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到了一年的清明时节。
黛玉仍是跟去年一样,早早的就在贾母那里报了备,打算去西城外的牟尼院再替贾敏做上七天七夜的法事。
这是出于孝心之举,贾母自然不会不答应。
何况这一年多来,黛玉时不时的带人出门办事,不是巡视田庄,就是到店铺里查账,没有出过任何的差错。
正因如此,贾母对这位聪慧伶俐的外孙女愈发信任和放心。
尽管黛玉年纪尚小,仅有区区八岁,但每当她着手办理正事时,那沉稳老练、有条不紊的模样,全然不似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反倒令众多成年之人都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牟尼院与京城相距不过数十里路程,加之黛玉去年已在此地居住过多日,所以对于此番出行的相关准备工作,其身旁的下人们可谓是轻车熟路,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上次跟着一起去的是王嬷嬷和雪燕,这次黛玉便带上了紫鹃和晴雯。
毕竟王嬷嬷现在也是个大忙人,许多与外面的田庄和店铺之间的联络工作,都要靠王嬷嬷去沟通和协调,因此若是再在牟尼院一住就是好几天,难免会耽误了正经的差事。
英莲倒是也想跟着黛玉一起出来散散心,见识见识牟尼院周边的风光,只是她的母亲封氏眼睛不好,身边还要留人照料,这次就还是算了。
她们母女搬入贾府之后,黛玉早就请了大夫前来给封氏看诊,只是大夫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医治封氏的眼睛,只能先调养着,不让眼疾进一步恶化罢了。
对此,封氏自己倒是早已经认命,时常跟黛玉和英莲说,此生能够跟英莲重逢,余愿已足,就算眼睛完全瞎了也算不了什么,只可惜不能好好的替黛玉做事,偿还她的恩情,因此只能靠英莲,一肩担起双份的报恩责任了。
每当这时,黛玉免不了要安慰她们母女几句,只说日后有机会一定要替封氏寻访名医,切勿过早的丧失希望。
其实红楼世界中倒还真有一些名医,像是原着中有所提及的,就是秦可卿病重的时候,冯紫英给贾珍介绍的张友士。
为了封氏的病情,黛玉也曾派人在京城里打听过他的下落,只可惜这位张大夫似乎是隐士高人,压根就没有多少人听说过他的名号。
或许只有找到冯紫英,才能够打听张友士的下落。
只不过以黛玉的身份,自然不可能贸贸然的去打听冯紫英这么一个年轻纨绔的消息,因此事情就只能暂时搁置了下来。
反正等到黛玉的修为再提高一些,就可以试着开炉炼制一些简单的丹药,到时候想要治好封氏的眼疾轻而易举,也就没必要急于一时、多生事端了。
黛玉此行轻车简从,身边的人除了紫鹃和晴雯之外,就只带了两个婆子和两个小丫头,再加上准备好的布施的财物,前后共乘坐了两辆马车,轻车熟路的离了贾府,朝西城门的方向行去。
除了两个赶车的马夫之外,一行人就全是娘子军,连一个小厮也没带。
毕竟牟尼院只接待女客,车夫小厮也只能送她们到山脚下,随后还是得打道回府,无谓再让这些人多跑一趟。
马车平稳地驶出了西城门,车轮滚滚向前,扬起一阵轻微的尘土。
车内的黛玉正静静地坐在软榻上,手中轻握着一卷书籍,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然而,就在马车行驶到半途一处略微僻静的地段时,异变突生。
只听得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呼喊声,紧接着十几道身影如鬼魅般从道路两旁窜出,瞬间将两辆马车围得水泄不通。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贾府的两名车夫大惊失色,他们原本稳健的双手此时也不禁颤抖起来,就连两腿都有些发软。
面对这群来势汹汹的不速之客,两人惊恐万分,只能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隔着车帘向里面的黛玉请示应对之策。
黛玉听到车夫的声音后,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眼眸微微眯起,一股无形的力量自她身上散发而出。
神识外放,虽然并未掀起那厚重的车帘,但外界的一切景象,已然清晰地呈现在她的脑海之中。
透过神识,黛玉看到围住马车的这些人皆是身材魁梧、肌肉发达的男子。
不过,仔细观察之下便会发现,尽管他们外表看起来孔武有力,但走起路来却是脚步虚浮、身形摇晃,显然是缺乏扎实的根基和训练。
由此可以判断,这帮人并非是什么厉害的刺客或者职业杀手,而是一群不入流的地痞流氓罢了。
见此情形,黛玉那娇美的面庞上不由得微微一哂,似笑非笑的神情中流露出一丝轻蔑之意。
然而,尚未等她开口说话,同在马车内的晴雯便已按捺不住性子,挺身而出,主动请缨道:“姑娘,让我出去好生教训教训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无胆鼠辈!”
黛玉心中自然知晓,晴雯平素里在修炼之时最为刻苦认真,其功力进展亦是颇为迅速。
想来,晴雯怕是早已盼望着能有这般一展身手的绝佳时机了。
只见此时的晴雯,身姿婀娜却又透着一股子英气,柳眉倒竖,美眸含怒,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再瞧瞧车外那十几个地痞无赖,虽人数众多,但皆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罢了。
以晴雯的本事,若是再带上后面马车里跟随的那几个身强力壮的婆子以及机灵乖巧的小丫头一同前去应对,收拾这区区十几个地痞无赖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之事。
黛玉略作思量之后,轻点螓首,表示应允,并轻声嘱咐道:“如此甚好,只是切记,能留活口的话,还是尽量将他们送交官府处置为宜,切不可滥杀无辜。”
言罢,黛玉便悠然地重新低下头去,继续翻阅手中那本精致典雅的书卷,仿佛车外即将发生的这场纷争与她毫无干系一般,再不去理会这些琐碎烦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