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方向,郑九这票人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郑九的带领下,一帮临时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击杀对手的效率奇高,无论遇到的战团是大是小,一概一拥而上,几息之间便解决战斗,动手晚的,连根毛都捞不到。
有了郑九做刀尖,似乎每个人都成了战场杀神,就连从来都没杀过鸡的两名振威营同伴也尝试了一把手刃仇寇的快感。
鲜血溅出来的时候,激动的连刀都差点没握住。
当然,也不是每次都那么顺利。
有罗刹将领注意到了郑九这股力量,立刻调集一支超过二十人的骑队猛冲过来,马队未到,便箭若飞蝗,罗刹人的骑射本领也不差。
立刻有数人中箭倒地,郑九知道厉害,直接将手中的朴刀掷了出去,冲在最前方的罗刹骑军躲之不及,当即应声落马。
朴刀虽钝,但份量重,砸断此人几根骨头不在话下。
紧接着郑九便从同伴手里抢下近一人高的陌刀,双臂横握,刀身平摆,矮身迎向骑队,砍马腿。
陌刀手对付骑军最犀利的战法便是充分利用陌刀的刀长、刃利、背宽的特点,斩断对手马腿。
双手横推是一片,反手回扫同样是一片,只要气力足够大,开了双刃的陌刀便无往不利。
郑九一口气连推数丈远,罗刹骑军接二连三的翻倒在地,战马痛苦的悲鸣声似乎为这支小小的骑队敲响了丧钟。
虽然郑九自己肩头也中了一刀,但他一路横推已然抢了先机,后面冲上的骑军收势不住,不是跟着翻倒,便是踩踏着同伴前冲,骑队一下乱了套。
身后原本被吓住的乌合之众也有几个狠角色,有便宜不占岂非王八蛋?
一个个嗷嗷叫着冲上去对着狼狈翻滚的罗刹人就是一通乱劈乱砍,更多的乌合之众反应过来,打顺风仗的潜质便是瞪圆了血红的眼珠子哇哇狂叫。
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帮拎着杂乱武器的散兵游勇居然在很短的时间里灭掉了一支成建制的骑队。
那名罗刹将军被气的暴跳如雷,但身边已无可派之人,立刻命令传令兵吹响长螺,召集人手。
然而,郑九这帮人已经杀向了别处。
原本几十人的小群体在这混乱的战场上犹如一叶孤舟,浪奔浪涌随波逐流,可是很快,这片孤舟便渐渐成了大船。
这艘大船在胶着如泥塘的战场上不停的冲散对手,解救自己人,从最初的几十人,几百人,猛增到了上千人。
大周历史上从未有过一支如此杂乱的千人队,其中有府军,有郡兵,还有边军,可谓鱼龙混杂,他们没有千户大人发号施令,只有一个年轻的愣头青冲在最前方,身侧紧跟着两名粗豪的大汉。
愣头青冲向哪里,两名大汉便紧紧跟着去哪里。
这两名大汉,一个出自北府军骁骑营,叫李飞,另一个是边关大将史文冲的侍卫长张林松,皆有万夫不挡之勇。
这三人的身影异常醒目,每个人都知道眼睛看向哪里,前方紧跟着哪位袍泽。
郑九没有想到,那位有心拉他入伙的、第一个死在战场的南府军新兵,其抱团活命的话在他身上应验了。
“小兄弟,好本事!东北方向百丈开外,那里最热闹,敢不敢闯一闯?”李飞边跑边喘着粗气道。
“罗刹人骑军用尽了吧?”郑九所答非所问。
“小兄弟好眼力,罗刹人三批冲锋,一万五千骑全部耗在这里了,哈哈,没冲得动我们……”
张林松接话,哈哈大笑,可笑了一半便笑不下去了,看着随处可见的死尸,多半都是大周的兵卒,实在太惨了。
以五千骑外加四万悍卒才堪堪挡住对方的一万五千骑军,而且还并不占优势,代价太大了。
没奈何,大周本身就不擅骑战,军队中骑军也偏少,再加上几股势力瓜分就显得更少了,只能拿步卒的性命去填补这一弱势。
人命不值钱呀。
李飞和张林松几乎不约而同的在心里慨叹,郑九虽不如二人了解大周军情,但也看出了端倪,近五万人对付对方的一万五千人都如此吃力,后续的仗还怎么打?
不是战法情报上有问题,就是内部出了状况。
以多打少,自己的主帅汾阳王都被人给围困了,这种局面如不扭转,此仗多半要输,莫要看后方还留有四万人马,前军一旦崩溃,你就是再有四万人也难以扭转兵败如山倒的颓势。
此战的指挥者大有问题!
三军统帅薛临岳也知道自己的指挥出了大问题,可就算抓秃了自己的胡子眉毛,他也无法解决,后方的四万东府军,他根本指挥不动。
四府军之中,实力最强的东府军名义上属于皇帝李戴士本人直管,可实际控制权却在五皇子李希手上。
李希并非太子,手中却握有重要兵权,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可没人敢触这块霉头,因为萃华宗的仙人们不喜汾阳王李辉,而是看重李希。
这便是薛临岳在北胜关面临的最大难题。
无解。
甚至可能……
薛临岳简直不敢去往下细想,之前在中军大帐中那仙人与公主殿下的对话,虽然听着和蔼可亲,可端倪已经非常明显了。
率人拼命冲杀的郑九哪里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只是李飞二人的话让他忽然变得执着起来,如果不尽快救出被围的汾阳王,此战必败。
一支千人队,在数万人的战场上显得微不足道,可它在混乱中前行的异常坚决,就非常显眼了。
不仅罗刹国的指挥者看到了,周人的高级将领也看到了,甚至天上的仙人们的也在饶有兴致的看着这群颇有些意外的乌合之众。
包围圈外围立刻有两支数百人规模的骑队被抽调出来,一左一右冲向那群乌合之众。
这一回,李飞和张林松冲在了前面,同样一左一右,人手一把陌刀,这种兵器二人玩儿了有好几年了,可在郑九面前,他们还是自惭形秽,只是郑九已经拼的太久了,总要有人替一替。
更重要的是,二人急着救主,就算拼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他们知道郑九年龄虽小,但一定是武道世家出身,这种高手不可多得,留在最关键的时候才能发挥巨大作用。
真正的武道高手很少有人从军,受不得管束,而且往往出身于隐世大世家,根本看不上那点可怜的俸禄,只有少数耐不住性子的被朝廷显贵或皇族聘为供奉,那银子高的吓人。
像郑九这种另类、又如此年轻,必然是哪个大世家让其出来历练的,只是如此历练方式也过于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