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林小羽的战略布局与朝堂风云
在许昌的丞相府内,林小羽伫立在巨大的沙盘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代表着天下九州的山川河流与城郭模型。室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棱角分明却又带着几分疲惫的脸庞。
此时的局势,宛如一团乱麻却又暗藏玄机。蜀汉在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虽偏居一隅,但国力稳固,军民齐心,对曹魏边境不时侵扰,以图拓展生存空间;东吴凭借长江天险,水军纵横,孙权老谋深算,在与曹魏的对峙中亦有自己的盘算,时而联魏抗蜀,时而观望自保。而曹魏内部,随着势力的扩张和连年征战,各方利益集团矛盾渐显,既有旧臣对林小羽这外来者心怀芥蒂,又有新兴势力急于在乱世中争得一席之地,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林小羽深知,当下最紧迫的是整合内部力量,强化军事指挥体系,以应对外部的军事压力和朝堂的权力纷争。他轻咳一声,打破了室内的寂静,对着身后待命的一众将领和谋士说道:“如今,我军兵强马壮,但调度指挥若不能统一协调,便如一盘散沙。孤欲设立军事都督府,统一调配各地兵马粮草,诸公以为如何?”
谋士郭嘉率先出列,拱手道:“丞相此举英明。然都督之位责任重大,需德才兼备、威望素着者方能胜任,否则恐难以服众。”其余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目光却在室内游移,各自打着心思,猜测着这都督之位的可能人选。
林小羽微微颔首,心中早有思量:“孤意属张辽张文远,其智勇双全,威震逍遥津,麾下将士皆为精锐,且为人忠义,必能不负所托。”此言一出,室内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张辽资历尚浅,难以压服那些老将;有人则担心张辽手握重兵,会威胁到丞相的权威。
老将徐晃站出来,抱拳道:“丞相,张辽将军虽勇猛善战,但都督之职关乎全局,末将以为曹仁将军更为合适。曹仁将军乃宗室重臣,久历战阵,经验丰富,且在军中威望颇高,可保万无一失。”
林小羽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料到会有此争议,却也并不慌张。他缓缓踱步,目光扫过众人:“曹仁将军自是忠勇可嘉,但如今战场形势多变,需有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之将领掌军。张辽将军擅长奇袭突击,战术灵活多变,正符合当下我军之战略需求。再者,孤用人唯才,不论资历出身,只要能为我大魏立下战功,皆可委以重任。”
见林小羽心意已决,众人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多言。林小羽随即颁布政令,任命张辽为军事都督,总领全国兵马调度,并责令各部门全力配合,违令者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的纷争也并未因军事布局的初步确定而平息。以荀彧为首的旧臣集团,对林小羽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深感忧虑。这些新政旨在削弱世家大族的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提拔寒门子弟,触动了旧臣们的根本利益。
一日朝会,荀彧出班奏道:“丞相,近日所行新政,诸多士家子弟报国无门,长此以往,恐寒了天下士人之心,还望丞相斟酌。”他言辞恳切,眼中却透着几分坚定与执着。
林小羽神色平静地看着荀彧,心中对这位曹魏肱股之臣既敬重又无奈。他深知荀彧一心维护汉室正统与世家利益,但在这乱世之中,若不破旧立新,曹魏又何来足够的力量统一天下,结束这纷争不休的局面?
“文若公,孤亦知你心系社稷,但如今世族豪强兼并土地,隐匿人口,致使国家赋税减少,兵源匮乏。若不加以整治,我大魏如何能在这乱世中长久立足?孤推行新政,亦是为了大魏的长治久安,还望文若公能理解孤的苦心。”林小羽语重心长地说道。
荀彧微微摇头,叹道:“丞相,天下动荡已久,当以宽仁治之,徐徐图之,而非激进变革,以免引发内乱。”
朝堂之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新臣旧吏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林小羽目光冷峻地注视着这一切,他知道,这场关于权力与利益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曹魏政权的内部分裂。
为了缓和矛盾,林小羽决定采取分化瓦解与恩威并施的策略。他私下召见荀彧,与他彻夜长谈,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和对未来天下局势的规划,承诺在新政推行过程中会尽量兼顾各方利益,保留世家大族的部分特权,同时也希望荀彧能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安抚旧臣,共同为曹魏的兴盛而努力。
荀彧沉默良久,最终被林小羽的诚意和远见所打动,虽未完全认同新政,但也表示会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林小羽的工作,避免朝堂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解决了内部朝堂纷争的初步危机后,林小羽将注意力重新转向军事方面。张辽走马上任后,迅速对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加强了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并根据林小羽制定的战略方针,开始对蜀汉和东吴的边境防线进行试探性攻击,收集情报,寻找敌人的防御漏洞。
蜀汉方面,诸葛亮得知曹魏军事部署的变动后,立刻加强了祁山一线的防御,并派马谡前往街亭镇守,以防止曹魏大军的突袭。同时,他还秘密联络东吴孙权,商讨再次联合抗曹之事,试图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打乱曹魏的战略布局。
东吴孙权在权衡利弊后,表面上答应诸葛亮的联盟请求,暗中却在观望局势,等待着最佳的出手时机。他深知,在这场三方博弈中,保存自身实力才是首要任务,只有在曹魏和蜀汉两败俱伤时,东吴才能坐收渔翁之利。
林小羽洞察到了蜀汉和东吴之间微妙的关系,他决定利用这一点,采取离间计,破坏两国的联盟。他派遣密使前往东吴,散布谣言,称蜀汉欲在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暗中算计东吴,企图在击败曹魏后吞并东吴。同时,又在蜀汉边境故意泄露一些虚假的军事计划,让蜀汉对东吴产生猜忌。
这一招果然奏效,蜀汉和东吴之间的联盟出现了裂痕,双方互相猜忌,军事行动变得犹豫不决。林小羽抓住这一时机,命令张辽率领精锐部队突袭蜀汉的陇西地区,试图切断蜀汉与西域的联系,削弱其经济和军事补给能力。
张辽领命后,率领大军星夜兼程,绕过蜀汉的主力防线,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陇西。陇西守将猝不及防,虽拼死抵抗,但在张辽的猛烈攻击下,防线逐渐崩溃。然而,就在曹魏大军即将取得重大战果之时,蜀汉名将赵云率领援军赶到,与张辽在陇西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
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曹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曹军将士纷纷落马。张辽见状,亲自率军迎战赵云,两人枪来戟往,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林小羽在许昌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当得知赵云出现并扭转了陇西的局势后,他并未感到沮丧,反而对这位蜀汉名将的勇猛和军事才能赞赏有加。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每一场战争的胜负都难以预料,重要的是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战略部署。
于是,林小羽传令张辽,让他暂且退兵,保存实力,避免与赵云的军队陷入长期的消耗战。同时,他开始重新审视蜀汉的军事力量和防御体系,寻找新的突破点。
回到许昌后,张辽向林小羽详细汇报了陇西之战的经过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林小羽与张辽及一众谋士共同商讨对策,经过多日的研究和分析,他们制定了一个更为详细和周密的战略计划:一方面,加强对蜀汉和东吴的情报收集工作,利用间谍和细作渗透到敌人内部,获取更多的军事机密和政治情报;另一方面,在国内大力发展经济,推行屯田制,增加粮食产量,为长期战争做好物资储备。同时,继续分化蜀汉和东吴的联盟关系,寻找机会各个击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羽全身心地投入到政务和军事筹备中。他亲自巡视各地屯田情况,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赋税,使得曹魏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在军事上,他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将领,如邓艾、钟会等,为军队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对军队的装备和战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提升了曹军的战斗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在林小羽的治理下逐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内部朝堂纷争得到了暂时的缓和,各方势力在林小羽的掌控下逐渐趋于平衡;军事上,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战略调整,曹军的实力不断提升,对蜀汉和东吴的军事压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林小羽清楚地知道,天下尚未统一,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和挑战。但他坚信,只要自己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不断调整战略布局,顺应时势,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结束这乱世的纷争,开创一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