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莫紫迎来了纺织厂年底结算。办公室安排加班,莫紫每晚要深夜才回家。
家里,樊丁辰将孩子哄睡后,估算着时间下楼,骑自行车去接媳妇。莫紫每次都说不用接,樊丁辰嘴上应着明晚还来。
这让一个办公室的张姐、周姐羡慕极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买年货和礼物也不能落下。和去年一样,莫紫给娘家准备了一包桃酥、两块肥皂、一瓶油等,凑了六样,没有空着手回娘家。
过年放假第一天,樊丁辰和莫紫带着三个孩子去樊家过年。第二天,一家人去莫家。
莫家,大门开着。
莫紫提着东西走在前头,先踏进去。樊堇梨和樊堇梅手牵手走在中间。樊丁辰抱着小儿子,走在最后。
“爸、妈,过年好,新年快乐!”莫紫大声说道。
黄莉出门,先看到莫紫手上提的东西,撇撇嘴,淡淡道:“阿紫,女婿,进门坐。”
莫紫不在意亲妈的冷淡,就像打卡签到一样回娘家。
房内的小孩子听到大姨莫紫的声音,跑出来围着大姨要糖吃。每次大姨来都会给他们一把糖。甜甜的滋味可以回味很久。
冬天外套的口袋很大,莫紫从口袋里抓出一大把奶糖、水果糖,分给侄子、侄女,还有一角的小红包。
侄女莫妍收到一角红包,机灵的拔腿就往门外跑,“买摔炮!”
哗啦啦的脚步声跟在她后头,侄子们跟着往外跑。晚点红包就要被爸妈收走,摔炮没得玩了。
黄莉叫喊:“回来!吃了饭再去买!”
侄子、侄女们没有回头。这个招数他们去年就领教过了。还没上桌红包就被收走了。今年不能重蹈覆辙。
樊丁辰刚把小儿子放下来,只看到飞扬的衣角,他笑了笑。
侄子们迅速的出门,又迅速的回来,拉着樊堇梨、樊堇梅玩摔炮。这是小姨给的红包,分一点给姐姐玩。
樊堇鹤迈开步子,跟在姐姐后面,“我也要……玩……姐姐……等我……”
小孩子们一起玩耍。黄莉、莫紫、二弟妹董夏在厨房忙活,樊丁辰坐在房内和岳父、小舅子们聊天。
黄莉伸头看了看莫紫的口袋,里面空荡荡的。真的没有红包了?她心里想着。
“阿紫,爸妈的红包呢?”黄莉直接要红包。
“妈,你们的红包在辰哥那里。”莫紫说。
黄莉潋眉不快,“阿紫,不要忘了你是家里的大姐。”
背对着两人的董夏嘴角下撇,嫁了人的女儿还要给娘家送钱,婆婆这个算盘打得太精了。她虽然是受益者,但心里是看不惯婆婆的做派的。
要女儿从夫家拿东西补贴娘家,又不准自家媳妇补贴娘家。婆婆绝对是驰名双标。
午饭时间其乐融融。饭后收拾好碗筷,莫紫坐在火炉边嗑瓜子,一碗茶水放在手边,看樊丁辰打牌。
樊堇鹤在莫紫腿上坐了十分钟,就扭着身子要去找哥哥姐姐玩。比起大人的聚会,他更喜欢跟着哥哥姐姐后头跑。
院子里摔炮的声音渐渐少了。玩弹珠的趴地上,还有跳格子的、跳皮筋的。
就这样下午过去,吃了晚饭,莫紫、樊丁辰和孩子们回家。
等到人走后,黄莉在屋里打开女婿给的红包,一看两张5元。
“唉!我的财神爷真的飞走了!真是翅膀硬了……”
莫桐说:“阿紫的大女儿上小学了,家里多了开支。你就别想了。儿子都结婚了,你要那么多钱干嘛呀?”
“你……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黄莉说,“阿紫给的东西,是我一个人花了用了?还不给儿子、孙子花了。我还得不到一个好字……我太难了!”
“好了好了,别说了。大过年的,不要说这些杂七杂八的,去扫地。”莫桐摆摆手说。
回到筒子楼的家里,莫紫打开三个孩子主动上交的红包,里面放着1分钱,能买一块糖。
莫紫没有收孩子的过年红包,将1分钱放在三个孩子的手掌心,“明天拿去买糖吃。”
1977年,恢复高考。莫紫的小妹莫红通过高考回城了。五年下乡,莫红晒黑了。
莫红回城第一时间不是回家,而是来看大姐。这几年,大姐莫紫隔两个月寄钱和票下来,这让莫红的知青生活轻松许多。
至于爸爸莫桐和妈妈黄莉,自从下乡后写过信。每次来信除了开头第一句问候,下面的内容是诉苦,然后要粮食。
农村产粮,你一个小姑娘吃不了多少,多余的口粮寄回家里。家里的哥哥们有小侄子了,嫂子奶水不够,和村民换点细粮寄回家。
莫红开始还会看到最后一个字,后面大致一览就收起来。相同的话术,来来回回没有新意。
她不是大姐莫紫,妈妈一诉苦就掏心掏肺。
纺织厂大门,莫紫和莫红相见了。
莫紫记忆中的小妹要好看一点,但面前的小妹皮肤黑黄,衬得牙齿洁白,眼睛亮亮的,很瘦却十分精神。
“小红,回来就好。好好上大学,好日子在后头。”莫紫说。
“大姐,我会的。”莫紫眼眶微红说道,“我想你了。”
莫紫抱住小妹,就像抱女儿一样,拍拍背、摸摸头、揉揉耳朵,“可不能哭。你回城上大学是好事,应该高兴。晚上我陪你去看爸妈。”
“大姐,好。”莫紫小声说道。大姐的怀抱还是那样温暖,香香的。
等到下班时间,莫紫和樊丁辰碰面后,说:“小妹今天回城,我和小妹去娘家。晚上可能会一起回家。”
“你给女儿说一声,小姨来家里住几天,收拾一张床出来。”
樊丁辰点头道:“好,你们注意安全。”
厂门口,莫红看到大姐和一个男子肩并肩走着,说说笑笑。她记得姐夫的样子,挥手打招呼。
“大姐、姐夫,我在这里。”
樊丁辰笑着回应:“小红,你坐阿紫的自行车走。我不和你们一起,我去接小鹤回家。”
三人分两头走。
莫家。
莫红的归来并没有让黄莉高兴。家里没有空房间,小女儿只能和侄女挤一挤。
但是,当莫红说考上省城的师范,黄莉殷勤多了。她拉着莫红的手嘘寒问暖,热情无比。
简单的晚饭后,黄莉给莫红安排睡觉的床。曾经莫紫和莫红的房间,分成了两个隔间。两个上下床睡了6个孩子。
侄女们本来就挤着睡,莫红看不到自己的位置。莫红尴尬一笑。
莫紫说:“妈,我和小妹五年不见了,有很多话要说。不如让小妹睡我家。”
黄莉一听连忙说:“好,好,好。小红啊,家里人多,床位紧巴巴的。你大姐那里宽敞。去你大姐家凑合几天。等开学去学校,有学生宿舍。”
就这样,莫紫和莫红回到筒子楼。
201号房。
下铺收拾出来了。樊堇梅的小猫布偶、小猫枕头、小猫被子全部挪到上铺樊堇梨的床位。中铺是樊堇鹤。
洗漱后,莫紫躺在下铺。坐火车太累了,她一沾枕头就陷入梦乡,打起了呼噜。
中铺的樊堇鹤好奇的往下望,小姨睡觉好快啊。有床帘挡着,他看不到小姨打呼噜的样子。
樊丁辰推回小儿子的头,轻轻说:“小鹤睡觉了。不要在床上滚来滚去,影响小姨和姐姐睡觉。”
“爸爸,我是乖孩子,才不是你说的那样。”樊堇鹤忍不住小声回道。
莫紫从水房回来,听到呼噜声,先是一愣,家里没有人打呼噜啊。掀开下铺的床帘一看,是小妹睡着了。
记忆中,莫红不打呼噜。难道是原主记错了?
过了一会儿,呼噜声没有了。莫红的呼吸变浅。太累的情况下,睡觉会打呼噜。这两天,莫红坐火车晚上没有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