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二姑娘为何会因为沈氏要手抄本而把自己搞得可怜兮兮的,还有那日送书的情景,以及她与贺知环言语间的机锋。
她甚至怀疑原本这主仆二人送书给她,不是想卖个好交朋友,而是想趁机设下什么陷阱陷害她。
只是如今连书都丢了,贺知环与孟家的婚事也有了变故,再去追究也没什么意思了。
想当初送这书的香草也不在了,她当初为了谨慎起见,还特意在问琴面前演了一出戏呢。
想到这个,她又把书翻到了曾经被茶水泼湿的地方,陷入沉思。
心想,这本书留在手里始终是个炸弹,她得想个办法怎么把这书处置了。
至少不能留在明面上,让人一眼察觉。
不过往好的方面想,那本书丢了,问琴看不到摸不着,也就不能做对比,哪里能够知道丢的那本同她当时在青芜院看到的那本不一样?
即便是放在内书房里,被姨父或者世子表哥翻阅过,他们也瞧不出来什么,毕竟那处被问琴用茶水泼湿晕染开了的字迹,她原样在那本手抄上又来了一遍。
当时为了做旧又为了保持那个小瑕疵,她可是废了一番苦功夫的。
想到这里,她不禁嘴角露出笑意。
果然,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在关键时刻,都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救自己一命。
大概是她这会儿看这本书异常顺眼,连带着她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她脸上的笑容慢慢扩大,原来这就是孤本里藏着的秘密啊。
花思蓉此刻不得不承认,那本珍藏在书房的书丢了,她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不过,这样重要的秘密,为何侯府愿意拿去与孟家分享?
如果是因为孟家是侯府的亲家,可与侯府有姻亲关系的家族这样多,为何偏偏是孟家呢?
花思蓉觉得有必要抽个时间,找贺知珠套套话,说不定就能找到蛛丝马迹。
再说沈氏离开了福寿堂,没有回逸梅园,而是直接去了贺知珠的院子。
她把屋子里伺候的下人全部赶了出去,盯着贺知珠一言不发。
贺知珠:“阿娘,你作甚这样看着我?”
沈氏面色不太好,“辛玉成为何会出现在女眷那边的?”
贺知珠装糊涂,“辛玉成是谁?
啊,好像是今日救了二姐姐的穷书生。他出现在哪里,女儿怎么知道,阿娘莫不是糊涂了。”
沈氏斜了一眼贺知珠,“我是你亲娘,在我面前,你不必装模作样。
你不想再嫁给姓辛的,我双手赞同。可你自己都不愿跳的火坑,为何要推给你二姐姐?”
“还有你兄长,竟然也纵着你胡闹,今日可是他的大婚,他也不怕搞出些事情来,影响了婚后的福气。”
贺知珠瘪嘴,“阿娘说我就说我,怪哥哥作甚么。”
沈氏最看重这个儿子,“没有你在背后怂恿,你哥哥会请一个刚结识不久的穷书生?
没有你在背后怂恿,辛玉成能混到女眷那头去?”
“你老实说,找你二姐姐的那个丫头是不是你安排的?”沈氏盯着贺知珠明显有些心虚的神色,心里直觉咯噔一声。
虽然之前心里隐隐有所猜测,可现在确定了,心里竟有些犯凉。
她猛地又想起一件事来,“你三婶子家那个亲戚,叫曾珂的,他最后喊冤说收到了蓉丫头的书信,那书信,是不是你的手笔?”
沈氏一直关注着贺知珠的神色变化,她的一颗心如坠冰窖,说话都有些心气儿不足,“我以为曾珂就是不服气,才那样喊冤。谁知道,他还真有冤屈呢。”
贺知珠不服气,“哼,就三婶家那两个亲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三婶子和曾珂本就有心算计,我不过是又往上头添了一把火。”
沈氏看着贺知珠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可有落下什么把柄?”
贺知珠脸有得色,“没有,曾珂不是说的那书信被他毁了嘛。”
沈氏怒视,“你怎么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万一以后被拆穿,落得个构陷姐妹的坏名声,可怎么是好。
贺知珠很有把握,“因为曾珂知道那根本就不是表姐传的信啊。”
沈氏震惊,“无论曾珂知不知道,这都是他捏在手里的把柄,他怎么可能毁掉?”要是东窗事发,曾珂捏着那封信,就犹如尚方宝剑。
真要是蓉姐儿写的,就是蓉姐儿勾引他曾珂的铁证。要那书信不是蓉姐儿写的,那就是有人暗中陷害他二人。
无论如何,曾珂都能把自己受害方的形象演得深入人心。
贺知珠挑眉,“的确如此,可我好歹也是活了两辈子的人了,怎么可能给自己留下这样的把柄。
准确说来,我给他的不是一封约会的信,而是一份罗列了他娶蓉表姐能够带来的好处。”
沈氏气笑了,“曾珂和你三婶要是不知道有好处,他们能合计着怎么算计你蓉表姐?
需要你多此一举,你要是落下把柄可怎么是好。”
贺知珠:“有时候计划得再好,可在实施的时候,说不准就退缩了。我那封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推一把曾珂。”
“事实证明,我做对了,曾珂确实如我所愿,摸去了女眷那边。”
沈氏忍不住打击贺知珠,“可惜你表姐只是惹了腥,并未对她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影响。”
贺知珠脸上露出遗憾,“的确是可惜了。金遥遥那个蠢货,要作甚么之前不知道先跟三婶通个气吗?
只以为仗着自己有两分小聪明,就能算计咱们侯府里的谁了不曾!
可笑,连贴身伺候的丫头到底是谁的人都没弄明白,简直蠢成了猪。
二叔虽然是庶出,可二哥哥打小的教养却丁点儿不差的,真以为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配得上了?
也不想想,有我那精明的二婶子在,谁又能从咱们二哥哥那里占到便宜了。
就算今日她真得逞了,有二婶子在,她就算她成功嫁了进来,也休想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