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朝堂。
王公公宣读了两道圣旨,犹如平地惊雷。
一道是关于沐清侯府贬为平民的旨意。
一道是关于蒋怀霁的身世之谜。
因着蒋怀霁身世曝光,沐清侯府树倒弥孙散的消息,竟没能在朝堂和京城掀起任何浪花。
朝臣们如今只关心新鲜出炉的嫡皇子,尤其是蒋怀霁与二皇子长得可不像。
“陛下,老臣觉得此事有蹊跷呀。前几日,朝堂上突然传出声音,当年先皇后诞下的竟然是双生子。”
“其中一位嫡皇子原本不知所踪的,可今日陛下却说小蒋大人就是。如此巧合,老臣以为会不会是蒋府的阴谋?”
不待皇帝说话,又有大臣质疑,“不错。”
“小蒋大人虽肖似先皇后,但他们本就出自蒋氏,容貌有所相似,并非全无可能。
老臣怀疑,是不是蒋府想摆脱戕害皇子的嫌疑,这才从族里找了个年岁相当的顶上?”
又有大臣附议,“双胎之子,多数容貌相似。便是嫡出,也不能继承家业,何况皇家。”
“蒋府莫非是为了二殿下的前程,这才刻意找了个像先皇后的假皇子来?”
他话里的意思十分明显,倘若二皇子与蒋怀霁真是先皇后所生,容貌一个肖父,一个肖母,那么继承大位一事,未必没有回旋的余地。
此举,并不是要提醒皇帝和二皇子一派,而是要警醒朝堂上其他的皇子和朝臣们。
蒋怀霁绝不能是先皇后之子!
可这也正好给了二皇子一派机会。
他们原本已经开始死心,私底下准备另谋出路的,可蒋怀霁要是真皇子的话,二皇子未必就没有机会!
如今,果然如蒋怀霁当初所言,二皇子一派要竭尽全力证明他蒋怀霁的身份了。
一时间,朝堂上出现两极分化。
一边力挺蒋怀霁的身份。
一边质疑蒋怀霁,质疑蒋府。
皇帝看着乱成一团的朝堂,个个为着自身的利益,恨不得化身成喷火怪,烧死一个是一个。
王公公眼见陛下要震怒,赶忙喊出了‘肃静’二字。
皇帝这才一脸疲惫的让姜玉徕将收集来的证据,一一展示给朝臣们看。
一番你来我往之后,朝中异样的声音,才渐渐消失。
二皇子一派虽迎来了新生,但对于其他派系而言,双生子一事上,也不是不能继续做文章的。
如此,今日的朝堂,方算安稳退朝。
----
查抄沐清侯府的官差,奉旨前来。
沈氏失声高呼,“这是我的嫁妆!这不是侯府的东西。”
抄家的官员怒斥道,“陛下有旨,沐清候府上下所有人,皆不许带走侯府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
女眷的嫁妆亦然!
陛下仁慈,许了你们西市一座宅子落脚,已是皇恩浩荡。
诸位,可别不知好歹。 ”
詹氏直到今日才知府里出事了,她心里同样六神无主,焦急万分的,可这个时候还不得不站出来安抚沈氏。
“大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有旨,那这些身外之物,咱们便不必留恋。”
沈氏还要开口,詹氏手上的劲儿便也不客气,直接掐在了她的软肉上,“嫂子!识时务者为俊杰。”
“你今日要是惹怒了这些官差,当心咱们身上穿的戴的,都要被脱了个精光。”
这话说得粗鲁,但这盛京城哪年没有被抄家的大户?
那等连地上的土都要翻几番,身上的皮都要扒几层的,难不成还见得少了?
现在这些官差还客客气气的,没对女眷们动手动脚的,她们便该安分些,知足些。
否则损了清白,看到时候还怎么活得下去!
老夫人早在官差来府上抄家的时候,便被唬得晕过去了。
詹氏安排了金氏在一旁照顾着,她还要打起精神,看着沈氏,看着后宅的其他小主子和仆人们。
便是心里慌得不知所措,此时此刻,也不敢叫自己倒下去。
可怜她的四姑娘,还没来得及出嫁。
也不知如今这番光景,婚约还能不能照旧。
她抹了一把眼尾,看沈氏还把火气卸在她的身上,她也不想惯着了,“大嫂有嫁妆,难不成我没有?原氏没有?”
沈氏眼看她的地契房契都被翻了出来,哪里还顾得上詹氏的劝说,便要往那官差身上扑。
詹氏直接拉住沈氏,一个巴掌狠狠甩过去。
趁着沈氏一脸懵的时候,她凑到沈氏耳边,小声警告道,“好歹你手腕上的镯子,手上的金戒指还有几样。”
“你信不信,你要是把这些当差的惹烦了,你身上这些通通保不住!”
“大嫂,见好就收的道理,你这个时候最好明白些。”
沈氏也恶狠狠的瞪回去,声音却不自觉小了许多,“你懂什么!”
\"就凭你们那三瓜两枣,也配同我的嫁妆相提并论?”她的嫁妆当年也算丰厚,但要说比詹氏还值钱,却没什么可比性。
毕竟詹氏那些东西,收藏价值更高。
可沈氏当了这么多年的侯夫人,怎么可能手中没有积蓄!
尤其是花思蓉孝敬的那两个铺子,可是她手里的金鸡蛋。
在侯府这些年,她手上的东西在一日日的增多。
可詹氏手里的好东西,却是一年年的减少。
如今皇帝一张圣旨,便叫沈氏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覆水东流,叫她如何能够接受现实。
从此以后,她这个侯府大夫人的体面,还如何撑得起来?
可侯府都没了,沈氏这个侯夫人如今也不过是普通市井妇人一个。
詹氏如今也懒得捧着沈氏了。
“大嫂要是当真不听劝,那我便放了你过去,与官差们理论一番?”
詹氏当真撒手不管了,沈氏又开始畏首畏脚起来。
刚刚詹氏的话,她到底是听进了几分的。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她还有个宝贝闺女,嫁进了皇子府呢。
眼见着沈氏这里安抚住了,原氏却又闹起了幺蛾子。
“母亲,求您代夫君,写封和离书给我吧。有了和离书,我这些嫁妆便不用充公。”
“以后,咱们一大家子的开销,便还有着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