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田,妻子刘凤儿牵着牛走前头,沈青川扶着犁子跟在后边儿,一趟一趟来回翻耕。
两口子都是耐心又细致的人,耕过去的田,又松又软土还细。
沈小棠背着小竹篓,领着妹妹去附近小土沟旁割了些野草准备喂牛。
忙活了半日,两口子歇了好几回,不是他们嫌累不想干,而是怕牛太累受不了。
“爹,娘,你们快坐下歇歇,我来喂牛,小玉你把竹筒里的水给爹娘喝。”
“好。”小玉听话地拿出竹筒,先递给娘。
“娘,喝……水。”
刘氏揉了揉小女儿的头,接过竹筒,笑着道,“玉儿真乖。”
沈小棠抱着野草要喂牛,却被他爹拦住抢了过去。
“爹不累,喂牛的活儿还是交给爹吧,你还小,须得离牛远些,莫要被牛拱了。”
牛见生人,万一发狂拱着女儿,后悔都来不得。
“成,爹来喂吧。”
沈小棠也没和爹争,抬眸望着四亩旱田,心里盘算着,就那点姜黄当种子,其实也种不了多少田,剩下的全部用来种稻子,好像有些浪费。
要不,再种点儿红薯?
这两回去镇上,她发现镇上没有卖烤红薯的,要是她们种了红薯,将来便可以去镇上支个摊儿卖烤红薯。
红薯十分高产,耐旱又耐淹!
“爹,要不这一季咱先不种稻子了,种苞米吧,剩下的田,种半亩姜黄,再种一亩半红薯,咋样?”
沈青川微微一愣,有些疑惑。
“棠儿为啥想种苞米和红薯?可是想到了啥好主意?”
沈小棠立刻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爹,咱家人口不大,就你和娘两个大人,我和小玉人小,吃不了多少,收一季粮食交完赋税,勉强够咱吃上大半年,咱没必要全部用来种庄稼,粮食家家户户都有,谷贱伤农,粮铺卖得贵,咱却卖不上价儿。”
是啊!
一亩田也就能打个一二百斤,碰见风调雨顺的旺年,良田好一点能达到二百斤,旱田却是不能的。
即便如今有了翻车,以后旺年能达到,那也不是年年都走运的,而且还得上交赋税呢?
朝廷实行“两税法”,一亩田要交两斗米,一斗米十二斤半。
交完赋税,留下口粮,剩下的也卖不了几个钱了。
敛回思绪,沈青川又问,“棠儿说的不错,是有谷贱伤农这个理儿,下半季倒是有不少人种苞米,可种红薯又是啥道理呢?十里八乡也偶有村民种红薯,但吃的人少,大多都是拿来喂牲畜了,咱家就一头猪,割些猪草吃就够了。”
沈小棠四处望望,见附近没有村民路过,这才道,“咱可以做个炉子烤红薯,在镇上现做现卖。”
沈青川和刘氏听完都惊讶了。
刘氏满脸疑惑,“烤红薯?那能卖出去吗?”
“是啊,大家都嫌红薯面儿蒸出的窝头太黏太粘手,宁愿吃糙米都不愿意吃红薯面儿,也有人家做饭的时候在火堆里烤着吃,镇上还真没人烤了卖,在家都能烤着吃的东西,咱拿去卖能成吗?”
分家前,沈青川日日都去镇上送豆腐和鸡蛋,偶尔还留下做工帮人修房子,对镇上再了解不过,他觉得卖烤红薯这事儿有点难!
沈小棠继续给爹娘做思想工作,耐心讲。
“爹娘,我知道你们的顾虑,但我想种的红薯和大家种的不一样,大家种来吃或拿来牲畜的都是白芯儿的,我想种红芯儿的,虽说红芯儿的不如白芯儿的高产,但是烤出来的味道儿香又甜,又软又糯黄澄橙的还好看。”
听完女儿的解释,他才明白,原来女儿想种的是红芯儿的。
确实,有种红薯的人家,基本都种白芯儿的,因为高产,红芯儿的确实不多见!
女儿是个有主意的,不管是分家,还是姜黄的事儿,听女儿的都得了个好结果。
若是听女儿的,种了红芯儿的红薯拿镇上烤了卖,真不一定赚不到钱。
大不了,卖不出去,他们一家四口就吃一季红薯面儿窝头!
思考良久,沈青川终于做了决定。
“成,棠儿说种红芯儿的红薯,咱就种!”
刘氏看丈夫支持女儿,她也没意见,女儿乖巧懂事还能干,不论想干啥,那都是为了他们一家好。
一家人就该相互支持!
沈小棠看爹娘都答应了,开心不已,立刻开口叮嘱。
“爹娘,咱最中间种姜黄,红薯围着姜黄种,把苞米种最外面遮挡住,省得人家发现咱种姜黄的事儿,还有烤红薯的事儿,一定不能傻乎乎同别人讲,否则有人效仿,咱这事儿就干不成了。”
她想的这些办法,都不是长久之计,也就只能赚个一两季的钱。
想要存钱,一家人搬到镇上,一定得再想个长久的办法,稳定且一直赚钱才行。
沈青川和刘氏立刻点头答应。
“成,爹娘不说出去,就咱一家知道。”
眼看太阳毒了,两口子又耕了两圈,剩下一半准备后半日耕,便牵着牛拿着农具,领着两个女儿回家了。
等吃完晌饭,沈小棠便把存了几个月的姜黄拿出来,有些都发芽了。
她小心翼翼的把姜黄堆在院子一角,略洒了些水。
沈青川和刘氏两口子出门去耕田,让两个女儿在家歇着没让去。
翌日,田耕完了,牛也还了,刘氏在家捡苞米种子,小玉帮着一起捡,沈青川领着大女儿一起去镇上寻找红芯的红薯秧苗,准备买点回家种。
几乎是把整个镇上全转完,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卖红芯儿红薯秧苗的,一共也就只够种一亩多田的,一亩半都种不了。
沈小棠内心一喜,立刻让爹全包圆儿。
只花了十文钱!
父女俩买了些盐,又割了两斤肥肉,一起出了镇往家赶。
沈青川看女儿一路上高兴得唇角止不住上扬,连他都被带得心情大好。
“棠儿,买到红芯儿的红薯秧苗,这么开心啊?”
沈小棠浅浅一笑道,“当然啦,因为整个镇上也就只有一家卖的,也就是说极少有人种,等咱种出来拿去镇上烤着卖,就算人家想模仿跟着卖,他们也没那么多红芯儿的红薯,没人争生意,我咋能不高兴?”
毕竟,物以稀为贵,如果大家尝了都觉得好吃,自然就有人买。
不论卖多卖少,总比他们在家只种四亩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