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村里没有猪肉供应,但有的是新鲜鸡蛋和家禽。
村民们都不舍得自己吃鸡蛋,反而希望用它们换些收入。
因此江波欣然借住在支书家中,一边收购一些古董瓷器,一边暗中观察张国栋(那位自称为赵寡妇外甥的可疑人物)的行踪。
秦家沟老秦家的清晨探访
清晨的秦家院子传来一阵惊喜的叫声。
“哎呀,我闺女姑爷回来了!”
秦母高兴地大喊,生怕邻居听不见,“好久没见,真是太想念你们啦。”
自从秦淮茹嫁到城里贾家之后,她的每次回访都会让秦家倍感光彩,因为在村里很少有人能嫁进城里面去。
每想起这些,秦母便掩饰不住满脸的骄傲。
“爸爸、妈妈,我和东旭回来探望你们。”
一大早刚吃过早饭,夫妻俩背上小包裹便直奔自家小院。
秦母大声招呼着,“闺女和姑爷难得来看一次,真是太开心啦。”
村子里像这样开放的院子很多,不必担心有人进出。
秦家的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夫妻两人背着行囊,穿过大门进入了熟悉的庭院。
---
这段故事通过对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描写,展现了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尤其是秦京茹与江波之间隐匿的情感纠葛及他们对周遭环境的不同应对。
此外,文中还描绘了乡村日常生活与人际互动的独特氛围。
秦家沟里的村民们都知道,老秦的女儿嫁给了城里的一个男人。
每当谈起自家女儿时,他们总是眉飞色舞,说她长相出众、性情温顺,才因此嫁进了城里享受富贵生活。
姑爷贾东旭在国营厂上班,月薪虽然只有几十块钱,在城里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对村里的人来说已经是高高在上的优越待遇了。
每逢这时,秦淮茹的母亲也倍感荣耀。
这次贾东旭来看望岳父岳母,与以往沉静不同的是,他带着一丝轻松的笑容,还特意说了:“早想找时间来呢。”
他又解释道:“因为淮茹怀孕不宜多动。”
贾东旭显得十分高兴,能在他岳母家中人面前展现出自豪的一面,这可是少见的情形。
消息一传开,全村人都知道老秦的女儿嫁入了城里过得很好。
村民见贾东旭前来串门都会很尊重、热情地招待他。
而他也十分享受这种被尊敬的感觉。
一大早村民们听到声响后就都跑到秦家门口,向秦淮茹夫妇打招呼示好。
淮茹则按部就班地和村人们聊上几句,而东旭略显严肃礼貌,只是象征性微笑并不太多言。
一边的秦京茹不耐烦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并不太赞同她姐夫为人低调寡言的做法。
老辈人都说过,话说得少的往往心里盘算是最多的,不仅让自己疲惫不堪也让周围的人跟着累,比如说她姐姐秦淮茹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形。
昨天派出所的一个警察在村子留宿的消息引起了秦京茹的好奇心。
她在琢磨着等下要编个什么借口过去看看。
“你怎么在那儿发呆呢?”
秦淮茹看到妹妹愣怔出神的样子有点不满。
“有跟你姐夫问安吗?”
秦淮茹曾有意带她去城市玩儿并帮衬她找到好的机会,但是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妹妹看不上任何安排,说话也没分寸。
这些让秦淮茹有些难堪。
于是,秦京茹只是嘟囔了声,“姐夫”
。
贾东旭报以相同温度的一个淡淡微笑作为回应。
看着人渐渐多了,秦淮茹决定展开礼物:一提到这是用奖品换来的手电筒是由于东旭工作表现突出得到厂里认可的时候,全家都非常欣喜。
父母都表示对手电筒爱不释手,夸赞女婿孝顺体贴。
“还有桃酥,”
秦淮茹继续说道,“东旭工厂节日发给我们的。”
秦母满面堆着笑容接过来,但感觉手中之物过于轻盈,并不似原本期待般重量足,不免产生了些许疑惑。
她小心翼翼地掀开盖子,扫了一眼后赶紧重新合上。
秦母的脸色略显不佳。
只见这糕点盒子里根本没有装满,只有不到半盒的桃酥。
还好她反应快,及时把盖子扣上了。
旁边已经有几位眼睛尖的人看到了这一幕,便打趣道:“呦,二婶,我刚看到这盒子里没装满啊。”
又有人说,“淮茹,难不成你家遭了耗子?”
秦淮茹连忙解释道:“嗨,哪儿的话,是昨天棒梗嘴馋叼了一块,被他奶奶看到了,非要揍他。
费了好大的劲才劝住了。”
提起这件事,秦淮茹的眼中闪过一丝愠怒。
这些桃酥原本是用来在娘家撑场面的,回头还能带些回城,帮补家用。
这段时间过得紧巴巴,连续为贾张氏和棒梗付了看病的钱,每天吃不饱已成了常态。
本来说好的让秦淮茹带着这些桃酥回娘家,谁知半夜里贾张氏竟然偷吃了几块,剩下的不知道藏哪里去了。
一路上贾东旭提着盒子都没察觉,直到到了村口才发现点心少了,气得秦淮茹牙痒痒。
仔细一想,难怪早上贾张氏连粥都喝不下。
秦淮茹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带回了家中。
秦母收下了那半盒点心,虽然脸上不太高兴,但听闻是自家外孙吃掉了,也就勉强能接受了,毕竟不能在外人面前让女儿和女婿难堪。
“淮茹,这次回来打算住两天吗?”
秦淮茹看了看贾东旭说道:“我们傍晚就回去了。”
“妈,你忘记了吧?东旭厂里只休息一天,明天还要上班呢。”
秦淮茹补充道。
秦母拍了拍额头,“对呀,我又给忘了。”
秦母故意调侃:“我还以为你现在住在城里大房子里,看不上咱这土炕呢!”
她在说“大房子”
时特别大声,生怕邻居们听不到。
果然,大家开始七嘴八舌:
“这城里的房子,别说过夜,我见都没见过。”
“确实啊,还是淮茹福气好呢。”
这时有人轻轻推了推秦京茹问道,“对了,京茹去过吧,京茹,城里的房子怎么样?有咱堂屋那么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