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的黄河,往日里浊浪排空、波涛汹涌,此刻却被这股彻骨的严寒紧紧束缚。
二十四日这天,天色阴沉得仿若一块巨大的铅板,沉甸甸地压向大地,仿佛伸手便能触碰到。
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意,冷得仿佛能将世间万物瞬间冻结。
黄河水面的温度急剧下降,河中的水汽在狂风的抽打下迅速凝结,河面上的波浪先是泛起一层晶莹的薄冰,随后冰面迅速蔓延,从河心向着两岸扩张。
层层叠叠的冰凌相互挤压、碰撞,发出沉闷而又清脆的声响,恰似在奏响一曲雄浑壮烈的大自然冰之乐章。
在黄河的北岸,起义军的营地中,气氛紧张而又亢奋。
李自成身披一件破旧却整洁的棉衣,衣角在风中猎猎作响,他剑眉紧锁,深邃的眼眸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身旁,高迎祥双手抱胸,神色冷峻,张献忠则摸着下巴,脸上挂着一丝狡黠的笑容。
一众首领站在营帐外,望着封冻的黄河,心中都清楚,改变命运的时刻或许就要来临。
“这是天赐良机!”李自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官军肯定想不到我们会在此时渡河,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突破黄河天险!”
他的脸颊被寒风吹得通红,可眼中的炽热仿若能将这冬日的严寒彻底驱散。
高迎祥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沉声道:“没错,事不宜迟,立刻准备渡河!”
张献忠咧嘴一笑,笑声中满是豪迈:“哼,那些官军还在做着美梦,等我们过了黄河,他们就知道厉害了!”
起义军迅速行动起来。士兵们三两成群,脚步匆匆地从附近的村庄收集门板,他们扛着沉重的门板在寒风中穿梭,呼出的热气瞬间化作一团团白雾。
回到营地后,他们将门板小心翼翼地铺在冰面上,每一块门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随后又在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土,以增加摩擦力,防止马匹滑倒。
“大家动作快点,注意安全!”一位身材魁梧的将领大声喊道,声音在寒风中传得很远,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士兵们分成三路,有序地准备渡河。骑兵们牵着高大健壮的战马,轻轻拍打着马脖子,口中喃喃细语,安抚着有些不安的马匹。
战马似乎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不安地刨着蹄子,喷出的热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
此时,在黄河对岸的河南渑池县境,明河南防河中军官袁大权还浑然不知起义军即将到来。
他的营地中,士兵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巡逻的士兵脚步匆匆,恨不得一步就跨回温暖的营帐。
“这鬼天气,冷得要命。”一个士兵抱怨道,缩着脖子,双手不停地搓着,“也不知道那些起义军在干什么,这么冷的天,应该不会有什么动静吧。”
“别废话了,赶紧巡逻完回去。”另一个士兵催促道,眼神中满是不耐。
而在起义军这边,一切准备就绪。李自成一马当先,跨上一匹矫健的黑马,手中挥舞着马鞭,大声喊道:“兄弟们,跟我冲!”
随着一声令下,起义军如同汹涌的潮水般向黄河对岸冲去。马蹄声如雷,踏在铺着土的门板上,溅起阵阵尘土。
冰面上的寒气透过鞋底,直钻士兵们的脚底,但他们心中的热血却在熊熊燃烧,对自由和胜利的渴望让他们忘却了寒冷。
在渡河的过程中,有一些士兵不小心滑倒,但他们迅速爬起来,顾不上拍打身上的尘土,继续前进。
有的战马因为冰面太滑,失足摔倒,士兵们立刻冲过去,扶起战马,重新踏上征程。
“快!快!别掉队!”将领们不断地催促着,声音中带着焦急和兴奋。
起义军的先锋部队很快就到达了黄河对岸。
袁大权得知起义军渡河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手中的茶盏“啪”的一声掉落在地。
“怎么可能?黄河封冻了?他们怎么会突然渡河?”他慌乱地喊道,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快,集结部队,准备迎战!”
袁大权仓促集结起部队,带着士兵们冲向起义军登陆的地点。
然而,他的部队还没有完全集结完毕,起义军就已经如猛虎般扑了过来。
“杀!”起义军呐喊着,冲向官军。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愤怒和坚定的光芒,手中的武器闪烁着寒光。
袁大权试图组织抵抗,但他的士兵们被起义军的突然袭击打得措手不及,士气低落。在起义军的猛烈攻击下,官军节节败退。
“顶住!给我顶住!”袁大权大声喊道,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刀,试图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起义军的喊杀声淹没。
但一切都无济于事,起义军的攻势越来越猛。
李自成挥舞着大刀,冲入官军的阵营,如入无人之境。
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致命的力量,官军士兵纷纷倒下。
“袁大权,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李自成看到了袁大权,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他拍马冲了过去。
袁大权惊恐地看着李自成,想要逃跑,但已经来不及了。
李自成的大刀狠狠地砍了下来,袁大权惨叫一声,倒在了血泊中。
起义军欢呼着,他们成功地突破了黄河天险,击毙了袁大权。
后续的起义军部队源源不断地渡过黄河,与先头部队会合。
“我们成功了!”张献忠兴奋地喊道,他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笑声在旷野中回荡。
高迎祥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地说:“这是我们的转折点,从此,我们将在更广阔的天地中驰骋!”
起义军主力就这样一举突破了黄河天险,把明政府调来的重兵甩在了后面。
他们在河南渑池县境的马蹄窝、野猪鼻等地站稳了脚跟。
消息传到明政府,朝廷上下一片震惊。
崇祯皇帝大发雷霆,将朝堂上的奏折狠狠摔在地上,斥责各地官员无能。
“这么重要的防线,竟然被贼寇轻易突破!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崇祯皇帝愤怒地咆哮着,脸上青筋暴起。
各地官员纷纷上表请罪,同时开始重新部署兵力,试图围剿起义军。
但起义军已经如脱缰的野马,在更广阔的地面上往来驰骋。
他们所到之处,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许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眼中噙着泪水,接过起义军发放的粮食,他们被起义军的义举所感动。
不少年轻力壮的百姓,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毅然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
而明政府则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在起义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
此后,起义军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断转战,他们灵活运用战术,时而化整为零,隐藏于山林之间,时而又迅速集结,对官军发起猛烈攻击。
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推翻明朝统治的核心力量。
而突破黄河天险这一事件,也成为了明末农民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被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