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说出了问题的关键,王氏沉默半晌,也咂摸出些其中的道理。
她终于也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娘娘所说,求皇上给宝玉指一位郡主吧。”
说完她又急忙补了一句,“但是一定要给宝玉挑一个脾气样貌都是一等一的郡主啊!
对了对了,还得要嫁妆多的才行。
你又不是不知道,将来若分了家,公中的财产咱们是分不到多少的。
你大伯娘那个人,我最了解不过了。
看起来公道,那不过是在老太太面前演戏呢。
你看将来等分家的时候,她才不会顾念手足之情呢。”
元春虽不觉得方氏会那样薄情,但是今天尚公主一事她已经没听母亲的了,这等子小事上,也就不要再反驳她了。
于是王氏提什么条件,元春都先点头应了下来。
最后王氏倒觉得,虽说不能尚公主,但若是由皇上赐婚,能娶个郡主回来也是不错的。
锦瑟真是听得又气又好笑,这王夫人真得是异想天开啊。
她真当皇宫是她家啊,想要公主不成就要郡主,好像她那个宝贝儿子有多优秀似的。
锦瑟这些年在宫里什么样的青年才俊没有见过啊,贵妃娘娘这个弟弟她也是见过一两次的。
虽然样貌还算出众,但是各方面条件胜过他的人可太多了。
又过了一会,锦瑟听见元春在屋里叫她,忙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面带微笑地走了进去。
元春说道:“时间也差不多了,劳烦你把我母亲送出宫吧。”
锦瑟笑着应了下来,将王氏带出了凤藻宫。
送了走王氏,锦瑟回到凤栖宫,详详细细地把刚才听到的那些话学给罗皇后听。
罗皇后听得直皱眉头,这个王氏倒真敢想啊。
居然还想让她儿子尚公主,而且还大公主不行,二公主也是可以的。
她这是做什么千秋大梦呢!
罗皇后对她的三个女儿各个都宝贝的很,特别是大公主,毕竟是第一个孩子,说是掌上明珠也不为过。
一个小小的国公府二房的嫡次子,居然还敢肖想大公主。
罗皇后真得是气到不想说话。
锦瑟看着罗氏拧紧的眉头,“还好贵妃娘娘是个明白的,当场就把她拒绝了。
只不过这王夫人还是不死心,还退而求其次要皇上赐个郡主呢。”
罗皇后冷笑一声,“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要不是看在元春的面子上,罗皇后恨不能让李湛挑个最丑最刁蛮的郡主赐给她弟弟。
你娘不是想让你尚郡主嘛,那就给你挑个“最好”的。
只不过若真是那样,以后她和元春倒不好见面了。
更何况,人家当时可是真心把一个儿子送给自己了。
所以看在元春的面子上,罗皇后也不能将事情做得太难看。
但是这王氏说话真得是太气人,而且听起来也十分贪婪。
不仅要个模样一等一的郡主,还要嫁妆多的。
她当她儿子是什么香饽饽吗?
锦瑟在一旁说道:“我听皇贵妃那语气,怕是会为了她弟弟去求个郡主的。
毕竟都那样拒绝王夫人要尚公主的要求了。
说不定等她生产之后,就会以此邀功来求皇上呢。”
罗皇后想想锦瑟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等到元春平安生产,不管男女,皇上肯定都是极为高兴的。
若是元春趁着皇上心情好,提出这样的要求,也不是不可能。
今天如果不是听说了王氏肖想女儿的消息,罗皇后倒也无所谓皇上将谁赐婚给宝玉。
但是今日这事,着实是触到了她的逆鳞。
尔等小民,竟然也敢如此肖想自己的女儿。
罗皇后皱着眉头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了一户人家。
镇国公牛家。
他们家二房的二姑娘,仍待字闺中。
这个女孩子自己是见过的,模样自是不必说,算得上数一数二了。
过年那会,镇国公夫人进宫来,言语中还暗示想要与北静王府上联姻。
当时自己还私下问过这个姑娘的脾气秉性,若真是个好的,倒是也可以和皇上商量商量,要不要做成这桩亲事。
毕竟水淙当初就是太上皇赐婚的,她弟弟水溶,也该享此殊荣。
结果打听回来的消息虽然说得婉转含蓄,却也听得出对这位姑娘德行的评价不高。
听闻也是个厉害刁蛮的主儿,颇有些心计。
当时罗氏还感慨,这样标致的姑娘,没想到却是这样的人品,竟有些可惜了。
但是现在想来,这样的姑娘,不是正适合王氏那样的婆婆嘛。
这样一个会算计的婆婆,也就只有这样的儿媳妇才不会被她欺负吧。
如此一想,这倒还真是桩天造地设的好姻缘。
王氏不是说要个模样好的嘛,这牛二姑娘的样貌绝对没得挑。
至于她说的嫁妆多多,既然是宫里赐婚,自己倒是不介意好人做到底,给那牛二姑娘添些嫁妆的。
既全了元春的面子,对镇国公夫人来说也是难得的脸面。
而且平心而论,他们家是荣国公,人家牛家是镇国公。
元春的弟弟是二房嫡次子,牛二姑娘是二房嫡长女,倒是般配的很。
这才真得能叫做,门当户对。
即便是元春,听说赐婚了这样的人家,她也挑不出任何的不是来。
想好了人选,罗皇后嘴角挑起,缓缓露出个微笑。
没几天就到了端阳节,这阵子宝钗一直让莺儿留心着怡红院里的动静。
自上次听说怡红院要了那能酸掉牙的杏子之后,听说又陆陆续续要过几次。
宝钗是不信一个正常人能这么爱吃这种东西的。
她越发觉得玉钏儿八成是有了。
只是她不知道这是姨妈允许的,还是玉钏儿私自的行为。
按理说,没有哪户人家正头奶奶还没进门呢,倒先生出个庶子来。
虽然母亲说她已经和姨妈提过自己同宝玉之间的事情了,但是两人毕竟不是当着自己的面说的。
之后姨妈也没有对自己有任何不同以往的表示,所以她自是没有办法直接去问姨妈宝玉房里的玉钏儿是不是有了身子。
就在宝钗暗自焦灼之时,端阳节的到来,倒给了她一个好机会。
因为宝钗自打出生就带了胎毒,所以从小与药为伍,多多少少也看了些医书。
她从自己的书架上找出一本《唐本草》,隐约记得里面好像是有关于使妇人流产的方子。
宝钗细细翻看,果然让她找了出来。
只需简单几味草药配置,若是妇人有孕且长时间闻到这种气味,容易导致滑胎、早产。
特别是对于孕初期的妇人,更为有效。
宝钗急忙让莺儿把药配齐,两个人一起赶着缝制了十数个香囊。
而其中那个花开并蒂的,就是专门送给玉钏儿的,里面填塞的就是这种可以导致妇人滑胎的草药。
宝钗想着,若是她真得有了,那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这个孩子弄没。
宝玉在自己进门之前有个通房也就罢了,若再生出个庶子庶女来,她可真是不能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