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这么不解风情?刘忠和众人都定睛看去,原来是高顺自己!
“将军!高顺惭愧,带领着200身经百战的边军精锐,把仗打成那个样子,怎么敢说取胜呢?高顺领军无方,又怎么敢奢求军司马一职呢?”
“哎!赢了就是赢了,军中无戏言,我又怎么能出尔反尔?再说那新军也是本将训练多日,你一时大意,错估了战斗力,也是情有可原。更何况你当时在必败的局面下力挽狂澜,反败为胜,连皇帝陛下也是认可的!”刘忠说到这里,突然收起了笑容:“军司马一职非你莫属,这是军令!”
“喏!”高顺单膝跪地,十分激动的喊道。他没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边军屯长,没想到来刘忠麾下没多久,寸功未立就成了一营之军司马。这都多亏了刘忠的赏识!听说刘将军是从近2000边军之中,一眼相中了自己,把自己挑选到了麾下。这种大恩大德,何以为报啊!
“末将谢将军提拔!”高顺强忍住泪水,他知道自己这条命从此算是卖给刘将军了。“高顺必肝脑涂地,以报主公大恩!”
听高顺称自己为主公,刘忠大喜。高顺和赵云不同,当时赵云跟随自己,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而高顺是投身报效,认了自己做主公。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这就意味着高顺以后必须忠诚于刘忠,一旦背弃是会被主流社会唾弃的。
东汉是二元主君制,也就是说对于士人和官吏来说,他们有两个效忠对象,一个自然是皇帝陛下,第二个就是效忠于自己的长官。属吏对于自己的长官或者恩主怀有特殊的忠诚和义务感。他们会以臣僚自居,视自己的长官为“君”!有时候他们对于自己的长官的忠诚度甚至不亚于对皇帝的忠诚。
高顺是刘忠简拔于微末之中,高顺自认为是刘忠属吏,认刘忠做了主公,这是皇帝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其实所谓的二元主君制,就是皇帝对于豪族、地方势力的一种妥协。
高顺一句主公出口,在这个道德观还没有完全崩塌的时代,也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刘忠可以给高顺最大的信任。
“快快请起!”刘忠直接从主座上跳了起来,直接走到高顺面前,双手把住高顺的手臂,将高顺从地上扶了起来。“孝义快快请起!(三国中并没有提到高顺的字,这里作者自己起一个)今得孝义,乃天助我也!”
“主公!”陡然从小小屯长登上军司马之位,高顺的心已经彻底被刘忠俘虏,此时无论刘忠做什么,高顺都觉得是刘忠礼贤下士,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此时见刘忠亲自搀扶自己,眼圈一红又要跪下行礼,被刘忠紧紧拉住才算作罢。
既然论功行赏,就不能只赏高顺。更何况高顺后来,却后来居上,成为西园下军营刘忠之外的第二人。对于赵顺、王二毛等一帮老人,也必须安抚和赏赐。刘忠来自后世,自然知道雨露均沾才是驭人之道
“赵顺!”刘忠回到主位坐定。
“主公!”见高顺认李忠做主公,赵顺心中就已经后悔了: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认刘忠做主公呢?白白让高顺这厮抢了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以前刘忠也没当中郎将啊!
听赵顺喊自己主公,刘忠稍微有点意外,没想到高顺带来的示范效应这么大。
“赵顺,本次演习,你率200新军死战不退,功劳不小。本将就提拔你做个军侯,以后专管训练新兵如何?”通过这次演习,刘忠也看出之前跟着自己的这一帮人,忠心固然可嘉,但是能力上确实有点不足。如果还坚持让他们掌管战兵,无论对自己还是军队来说,都是大患,于是决定让他们慢慢退出战兵,去管理新兵训练之类的杂务。但是待遇、职位、级别还是给足,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谢主公!”赵顺通过这次演习,也认识到自己在指挥战斗上确实有很大的欠缺。如果当时自己和高顺易地而处的话,高顺绝对会以碾压之势取得胜利。演习之后赵顺也一直在考虑自己何去何从,如今听刘忠让自己专管训练,还提了军侯,自然是满心欢喜。
“皇帝陛下赏赐的锦绢黄金等物,本将一文不取,统统分给诸位将士。还有那些御赐的酒肉,让军士们放开吃喝。我们升官,也要让兄弟们发财嘛!”
“主公英明!”高顺是最能和士卒同甘共苦的,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刘忠的决定。
“主公英明!”
“将军英明!”
……
很快,全营的士卒都知道了刘忠的决定,一个个都十分感念刘忠的恩德,对于刘忠的忠诚度更高了。
也因为这次演习,刘忠成了洛阳城里的名人,也成了世家大族、高官豪强的目标。毕竟刘忠麾下下军营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是大家亲眼所见。能把刘忠合作或者拉入自己的家族阵营,在这洛阳城中就有了更多的本钱。
刘忠在穿越过来之前,就是纵横酒桌的豪杰。应付起各种各样的局,自然是游刃有余。
对何进,就是大将军总掌天下兵马,若有差遣,刘忠焉敢不从?只是我这西园下军营乃天子亲军,归上军营校尉蹇硕差遣,刘忠实在身不由己!
对于袁绍,就是袁家四世三公、海内人望,刘忠慕名已久,今日一见,足慰平生!你我同为西园校尉,相互扶持,效忠朝廷本就是应有之义,袁将军何须再提?
……
反正是见了无数人,聊了无数事,刘忠就是左一句忠君报国,右一句解民倒悬。一个承诺未给,一句实在话没说,反而捞了不少好处,下军营的兵家钱粮都要比其他营好很多。
当然,刘忠做的最多的还是进宫面见皇帝。皇帝多年沉迷酒色,如今身子骨越发不济了。如何能够确保在自己驾崩之后,刘协能够顺利继位,成了皇帝最关心的问题。
刘宏虽然信任赵云和刘忠,但两人毕竟是外官,他最信任的人还是蹇硕!一切事情还是以蹇硕为主。刘忠知道后来蹇硕败给了何进,虽然自己有信心改变历史,但心里还是非常的不踏实。然而此时又不能和蹇硕争权,免得皇帝怀疑自己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