语气略显郑重:“青云,文清,这次乡试持续九天九夜,三场考试考的是学问,也考的是意志。这期间,我需要外出处理些事情,可能无法全程陪着你们。”
李青云抬头问道:“师兄,你是要回周师父那里吗?”
薛逸风摇了摇头,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不是。我有些私事需要去办,具体的事情不便多说。不过你们放心,考试期间我会安排人在暗中保护,确保你们的安全。”
赵文清略显担忧:“薛大哥,既然我们是一起出发的,能否等我们考完再去?”
薛逸风淡淡一笑,语气轻松:“你这小子,倒是关心起我来了。我办的事不会拖延太久,等你们考完乡试,我一定赶回来与你们汇合。”
李青云认真点头:“师兄,多谢你的安排。乡试之事我们会全力以赴,也希望你一路顺利。”
薛逸风笑了笑,伸手拍了拍李青云的肩膀:“青云,你在师父那练剑也有些时日了,这次考试不仅是对你学问的考验,更是对你心性的磨练。我期待看到你们的好消息。”
乡试首日,天还未亮,省城的街道便被陆续赶往考场的考生填满。李青云与赵文清走在熙攘的人群中,赵文清低声说道:“青云兄,虽说我们平日读书已久,但这三场乡试的难度非同小可。听说考题不仅广泛,还极其刁钻。”
李青云目光沉稳,语气坚定:“文清兄,我们能走到今天,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无论题目如何,我们只需以平常心对待。”
两人到达考场后,依次排队检验身份。考场大门高大威严,门楣上挂着“乡试考棚”四个大字,考棚内一片肃穆。李青云与赵文清依次被引入各自的号舍——一个狭窄的小隔间,仅有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和一盏油灯。
李青云坐下后,心中默默调整自己的情绪。他轻轻抚摸着桌上的竹牌,心中暗念:“父亲,青云今日踏入考场,必不负您的期望。”
与此同时,客栈门前,薛逸风正牵着马准备出发。他回头望了一眼考场的方向,嘴角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自言自语道:“青云,文清,这次你们要靠自己了。师兄有些事要去办,但我会回来见证你们的好消息。”
他说罢,翻身上马,朝着省城外的方向疾驰而去。风吹过,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第一场主要考八股文与策论,题目涉及治国之道与历史典故。李青云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划动,他将平日积累的知识倾注于笔端,字迹工整而有力。
当他完成最后一篇策论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号舍的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昏暗的灯光下,李青云长舒一口气。他默念:“第一场,总算完成了。”
第二场是策论部分涉及朝廷政策的利弊分析。李青云在审题时额头沁出细汗,但他很快稳定情绪,开始奋笔疾书。他想到徐子谦平日的教诲,咬牙坚持,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内容。
第三场考的是诗赋与实务,这需要考生不仅具备文学素养,还要有实际分析能力。李青云脑海中浮现出徐子谦曾提到的“学问需结合实际”的理念,构思愈发清晰。
他在完成诗赋部分后,灵感突现,写下了一篇颇有气势的赋文。看着完成的卷子,李青云心中松了一口气:“父亲,我能感觉到,这一次,我的答案足以让他们震撼。”
九天九夜的乡试终于结束,当两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客栈时,薛逸风已早早等在大堂。他见两人归来,立刻走上前,打量了一番,笑着说道:“不错,气色还算可以。看来这几天没被考场的苦日子折磨垮。”
李青云苦笑着拱手:“师兄,多谢安排。这九天确实艰难,但我们总算坚持下来了。”
赵文清忍不住问道:“师兄,你这几天去了哪里?”
薛逸风笑而不答,只是递过一壶酒:“你们先好好休息,放榜之前,不必操心其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