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第一缕阳光,
透过蒙古包缝隙洒在江啸脸上,
他缓缓睁开双眼,
眼神残留昨夜迷茫与疲惫。
有那么一瞬,
他似沉浸血腥战场、冰冷雨夜,
直到环顾四周,
看到陌生异域风情的蒙古包内饰,
才猛地回过神 —— 自己竟还活着!
江啸心中满是震惊与疑惑,
他试图坐起身,
却因身体虚弱无力,
伤口疼痛忍不住倒吸凉气。
这时,蒙古包门帘轻轻掀起,
一位身着鲜艳蒙古族服饰女子走进来。
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
眼神透着草原女子特有豪爽与热情,
手中端着热气腾腾羊奶。
女子见江啸醒来,
脸上露出欣喜笑容,
用不太熟练汉语说:“你醒啦!太好了,我还担心你撑不过来呢。”
江啸明白,
是眼前女子救了自己。
一番交谈后得知,
她叫琪琪格,是哈达部公主。
原来,昨夜哈达部人草原巡逻,
发现昏迷不醒的江啸三人。
起初,他们父汗不想多管闲事,
乱世收留外族人,
怕给部落惹麻烦。
但琪琪格坚决不同意,
她生性善良勇敢,
见江啸浑身是伤、奄奄一息躺在草地,
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在她强烈要求下,父汗妥协,
江啸被带回部落悉心照料。
在接下来日子里,
江啸留在哈达部养伤。
琪琪格每日来看望,
带来食物、草药,陪他聊天,
讲草原风土人情、部落趣事。
江啸心底感激琪琪格救命之恩,
随着相处渐长,
对这位热情善良草原公主渐生情愫。
然而,江啸内心陷入深深纠结。
每当想到出征死去的兄弟们,
心中如被千万针扎般疼痛。
他觉得无颜面对家人、威远公信任,
更无颜面对大明百姓。
他无数次自问,
就这样回去,如何对得起亡魂?
若不回去,家中年迈母亲盼归,
大明边境仍有诸多威胁,
又怎能弃之不顾?
夜晚,江啸常独自出蒙古包,
望着天上明月,
思绪飘回家乡、战斗过的战场。
想起兄弟欢声笑语、英勇无畏,
也想起母亲慈祥面容、殷切期盼。
这种纠结情绪如恶魔,
日夜折磨他,让他难入眠、食不知味。
琪琪格似察觉江啸心事,
虽不明内心挣扎为何,
但能感受痛苦。
她默默陪在身边,
用温柔善良给江啸一丝慰藉。
江啸知道,
决定只能自己做。
他在哈达部日子里,
一边养伤,一边苦苦思索未来,
试图在愧疚、责任、忠诚间找平衡点,
找让内心安宁的路,
只是答案藏在重重迷雾,难以找寻。
江啸在蒙古包辗转反侧多日,
内心挣扎如汹涌潮水未停歇。
终于,他下定决心,
派人先回大明报信,
让威远公和将士家人知晓情况,
不至于悬着心。
这日,江啸将两名亲卫唤至跟前。
他神色凝重,眼神决绝,
开口说:“如今我虽侥幸存活,
但身负重伤,归期难定。
我意让你们二人先行返回大明,
将这里情况如实禀报威远公,
告知兄弟们家人,
亲人如何英勇奋战、壮烈牺牲。”
两名亲卫听闻,
先是一愣,随即双膝跪地,
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将军,
我们怎能抛下您独自离去!
您在此地人生地不熟,
又身负重伤,身边怎能没我们照料?
况且蒙古草原局势动荡,
到处都是危险,
我们怎能放心让您一人留下?”
江啸看着他们,
心中满是感动与无奈,
深知忠心耿耿,
但心意已决,于是说:“我意已决,
你们不必多言。这是命令!”
然而,两名亲卫死活不肯起身,
相互对视一眼,
似达成某种默契。
其中一名亲卫抬头,
眼神坚定:“将军,恕我们不能从命。
如今您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长途跋涉,
若是我们就这样走了,
万一您遇到什么危险,
我们万死莫赎。
依我们之见,不如先留在蒙古,
待您身体康复,再从长计议。
这里虽是异域他乡,
但哈达部人对我们还算友善,
我们可以先在此地养精蓄锐,
同时也可以观察蒙古各部动向,
为日后行动收集情报,
说不定还能找到机会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另一名亲卫连忙点头,
附和道:“是啊,将军。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我们现在回去,
不仅无法给威远公带回有用的消息,
反而可能让他更加担心。
倒不如先在这儿稳住脚跟,
等待时机。”
江啸听着他们的话,
心中纠结愈发深沉。
他明白亲卫所言不无道理,
自己身体状况不适合远行,
而且贸然回去,
不知如何面对众人。
可留在这里,
又觉得对不起死去兄弟,
仿佛自己是在逃避责任。
但看着亲卫们坚决的眼神和满脸的担忧,
江啸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缓缓说:“好吧,既然如此,
那就先依你们所言。
但你们务必记住,
我们留在此地,
不可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要时刻留意周围情况,
寻找机会为大明效力。”
两名亲卫听闻江啸答应,
顿时面露喜色,
连忙起身应道:“将军放心,
我们定当牢记使命,
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于是,在蒙古草原深处,
江啸和两名亲卫暂时停下归乡脚步,
开始一段异乡潜伏与等待。
他们一边积极养伤,
一边努力融入哈达部生活,
学习蒙古语言和习俗,
与部落中人建立初步联系。
同时,他们也时刻关注草原风云变幻,
等待能重新踏上归乡之路,
为大明效力、为兄弟们报仇的时机到来。
只是,这等待的日子充满未知与变数,
他们的未来,
如同茫茫草原上的迷雾,
让人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