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筒施工或其他矿山作业中,“片帮”是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变形、破坏而脱落的现象。具体来说,当矿层被采出后,采空区顶板岩层内会出现悬空,其压力便转移到煤壁上,使煤壁承受的压力增加,形成增压区。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一部分煤被压碎并挤向采空区,这就是片帮现象。
片帮常常与冒顶现象同时发生,冒顶是顶板失控而自行冒落的现象。二者合称为“冒顶片帮”,容易造成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中的坍塌事故,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不同的煤层条件(如硬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地质构造发育情况等)会导致不同工作面煤壁片帮的形式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在采煤工作面采高较高、煤质松软、煤层节理发育以及节理与煤壁平行等情况下,容易发生片帮事故;而在薄煤层、煤质坚硬的工作面则片帮现象较少。
因此,在井筒施工或矿山作业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片帮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施工中,片帮具体表现为矿井作业面或巷道侧壁的煤岩体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并最终脱落。以下是关于片帮表现的详细解释:
煤壁受压变形:当矿层被采出后,采空区顶板岩层内出现悬空,其压力转移到煤壁上,使煤壁承受的压力增加。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煤壁开始受压变形。
煤体破碎脱落:随着压力的持续作用,煤壁的一部分被压碎,这些被压碎的煤体会被挤压至采空区,形成片帮现象。脱落的煤块大小不等,有时可能非常大,甚至影响到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巷道断面变化:片帮会导致巷道断面逐渐变宽,因为脱落的煤体会占据原本的空间。同时,巷道的压力也会逐渐增大,增加了巷道坍塌的风险。
支架受损:如果巷道两帮侧压力大,可能会把支架柱腿压坏。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片帮和巷道坍塌。此外,如果巷道两帮煤岩松软,支架背帮不严密,或者有淋水等情况,也可能引发片帮。
恶性循环:煤壁片帮后,空顶距会增大,这可能导致端面漏冒,进一步恶化顶板条件。恶化的顶板条件又会导致支架接顶差、受力不均等问题,容易引起支架部件损坏。这种恶性循环会使设备无法发挥其生产潜能,并构成安全生产的巨大隐患。
因此,在井筒施工或其他矿山作业中,应密切关注煤壁和巷道侧壁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支护措施以防止片帮的发生。同时,加强顶板管理、地质勘探等工作也是预防片帮的重要手段。
在矿井作业中,片帮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不合理的采矿方法、采掘顺序、凿岩爆破以及支架放顶等作业方式都可能导致片帮事故的发生。此外,顶板管理不善,如支护不及时或支护方式不当,也可能加剧片帮的风险。
缺乏有效支护:支护是防止巷道或采场围岩失稳的重要措施。如果支护方式不当、支护不及时或者缺少支架,都可能导致煤壁受压变形并最终脱落,形成片帮。特别是在遇到岩石情况变坏,如有断层破碎带时,如果不及时加以支护,更易引发片帮事故。
地质条件变化:矿体开采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巷道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当遇到断层、裂隙等特殊地质构造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就可能导致煤壁受力不均而发生片帮。
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矿井作业中,全面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至关重要。然而,一些工作人员可能由于疏忽大意或缺乏经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片帮风险。这包括浮石处理不当、安全检查不全面等问题,都可能为片帮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片帮事故的发生。例如,不按设计开拓和开采、乱采滥挖等行为会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局部巷道或采场支护不及时或不规范会降低巷道的稳定性;爆破震动影响也可能对巷道侧壁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要预防矿井作业中的片帮事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加强顶板管理、提供有效支护、密切关注地质条件变化、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等。同时,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和施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