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领导很快到来,试验也跟着开始,把发动机启动后,秦淦西拉着周益民一起打麦子。
电动打谷机不用踩,只要双手抓着麦秆,像打水稻一样,将麦穗放到滚筒上,滚筒就会把小麦颗粒打下来,打下来的麦子从尾部那根管子里喷出来,落入摆好的箩筐里。
半个小时后,这片土地的麦子全部打完。
面对走过来的各级领导,周益民哈哈笑道:“各位领导,这打谷机好,不但省力,效率比普通打谷机的三倍还多,这样可以少百分之七十的精壮壮劳力。我们大队的大部分男劳力都去炼钢铁了,正愁秋收缺人,有这样的打谷机,我一点也不愁了,哈哈。”
他的话,完全就是在帮秦淦西吹嘘。
待他们把麦秸放到一旁后,秦淦西开着今天组装的拖拉机,拖着今天组装的旋耕机,一块梯土一块梯土地整。
看着他整地的速度,曾经看过他整地的两位记者脸上露出惊容。
快多了,这次整地的速度比上次快多了。
这片梯土有莫约两亩,除去最上面的几块实在太窄,拖拉机进不去,总共只用了半个小时。
他们怕秦淦西应付了事,还拿尺子进行现场查验,结果还是有正常的五寸剩,最浅的一处也有四寸五。
和周益民信服效率一样,他们也信服了秦淦西这个小组所制造出来的机器。
听了两位记者和周益民的有关讲述,曾副省最后做了现场讲话。
大意是秦淦西的农业机械研究小组,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精神激励下,所研制的机械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发展地方工业问题的意见》的内容,湖湘省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些机械生产出来,为国家的农业机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掌声过后,各级领导又和秦淦西的小组一一握手,然后才离开。
两位记者没有走,拉着秦淦西和小组成员席地而坐。
廖祚祥老师也没有走,他和周益民等人陪着他们席地而坐。
半月之前才采访过,很多情况他们都很清楚,所以只问了这两种产品的情况。
得知他们小组上周曾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了解最迫切需要的机械,他们惊讶了。
惊讶过后,他们也讲述了一些他们曾经了解到的情况。
听着他们讲述的一些情况,秦淦西脑中出现了新的产品研发方向。
聊天结束后,央日报的郭记者笑着说:“淦西同学,你这新机械发明得很及时,昨天央日报才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你就有产品配合了。”
秦淦西哈哈一笑,“那真是赶巧了。我只是希望能利用科学,在外国最强的领域超过他们。有了这些机械,地可以更多,这样可以更多产,国家很快会富强起来。”
郭记者笑着说:“你这话说得好。”
两位记者离开后,廖祚祥拉着秦淦西,把学校近期有关他们的情况告诉他,要小组成员做好准备。
其实就是九月一日新生开学的时候,包括他们小组在内的很多研究小组会得到表彰,他们这个小组还选为获奖发言代表。
秦淦西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并把张立维作为发言人给推上去,并当即和他们四个说了。
其他三人没一点意见,他是班长,又是学生会干部,他来发言最合适。
秦淦西不得不感叹,这时候的人还是很单纯的。
在这样的利益面前,没人争着抢着出镜,只讲适不适合。
秦淦西如果自己想上台,那是谁也争不过的,毕竟他是组长,方向和主结构设计都是他提出来的,但他不想出这个名,因为他的名气已经够大了。
虽然大家的名字都上了央日报和省日报,但只有他的照片上去了,所以这样的名气就不能争。
廖祚祥得到确定的回信后也走了,留下秦淦西五人和周益民五人打扫战场。
周益民他们五个人把旋耕机拆下来,然后挂上车厢,把旋耕机、三百多斤小麦和帆布装进去;秦淦西等五人则把电动打谷机拆解装进车厢里。
然后,两台拖拉机一前一后驶向仓库。
看到秦淦西的车没有去仓库,而是直接驶向学校,周益民连忙跳下来,冲到车子的前面。
秦淦西被他这样的行为吓了一大跳,幸好操作熟练,不然心里一慌撞上去了。
“淦西老弟,各位老弟,晚餐我已经安排好了,你们得吃了再走。”
秦淦西应道:“老哥,不要这样吧。”
张立维等人也帮腔,说已经吃了三顿,都不好意思再吃了。
周益民很坚决,说即使请个普通的匠人,做这么多事,起码应该管一天的饭,还说不吃是看不起农民。
他都这么说了,张立维马上就答应了,说一天都在劳动,身上很不舒服,到学校洗完澡再来。
得到他们的答复,周益民这才满意地放行。
都上升到社会分工的对立了,张立维不敢不答应。
秦淦西却心中好笑,这个周益民的话术,可后世完全有得一比。
也是,没有这种机灵劲,他也当不上大队长。
张立维虽然是学生会干部,但在这样的老江湖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洗完澡后,秦淦西五人直接来到周益民家里,饭已经煮好,菜也已经切好,就等炒了。
他们一到,他媳妇马上开炒。
香味飘出后,那四个人也来了。
吃饭的时候,他家老太太和他媳妇没有上桌,看到秦淦西问她们两人怎么不来吃饭,周益民回应,现在还不到晚饭时间,她们会和小孩一起吃。
秦淦西这才确定,他家没有女人不上桌这一说。
这顿饭吃得很慢,拖的时间很长。
吃饭期间,秦淦西继续问他们五个,哪些作业是最需要人多的。
他们讲出了很多细节,其中以周益民讲的最切合实际。
秦淦西在前世看到过太多的农业机械,也知道凭现阶段的工业水平,很多东西只能是想象,根本造不出来。
他们讲完后,周益民又问了秦淦西关于大棚种植蔬菜的情况,比之前问得更加详细。
秦淦西没有装作很精通的样子,而是“估计”“可能”“应该”说了一大堆,但如果把他讲的实施下去,比较原始的大棚还是可以建起来的,反季节蔬菜也会有不错的产出。
吃完饭后,他们一行没有回学校,而是来到江边,在江边坐着聊了几个小时,顺便把下一阶段的计划定下来,还是开发两个产品:手工播种机械和动力播种机械。
等差不多要熄灯时,他们才往宿舍走,回到宿舍时,熄灯已有五分钟。
简单洗洗上床后,秦淦西收了三亩地的花生,然后又种了三亩;收了五亩地的荞麦,又种了四亩,剩下的一亩种小麦,上次在今天所收割麦地里拔的小麦也成熟了。
上次只拔了十根小麦,收下来的麦子根本用不了一亩地,但他不想种那么多荞麦,而是想多种小麦,所以宁愿空九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