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仕太宗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李唐皇室的兄弟情谊。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一举铲除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在这场宫廷剧变之后,李世民听闻魏徵曾多次劝说李建成将自己调离权力中心,便下令召见这位直言不讳的谋士。当被问及为何要挑拨他们兄弟关系时,周围的人无不为魏徵捏一把汗。
然而,魏徵毫不畏惧,坦然答道:“如果先太子采纳了我的建议,今日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李世民素来敬重魏徵的才能与正直,此刻更因他的一片赤诚而动容,决定赦免其罪,并授予詹事府主簿一职,将这位曾经的敌方幕僚纳入自己的麾下。
不久后,李世民晋升魏徵为谏议大夫,并在同年七月十一日赋予他一项重任——前往河北安抚李建成、李元吉旧部,授权他在必要时可以自主决策。魏徵抵达磁州时,恰逢押解前东宫千牛李志安和齐王护军李思行前往长安的囚车经过。面对这一情况,魏徵对副使李桐客表达了深切的忧虑:既然朝廷已经宣布赦免所有前东宫和齐王府的人员,那么继续押送二人回京势必会引起其他人的恐慌与不信。
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认为应当立即释放李思行等人,以示朝廷信守承诺的决心。古有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更何况现在手中握有便宜行事的权力,更应果断行动,不负君主的信任。李桐客赞同魏徵的观点,两人当即释放了李思行等人,并向李世民上书报告此事。李世民阅后大为赞赏,对其处理方式表示满意。同年八月,随着李渊禅位,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开启了贞观之治的新篇章。作为对魏徵忠诚与智慧的认可,李世民封其为钜鹿县男,以此表彰他对新朝的贡献。魏徵的正直与远见,赢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信赖。
犯颜直谏
李世民心怀建立盛世的理想,常在自己的寝宫召见魏徵,探讨国家治理的得失。魏徵不仅具备治国理政的才能,而且性格耿直,从不因权势而退缩或屈服。每当与李世民讨论国事时,他总是直言不讳,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李世民对魏徵的忠诚与智慧深感钦佩,曾感慨地说:“你前后进谏的事宜多达两百余项,若非出于至诚为国之心,又怎能如此坚持?”
贞观元年(627年),魏徵被擢升为尚书左丞。有一次,李世民欲征兵,中书令封德彝提议将一些虽未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中男”也一并征召入伍。李世民同意了这一提议,并下达敕令。然而,魏徵却坚决反对签署此令,认为此举违背了朝廷一贯强调的诚信原则,且不符合军队管理的实际需求。尽管李世民因此大怒,责问魏徵为何如此固执,但魏徵冷静地指出,陛下即位之初承诺免除百姓所欠官府债务,以及减免关中地区的租税等政策未能彻底落实,已多次失信于民。此外,对于地方官员的信任问题,魏徵认为应当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以诚信治国。李世民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确实存在过失,遂采纳魏徵的建议,不再征点中男为兵,并赏赐给魏徵一只金瓮,表彰他的忠言直谏。
贞观二年(628年),岭南地区部落首领冯盎与谈殿之间的纷争引起了朝廷的关注。面对连续不断的谋反指控,李世民原本打算派遣大军进行讨伐。然而,魏徵再次站出来劝阻,指出冯盎并无实际叛乱行为,且考虑到岭南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不宜兴师动众。他建议通过派遣使臣表达诚意的方式解决问题。李世民采纳了魏徵的建议,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冯盎派其子冯智戴随使臣回朝,表明归顺之意。事后,李世民感叹道:“魏徵仅凭一纸诏书便平定了岭南,胜过十万大军。”为此,他又一次重赏了魏徵。
尽管魏徵备受信任,但也难免遭受无端指责。有人诽谤魏徵庇护亲友,虽然经过调查并无实据,但温彦博还是提醒魏徵应注意避嫌。对此,魏徵提出了更为深远的观点,他认为君臣之间应如同一体,共同致力于国家大事,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行为痕迹。他进一步阐述了良臣与忠臣的区别:良臣不仅能为自己赢得美名,还能让君主获得荣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而忠臣往往因为过于刚直而导致自身遭祸,甚至使君主陷入困境,最终只留下一个空洞的名声。李世民被魏徵的话深深打动,再次赏赐给他五百匹绢,表达了对这位贤臣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李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听说西域有一个胡族商人,为了珍藏一颗宝珠,竟割开自己的肉将宝珠藏入体内。这样的事情真的存在吗?”大臣们回答:“确实有这样的事。”李世民接着感慨道:“人们都知道此人爱财如命,不惜以身试险。然而,官员因受贿而触法,帝王追求奢华导致国破家亡,这些行为与胡族商人的愚蠢又有何异?”魏徵随即引用孔子的故事回应道:“鲁哀公曾对孔子说,有人健忘到搬家时会忘记带妻子。孔子答道,还有更严重的,夏桀、商纣二王便是贪恋外物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李世民深感赞同,强调他与大臣们应同心协力,相互辅助,避免成为后人耻笑的对象。
同年十月,发生了一件令李世民懊悔不已的事。瀛州刺史卢祖尚不愿前往交州任职,并多次推辞。这下激怒了李世民,他在盛怒之下下令处决了卢祖尚。事后,太宗皇帝意识到自己的决定过于草率。在一次讨论中,当被问及齐文宣帝为人如何时,魏徵讲述了齐文宣帝虽狷狂暴躁,但在面对青州长史魏恺拒绝赴任光州长史一事上,能够听从合理的意见,最终宽恕了魏恺。李世民听后反思道:“朕之前处理卢祖尚之事确实过于粗暴,不如齐文宣帝的宽容大度。”因此,李世民下令恢复了卢祖尚子孙的门荫,以此表达自己的悔意和改正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