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便迈入了九月。
今日对于李诗意家来说可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大妹要去公社小学上学了。
天刚蒙蒙亮,李诗意就已经起床开始准备早饭。
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不一会儿,一顿早餐就做好了。
接着,李诗意走到孩子们的床边,叫孩子们起床。
几个小家伙睡眼惺忪,迷迷糊糊地洗漱完后坐到桌前吃起了早饭。
等大家都填饱肚子,李诗意仔细地帮大妹整理好书包背在肩上,然后一家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公社小学走去。
与此同时,在小学里等待多时的张启瑶一看到李诗意领着孩子们出现,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去。
“诗意姐,你们可算来啦!”
李诗意也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
张启瑶热情地带着李诗意一家来到教务处办理入学手续。
一切就绪之后,她牵着大妹的手走进了属于她们的教室。
这个教室里汇聚了来自附近好几个生产队的适龄儿童。
原本李诗意心里还有些担忧,害怕大妹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挤。
然而当她往教室里张望时,发现居然有好几个都是自家大队熟悉的小脸。
如此一来,她心中悬着的那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同学们,这位就是咱们班新来的同学——张文锦!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新同学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来!”
伴随着张启瑶热情洋溢地介绍,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噼里啪啦的掌声。
此刻,张家大队的那几个小孩子更是毫在座位上冲着大妹挤眉弄眼,甚至有孩子拍拍旁边的空位,示意待会可以和她一起坐。
李诗意原本还有些担忧,看到眼前这一幕后,她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毕竟在此之前,她常常叮嘱孩子们带上糖果一同出去玩耍,而同村的那些小朋友被糖衣炮弹轰炸后,早就对自己孩子不再排斥。
见到这样有趣的场景,李诗意不禁微微一笑,彻底打消了心中最后的一丝顾虑。
于是,她放心地领着另外两个小家伙转身离去。
如今大妹已经开始上学读书了,李诗意不敢再将年纪尚小的二妹和三弟独自留在家中。
毕竟剩下的两个孩子还太小了,思来想去,今后无论走到哪儿,恐怕都得像现在这般时刻把他俩带在身边。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地区,压根儿就没有幼儿园。
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通常要等到五六岁时,才会被家长直接送往小学读一年级。
要是能有个幼儿园就好了,那样的话,李诗意便能顺理成章地把二妹也送去了。
不是说她不想带孩子,实在是平时忙,没有别人能帮着看孩子,她实在不放心。
而且孩子送往幼儿园,接受老师的培训,有时候比自己说的更有用。
看来,还是得多存点钱,有条件搬去城里生活,毕竟在农村,连个幼儿园都没有,在城里,为了照顾双职工家庭,是建有幼儿园的。
当她们返回张家大队的时候,时间尚早。
抬头看看天空中的太阳,估摸一下大概也就是上午九点钟左右的样子。
既然时间还算充裕,李诗意便决定趁着这会儿功夫,带上孩子们前往山坡那边的田地里,抓紧完成今日份的劳作任务。
李诗意领着两个孩子来到打猪草的空地。
这时候,正在忙碌的张小花抬起头,见李诗意来了,开心地跟她打招呼。
“三婶你来啦,今天怎么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来啦?大妹呢?”
李诗意微微一笑,伸手轻轻拉过身旁的二妹,语气温柔地说道:“小玉啊,快告诉小花姐姐,你大姐这会儿干啥去啦?”
她有意锻炼一下二妹的勇气,之前的二妹实在太内向了,虽然这段时间几个孩子都自信了不少,但是二妹还是比较腼腆。
二妹似乎有些胆怯,她本能地紧紧抱住李诗意的大腿,将半个身子都躲藏在了李诗意的身后。
然而,当她看到李诗意那满含鼓励与期待的目光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勇气。
最终,她微微抬起头,用略带稚嫩却清晰的声音回答道:“姐姐读书去了。”
说完这句话后,二妹像是想起了早上妈妈对她说过的那些话,眼睛突然变得亮晶晶的,紧接着又开心地补充道:“妈妈还说了,等我再长大一些,也会送我去读书呢!”
张小花听完二妹的话,原本充满好奇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
她不由自主地低下头,看着脚下的草地,真好,三婶送大妹去读书了,要是我也能读书该有多好啊……
然而,她心里非常清楚,这件事情压根儿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奶奶巴不得她在家里干活,而妈妈只关心弟弟,又怎会舍得花钱送她去上学呢?
李诗意见到这番情景,心中自然明了她此时此刻的想法。
瞧着眼前这个身型单薄的小女孩,低垂着脑袋,一副怯懦畏缩的模样,简直像极了从前的大妹和二妹。
可即便如此,她就算有再多的同情,终究也是爱莫能助。
毕竟这是别人家的家务事,她实在不好插手干预。
而且徐兰花和张大嫂这种人,别说送小花去读书了,就算铁蛋儿,也是天天在家里疯玩,他们压根没有送孩子读书的意识。
无奈之下,李诗意唯有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张小花的头顶,柔声说道:“你每天下午的时候,可以来我们家玩儿哦。三婶这段时间里都会在家教弟弟妹妹们认字写字呢,你过来一起学学,能识字总是好的。”
“谢谢三婶!”
张小花一听,原本有些黯淡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
虽说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去学校里正儿八经地读书,但能够跟着三婶认字,对她来说已然是一件非常幸运且令人满足的事情了。
然而此时的张小花并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机会,却在数十年后的某一天,成为了她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当她回首儿时岁月时,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激之情。
如果没有三婶当年教她认字、写字,或许她的命运将会截然不同。
站在一旁的李诗意一直注视着张小花那张因兴奋而微微扬起的小脸,突然间,她注意到张小花瘦弱的脸上,竟然有着好几道清晰可见的指印。
“谁打你了?”
李诗意气愤地问道,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究竟是谁如此狠心,竟会对这么一个小孩子下此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