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几年,积蓄用完,屋里能换粮的物件也陆续变卖掉。
姜大躺在空无一物的茅屋中很是饿了几天,最终还是走了出来。
他想,他不能是被饿死的。他太怕了。
抱着这种念头,姜大便进山采野菜吃,可这本就是荒山,植被不茂,野菜又能吃多久。
慢慢地,他开始每日进城乞食。
从姜大,变成了老乞姜大。
东临郡是个好地方啊,成了乞丐也饿不死。
虽饥一顿饱一顿,可也又活了四五年。
这对现已年过花甲的姜大来说,够本了。
......
思及今日是寒衣节,姜大便不打算进城了。
昨夜没有睡好,姜大醒了便也没起,陷在干草中养神。
他在想,昨夜也没能做梦,今天早些睡,夜里家人能入梦吗?
好些年了,梦都没得做。
他原能不想,可愈发人老,愈发不可抑制地想起从前。
寒衣节啊,谁能给他添寒衣。
想着想着,迷糊间又睡了过去。
再醒来已是午后,将昨日吃剩的饼子用火烤了烤,牙口不行,只能放进口中慢慢磨着吃。
吃完,坐在屋外晒晒太阳。
太阳照在人身上,好暖,暖的像灵川县的太阳。
“晒太阳好啊,晒太阳。”姜大喃喃。
不觉间,太阳西移,寒风起,邃惊觉竟已呆坐一下午。
久坐未动,起身趔趄了下,姜大停住缓了缓,才往屋内走,进去就躺进草堆。
他乞食从不多讨,中午那顿也是昨日省出来的,今晚是没得吃的。
其实近些日子,姜大越发得虚弱,他预感不久就能和家人团聚了。
于是,他也有意无意得加快进程。
......
是夜,屋外寒风大作,屋门被风吹得砰砰作响,屋内的姜大睡得很不安稳。
朦胧间,好似听见了婴儿啼哭声,混着砰砰声,很是吓人。
姜大猛然惊醒,裹紧身上的衣服,起身靠近门边,侧耳听了下门外的动静。
确实有断断续续的啼哭声,又听了会没有其他动静,便打开了门。
门打开到一半,就看见放在门边的婴儿。
姜大赶紧低下身把孩子抱起来,小心的给她紧了紧裹着的粗布,又贴在自己心口处暖着。
从姜大抱起,这孩子就不哭了。
她本也哭得断断续续,停停歇歇的,这会感受到温暖,可不就不哭了。
姜大抱着她绕着茅屋看了一圈,没发现人,不知道是早跑了还是躲起来了。
不做多想,抱着孩子进了屋。
一进屋就贴着墙边烧干草生火,给孩子烤烤火顺带看看孩子的身体状况。
没残没缺,是个女婴,就是太小太轻,都没姜大的小臂长,抱着也没有什么分量。
姜大是有两个孙子的,知道正常小娃娃该是什么样。
这孩子怕是刚出生不久,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看着孩子逐渐由青变暖的脸色,姜大长叹一口气。
“既把你扔了,怎么不扔在慈幼堂,扔在没人烟的荒山,要不是这还有间破茅屋在,不定把你扔在哪。怎么就不能给你条活路。”姜大摸摸孩子的脸,很是心疼。
女娃娃小小一坨,乖乖贴在姜大怀中,不哭不闹,轻轻呼吸着,慢慢睡了过去。
姜大不敢睡,怕一个不注意这孩子就没了。
小女婴呼吸缓,小肚子起伏也不明显,姜大就用手贴着她小肚子感受着。
实在熬不住了,靠在墙边睡了,手也没放下。
第二天,姜大早早醒了,看孩子还在睡,松了口气。
他怕孩子饿醒了哭,打算带着她进城去乞些热乎的米汤。
用衣服简单做了个小包袱,浅浅放了层松软的干草,孩子放进去后就系在了身前,随后便出门去了。
姜大现在走路很慢,卯时三刻才走进城。
还好,路上不颠簸,孩子还没醒。
姜大熟门熟路去了早集,找到了正在卖面汤的老夫妇。
以前,姜大常常来这吃面汤,量大又便宜,一吃吃了好些年。
后来没钱了,只偶尔冬天才过来讨碗热面汤喝。
老远,老夫妇也注意到了姜大,忙拿碗从锅里盛了面汤出来。
近前了发现他怀中系着包袱,两人对视一眼,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是来辞别吗?
这么老了,可怎么回去啊。
姜大没注意到他们关切的眼神,走到老妇身侧,展开包袱,将孩子露了出来。
“呀,哪里来的小娃娃。”老妇惊呼出声,从姜大怀中接过孩子。
姜大解释了来由,又请她待会给孩子喂口热汤。
老妇心疼得厉害,自然满口答应,又问他对这可怜的孩子有什么打算。
闻言,姜大深叹一口气。
“哎,我哪还能有什么打算,只盼她别走在我前头。”
这话说得人心酸,老妇顿时没了言语,轻轻拍了拍臂弯中瘦小的孩子。
等姜大吃完面汤,孩子也醒了,饿得直裹小嘴。
老妇忙拿过稍晾凉的面汤,用小勺慢慢喂着。
这孩子吃东西秀气极了,饿很了也吃得不急,一点点一点点的吞咽。
“真是个乖孩子”,围观的老汉和姜大内心感叹。
老妇喂完小碗面汤,接着又喂了些清水,站起身抱着孩子轻拍,拍着拍着孩子就又睡着了。
姜大看着又睡过去的小小女婴,心中油然生出一股劲,他想这孩子得好好活着。
这条小生命多顽强啊,她好似知道自己很孱弱,一直慢慢地慢慢积蓄着力量,哭闹这等费心力的事,她可不会做,她要好好攒着力,缓缓来。
他必得给这孩子找个好去处。
慈幼堂是不能去的,他们不会费心去养活一个容易早夭的孩子。
卖面汤的老夫妇更是不行,他们过得拮据,不能加重别人的担子。
姜大下意识间,想起了郡守文仲公。
要说整个东临郡,姜大最信重的人是谁,必是文仲公无疑。
虽说前几年郡守已致仕回乡,但没记错的话,郡守之女还在东临郡。
丹云县是郡守的治所,十年前,该女子出了好大一件事,全县震动。
那时,姜大初到丹云县,郡守家的事他必是留心的。
有人传郡守的女儿要入山学道,起先大家都只以为是污蔑。
不说没有女子会去学道的,且郡守女儿出嫁尚不足两年,当年出嫁时的盛景大家可还都记着呢,好端端学什么道呢。
传这话的人,不是害人嘛!
哪知事情闹大后,郡守府并未处理,不多久又传出郡守专为女儿在隔壁县修建了学道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