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时候,她确实是要和王氏站在一边来说服儿子的。
“你媳妇说的没错。
这种事情都是那等子无聊的人想出来的。
吴家虽不算门第显赫,却也是老老实实的官宦人家。
这吴三更是一表人才,配咱们家三丫头再合适不过了。
你二人是她的父母双亲,虽然这门亲事是我看中的,却也要你们点了头才好。”
“母亲的眼光哪里有错呢?”王氏连忙说道。
虽然她心里觉得老太太也是老糊涂了,才会给探春选个有“克妻”名头的丈夫。
但她本就不希望探春嫁得好。
如此一来,既在贾母面前卖了好,又能让探春嫁的不如意,岂不是一举两得嘛。
所以王氏也坚决要把这门亲事给做成了。
贾政虽然还略有不满,但是既然母亲和妻子难得意见如此统一,他觉得倒也不是非要反对。
只不过,赵姨娘那里若是知道了,怕是又会同他闹上一场。
想到这里,贾政有些头疼。
“既然如此,那就请这吴家登门来提亲吧。
只要三丫头嫁过去过得好,我自是也没什么好说的。”
贾母点点头,看来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如今她的这些孙子孙女里面,也就探春一个让她操心的。
惜春的亲事将来自有方氏把关,她是一百个放心的。
所以探春这事儿一定,她觉得心中一块大石也落了地。
贾政如今每晚都宿在赵姨娘那里,她毕竟是探春的亲娘,所以老太太给探春说的这门亲事,还是知会她一声为好。
于是贾政就把这件事同她详细说了。
果然,赵姨娘在听说男方如今已经二十有四时也是好奇地问道:“为何条件这样好,到了这个年纪还未婚配?”
贾政只得实话实说,而赵姨娘一听眉毛就竖了起来。
她刚想发火,又想起来贾政是个吃软不吃硬的,立刻红了眼圈,往贾政怀里一偎。
“老爷可要给三丫头做主啊。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嫁给一个‘克妻’的人呐。
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贾政已经应了贾母,如今又怎能反悔?
他只好柔声劝道:“这不过都是世人闲来胡说的事情,怎能当真呢?
再说了,你还信不过母亲吗?
她老人家的眼光一向是顶好的,不然当年也不会选了你来伺候我啊。”
赵姨娘一听这话,又想起来两人年轻时一个当少爷,一个当贴身丫鬟时的那些往事。
一时间也不再去想探春的亲事了,偎在贾政怀里,不一会,两人就滚到一处去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得多。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吴贾两家就走完了六礼中的纳彩、问名、纳吉,只等着男方备好聘礼后过来纳征了。
探春也想不到自己的亲事居然能这样顺利就定了下来。
在吴家合过八字后,她亲自来到暖香坞,给贾母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头。
“我知道老太太疼我我才能有今天。
吴家是姑姑和老太太给我看中的人家,定是个好的。
您放心,探春将来嫁过去,定不会丢了贾家的脸。”
贾母素来对这几个孙女也是爱的。
她见探春这般,也跟着掉了几滴眼泪。
“四丫头,快扶你姐姐起来说话!”
惜春笑着过去将探春扶起。
贾母叹道:“我知道你们几个丫头都是好的。
你若是托生在太太肚子里,说不定也能像你林姐姐那般嫁个王爷呢。
只不过……
你放心,这吴家你姑姑是极熟的,将来你若是受了委屈,尽管去找她,让她上门说理去!”
这话说得探春和惜春都笑了起来。
探春偎依在贾母身边,“您放心,两口子过日子,哪里有不受委屈的呢。
只要他是个知冷知热的人,我定会同他好好过日子的。”
三月初九,吴家送了聘礼上门,和黛玉当年自是不能比,但却也抬了满满当当十八抬过来,和迎春出嫁时的聘礼规格是相当的。
探春已经极为满意了。
因为吴宣年纪已经不小了,便将婚期定在了这一年的十月十三。
如今,就只剩下帮着探春准备嫁妆了。
一想到还要为一个庶女准备嫁妆,王氏的心简直就像是要被割肉一般,疼得都要滴下血来。
但是之前荣国府是有例可循的,嫁女儿的嫁妆不少于两千两。
虽然现在分了家,但是依然要遵循府上的规矩。
宝钗是她的大儿媳妇,又是她嫡亲的外甥女,分家后,王氏自是找了宝钗协助她理家。
这次准备嫁妆的事儿,她就交给宝钗去做了。
但只给了她一千两的银子,却要置办出两千两的嫁妆来,无异于给宝钗出了个难题。
其实王氏心中还有个小算盘,宝钗可是薛家的姑娘啊,若是不称手了,岂能不向薛家求助?
到时候,另外一千两的嫁妆可不就补上了嘛。
只不过宝钗远比王氏要聪明,她家本就开有当铺,铺子里有不少值钱的死当。
她只花了很少的钱,就拿来了价值很高的东西,最后倒还真用一千两的银子置办出了两千两的嫁妆。
王氏一见可高兴坏了,这个儿媳妇果然没娶错。
婆媳二人坐在一起清点探春的嫁妆时,王氏对宝钗赞不绝口。
“还得是我们宝钗,不愧是皇商家养出来的闺女。
真得是太会精打细算,太会办事儿了。
将来我这府里偌大的家业交到你的手上,娘真的是很放心了。”
宝钗抿嘴一笑,以前尚不觉得,现在她是有儿子的人了,再看府上这些家业时,感觉自然不一样了。
她可不是为了自己争,而是为了她的葵哥儿。
这婆媳二人正开心着呢,只见莺儿过来说道:“太太,奶奶,刚听说怡红院那边请大夫了,不知道是谁病了。”
王氏心里一惊,生怕是宝玉有事,连忙说道:“走,快过去看看。”
两人急匆匆地赶到了怡红院。
就在她二人刚走进院子时,就听见厢房里传出一声“赏,快赏!”
这是宝玉的声音,宝钗一下子就明白了,只怕八成是牛晓绮有了好消息。
其实她也想到了,这次搬家,她给宝玉的那只荷包多半不会再原封放回来。
只不过宝钗觉得,既然上次牛晓绮怀孕后能因为前期嗅入药物导致胎像不好,那这次即便她侥幸有了,想必也是生不下来的。
所以宝钗也就再没采取什么措施,没想到,还真得让她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