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微笑着,迈步向黛玉走去,率先开口道:“小姑娘好本事,不知师承何人?”
他用的是神识传音,周围的人同样听不见。
黛玉见老者能看到隐身的自己,心中暗暗吃惊,但面上却不动声色。
她微微俯身见礼,略带恭敬地也以神识回答道:“前辈过奖了,晚辈只是略尽绵薄之力,不足挂齿。”
她不敢说这场飞来横祸本就因她而起,但她已交待木灵,注意今日街上小摊小贩的损失,之后悄悄送上赔偿。
那些被惊马和行人撞飞的货物,有一个算一个,都换算成银钱,给予弥补,总不能让他们吃亏不是。
黛玉避开了师承的问题。
问就是:她也不知道。
难道让她说,是自学成才?
那老者闻言,哈哈一笑,道:“小姑娘不必过谦,能驾驭如此神奇的精灵,修行必已有小成,岂能以皮毛论之?”
黛玉以往生活中的关注点与现在大相径庭。
其实她现在对自己的修为也没底,只是在来京途中遭遇了几次刺杀,以及后来与暗影绝杀的对决中,隐隐觉得,自己的修为,在武林中,恐难逢敌手了。
但到底没对上过真正的修行之人,她还真心里没底。
如今遇到这位老者,她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一片新的天地。
那老者见街道上行人渐多,此时已到了午时,正是人们赶回家吃饭的时候,便举手邀请道:“小姑娘可有兴趣与老朽共饮一杯清茶,聊聊这世间的奇闻异事?”
黛玉心中一动,她知道这老者绝非等闲之辈,或许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关于修行的线索。
但,父亲还在不远处的马车上等待,黛玉一时有些为难。
她略一思忖,终是试探着问道:“前辈与钦天监的尹大人可有渊源?”
老者一愣,爽朗地哈哈一笑道:“小姑娘认识我那不成器的侄儿?贫道道号清风,现钦天监监正,正是贫道出家前的小侄儿,怎么,小姑娘认识?”
黛玉证实了心中所想,心里反而踏实下来。
她正要应下,突然反应过来老者刚刚报的道号“清风”。
清风道长,清虚真人,都带个“清”字,莫非……这两人之间还有什么关联不成?
心中有了疑惑,黛玉便微微一笑,道:“就是今早,与尹监正和清虚真人,都有过一面之缘。”
清风道长目光异彩连闪,笑道:“清虚正是贫道的师兄,贫道也正是因为他,才走上了修道一途,为此,还曾惹得家中长辈不快。你在哪里见到他们的,那二人是不是看上去很不对付?”
黛玉诚实地摇头:“当时在陛下的御书房,晚辈倒未看出他们有何针锋相对之处。”
既是尹监正的叔叔,黛玉也就再无意遮掩。
她指着不远处的马车邀请道:“晚辈姓林,是与父亲一起来的,前辈若不弃,不若随我们一起到我家喝杯清茶?”
清风道长哈哈一笑,爽快地答应了:“好,那就打扰了。”
黛玉见他答应,心中一喜。
想到这次或许能从清风道长身上,得到更多关于修行的信息,她就兴奋。
她带着木灵和火灵,引着清风道长,向马车走去。
马车上,林如海见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径直上了马车,心中一惊,刚想出声询问,就听耳边响起女儿的清脆嗓音:“父亲,这位是清风道长,是尹监正的叔叔,也是清虚真人的师弟,女儿邀他一起回府,有事请教。”
随着黛玉话落,黛玉的身影也同时在马车里现形。
林如海一听,急忙从马车中央的小几上,拿起两个茶杯,将刚刚等待期间泡好的茶一一倒上,热情地邀请清风道长品尝。
马车内,茶香袅袅,三人围坐一起。
清风道长一边品茶,一边打量着黛玉,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林姑娘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修为,更难得的是有一颗济世之心,林大人有福,生了个好女儿啊!”清风道长不住口地夸赞。
林如海近段时间,已听过不少类似的溢美之词,闻言很有经验地谦虚道:“道长过奖,她小孩儿家家的,不过玩闹罢了。令侄尹监正,才真是年轻有为,堪称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呀!”
他嘴里谦虚着,但如果能同时收一收眼里的得意之色,那就显得更真诚了。
几人一路寒喧,马车辘辘地向墨竹巷林府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