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布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时不时还看向刘潜这边。
看着王凌贱兮兮的奸笑,刘潜就知道这家伙没安什么好心。
不过他也没有太过在意,他的注意力还是在怎么破题上。
如果按照史书记载,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汗国和元朝的历代皇帝都被mImI地埋葬在漠北的启辇谷,即使像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大都逝世后,也还是会将其运往漠北草原。
一直以来,这个神秘的启辇谷,只有一个名称,并没有留下准确的位置。
成吉思汗是葬在了启辇谷这个地方,会不会就像字面上的意思一样,陵墓是在叫做启辇谷的山谷之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启辇谷这3个字还是从蒙古文字中翻译过来的。
一般翻译要么是根据原文意思进行翻译,要么就是根据字面读音翻译。
正常情况下,拿人名和地名来说,英语翻译成中文,或者中文翻译成英文,大多是按音译。
如果是按音译的话,就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启辇谷就是一座山谷。
其实,假设启辇谷真是一座山谷,那也未必就好找,因为漠北山实在是太多了。
即使在狼居胥山脉,其细分的山也是数不胜数。
如果临近的两座以上的山即能形成山谷的话,那狼居胥山脉的山谷也是多如牛毛。
从名字上看不出什么端倪的话,只能从其他角度来推测了。
大夏国古代帝王陵墓好多都是生前就开建了,比如秦王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陵园营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了。
也有按照惯例统一葬在皇家陵园,比如明十三陵。
这些陵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位置为世人所知,而且不会很偏僻。
多少人费尽心思寻找成吉思汗陵,到头来都是白费力气,其位置必然是人迹罕至,由此推断其可能在狼居胥山脉核心区域附近。
目前他们的位置还是在狼居胥山脉外围,要确定准确还为时尚早。
所以,从刘潜的角度来看,就只能先往大山深处走,看能否在行进的过程中有所新的发现。
当然,海日古和吉达或许会有更有价值的线索。
差不多1个小时之后,海日古和吉达才回到众人身边。
王凌急不可耐地问:“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海日古呵呵一笑,捋了捋自己的花白大胡子说:“老头子我年纪大了,好多事情记不得了,刚刚跟吉达聊了聊才想起一些事情来。”
“啥事情?有线索啦?”王凌面色一喜,连忙问道。
海日古微微一怔,一脸古怪之色地看着王凌。
王凌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赶紧解释说:“千万别误会,我这个人就是性子比较急,一有什么事就想着早点把他干完。”
刘潜看得有点无语,千万不要被这家伙搞得此地无银三百两,那样就麻烦了。
片刻之后,海日古继续说:“我们祖传的风水秘术记载了各种各样勘择风水宝地的方法,虽然上面没有关于成吉思汗陵墓的半点记录,但是按照老祖宗的说法,这些风水秘术的创始人就是耶律楚材,我想勘择成吉思汗陵墓的思路应该也在其中。”
“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大概知道密码的破译方法,不过需要破译的对象具体在哪里,我们还需要一番探究。”吉达也接过话说。
似乎在与父亲海日古印证之后,他的信心大增。
“那下一步我们要往哪走,是不是有了明确的方向?”绍布好奇地问,虽然不懂,不过也激起了他对风水之术的兴趣。
“关于成吉思汗雄韬伟略的传说,我们国人基本上耳熟能详。在很久以前,我还听别人谈起过,成吉思汗去世时曾说要让他的陵墓永远不让世人知道。如果要达到密葬的效果,按理说陵墓的地点肯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我们先往大山深处走走,也许到了某个地方我们就会有惊人的发现。”
不管是海日古心中已经有了方向但却故意不明说,还是的确没有明确的目标地,他的下一步思路倒是与刘潜高度吻合的。
没有了汽车,全凭马和骆驼的脚力,加上山区复杂多变的地形,他们的行程不算快,不过总体还是比较顺利。
路上,他们经过了几座敖包,海日古给他们科普了一番。
许多人一听说敖包,可能就会以为是蒙古包。
其实,真正的敖包看起来就是一个大石堆,就像国内有“土地庙”“山神庙”等建筑,敖包也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祭祀场所。
漠北在以前主要以蒙古包为住所,因为材料的缺乏以及游牧的生活方式都使得以前很少修建庙宇,因此用石头堆积起来的敖包就承担着“神灵载体”的任务,祭祀敖包就是祭祀神灵。
除了作为“神灵”载体,因为堆得高,在草原上还起到了灯塔指路的作用。
一路上,除了敖包之外,还有两样东西是刘潜他们没怎么见过的。
一样是石堆墓,另一样是鹿石。
石堆墓不同于敖包,敖包一般是用石头、石块垒起来的,但也有用土堆起来的,一般呈圆形,顶端植有柳树枝条或者榆树枝条,还插有“玛尼杆”,形状有点像烽火台,比较显眼。
石堆墓则是在墓地之上用石头堆积成一定形状,简单一点的则是用几块石板搭建一下,并没有统一的范式,石堆一般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
如果不是海日古主动告诉他们,那些石头堆是石头墓,他们根本就不会把一堆石头跟墓葬联系起来。
而鹿石,本身也是石头,顾名思义就是刻着鹿的石头,然而这个称谓还只是一个统称。
有很多鹿石上既没有鹿的图案,也没有任何与鹿有关的标识,但也叫鹿石。
鹿石是指一些四面体的或者圆形的石柱和石板,上面雕刻着各式图形,这些图形包括各种动物、古代兵器以及其他器物的图形,其中主要以鹿的形状为主,因此这些文化遗存被称为鹿石。
鹿是在许多古老神话中是圣兽,被认为是前往来世的引渡者。
鹿体现了大自然的精神,成为这些游牧民族泛灵信仰的象征,鹿石被认为是用来表现沟通天、地与人联系的立状石刻,将它立于墓地除有崇拜纪念意义外,还能起到“巫术”的作用。
相传鹿石能够让亡者的灵魂得以升天,以免成为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