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贾家高门大户,东旭的艰难相亲路
平凡的日子,就像记流水账一样,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这天贾张氏母子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突然贾张氏看着儿子就说道:“东旭啊,你也到年纪了,你爹走得也早,你娘也没本事,本来贾家在以前是高门大户,一般的人家是根本高攀不上我们家的。”
接着像想起什么一样,又要开始亡灵召唤了,贾东旭一看不妙,赶紧在老娘开口之前,说道:“娘啊,我知道,这不是家道中落嘛,您儿子以后会努力的,也会让您享福的,”
眼看着贾东旭到了成家的年纪,贾张氏心里越发想要给自己儿子物色个好对象,
盘到包浆的鞋底也不纳了,
第二天一早,她还特意穿上了出门的衣服,然后出门往王媒婆所在的胡同走了去。脸上还带着笑容,
人还没到王媒婆家,声音就逐渐大起来了,
贾张氏人还没到,就叽叽喳喳的,后面见到王媒婆,开口就说道:“王媒婆啊,今天来可是有好事找到你,你看看有没有时间啊。”
接着不等王媒婆回应,又说道:“我们家东旭,这不是到了年纪嘛,这一表人才的,工作也有,来找你找个好人家的闺女。你可要尽心,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
她一边说着,一边还不忘用手比划着,似乎想让媒婆更深刻地理解她家贾东旭的 “不凡”。
王媒婆听了,心里不显,脸上露出一丝职业性的笑容,心里却在暗自嘀咕:“这贾家也算不上什么高门大户呀,她家的东旭听说还是个学徒工,工资才18.5,这年头,谁不知道谁啊。”
不过这贾张氏向来好面子,就喜欢好话,也喜欢人捧着她,先应着她吧。
于是王媒婆笑着回应道:“那是自然,您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给东旭找个般配的好姑娘。”
贾张氏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些对未来儿媳的要求,比如要勤快能干、要孝顺懂事等等。
但是绝口不提彩礼什么的,人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这贾家倒好,不光是想着没有彩礼,还想着姑娘家倒贴,说自己是高门大户,一般人根本高攀不上。
这不一晃眼过了好些天,今天终于是到了贾东旭相亲的日子了,前几天贾张氏就嚷嚷开了,说自己东旭多少招人喜欢,多少姑娘哭着要嫁给贾东旭。
院里人都知道贾张氏的德性,大家只当是看笑话,毕竟日子虽然清苦,贾张氏的表演也可以当做生活中的调剂,
这天,天气挺好的,何雨柱一大早就带着雨水出了门,因为小家伙前几天老是说,要去师傅家玩,说是要去吃好吃的,
何雨柱想着院里也没什么大事发生,就答应了她,
刚刚要出门的时候,只见阎埠贵站在门口,正往街上看,
“闫老师,你看啥呢,”何雨柱走到跟前问道
“这不是高门大户要相亲嘛,我来看看是什么人家的闺女,”说完还扶了一下眼镜,阎埠贵回道
何雨柱也没管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领着雨水就出了门。
过了一会,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姑娘,在王媒婆的带领下就进了门,粗粗的一看,这姑娘只能说能看,但是觉得算不上好看,毕竟好人家的姑娘,肯定是要先打听相亲对象的家庭的。
这一看就没有了解过贾家,这也是这个年代的特色,因为人口流动少,基本上你有屁大的事情,大家都了解,你的邻居说不定连你几岁尿床都记得。
所以何雨柱一直也没有搬出去,更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就怕有心人给举报了,
姑娘进了门,打眼一瞧,便看见一个中年妇女坐在桌边,也没见起身,倒是一个小年轻还挺热情的,估计和自己相亲的就是这个小伙子。
样子倒是挺好看的,就是不知道这家庭怎么样,
这年代相亲的流程大概就是,媒婆相互介绍对方的家庭,听起来可以就见面,然后两个人了解一下,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扯证结婚,好多人就是这样过一辈子。
是好是歹就全看运气,但是也有好的,就看你父母上不上心,自己的条件好不好。
就在姑娘坐下后,
王媒婆说道:“东旭他妈,这是李萍,家里是菊花胡同的,她是家里老三,家里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哥哥。”
接着又说道:“她爸是纺织厂的,他母亲也是纺织厂的,只不过是在妇联。”
实际上这条件一听是挺不错的,但是坏就坏在是老三,这个中间位置,有人喜欢长子,有人喜欢幺儿,但是中间的,好像很难得到偏爱。
这也是这个姑娘今天来这的原因。
贾张氏估计是想到些什么,毫不客气地率先开口了。
她大声说道:“姑娘啊,你要是嫁给我们东旭,结婚后这钱可得都交给我来管。我们家呢,彩礼就只能给 5 块钱,不过你家得陪嫁一个自行车。”
接着贾张氏又说道:“我们家可是高门大户,你嫁进来,可是沾光,以后啊,娘家有什么东西,可要想着我们东旭,我们东旭可是有大出息的。”
贾东旭听到母亲这番话,心里 “咯噔” 一下,顿时觉得无比尴尬。
他在心里暗暗叫苦:“妈,您怎么能这么说呢?这要求也太过分了,人家姑娘怎么能接受啊。” 他试图想说些什么来挽回局面,可喉咙却像被堵住了一样,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焦急地看着姑娘,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歉意和无奈。
李萍听了,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不满。她原本对这次相亲还抱有一些期待,可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贾东旭看着姑娘的表情变化,心里越发着急和不安。他想向姑娘解释,这并不是他的本意,可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此时的贾东旭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思,毕竟母亲一直以来在家里都很强势;另一方面,他又真的很喜欢这个姑娘,不想因为母亲的不合理要求而错过这段缘分。他的手心全是汗水,不停地在裤子上擦拭着,心里默默祈祷着姑娘能再给点机会,或者母亲能改变一下说法。
姑娘坐在那里,沉默了片刻后,冷冷地说道:“阿姨,您这要求也太不合理了吧。” 贾张氏却不以为然,还继续强调着自己的观点。
贾东旭感觉自己的心跳都要停止了,他绝望地看着姑娘,知道这次相亲可能要泡汤了。
于是,这场相亲在不愉快的氛围中继续僵持着。姑娘越发觉得这家人难以相处,而贾东旭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面越来越糟。他的心里充满了失落和无奈,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他不停地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提前和母亲沟通好,为什么在关键时刻自己这么没用。
最终,姑娘实在无法忍受,站起身来,说了句:“算了,我们不合适。” 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贾东旭望着姑娘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失落和无奈,而这场相亲也以不欢而散的结局草草收场,
一方面自己是个听母亲话的人,因为一直都是母亲做主,今天也很少管这些事情,一方面也是因为难堪,贾东旭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家什么情况,自己清楚。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姑娘离去时那失望的眼神,心中懊悔不已。
连王媒婆走的时候都没有发现,实际上这个时候媒婆的嘴,杀人的gui,只要你把媒婆哄好了,也是有可能娶到城里姑娘的,
但是贾张氏的为人,就是非常自我,以及农村泼妇型的人格,这么多年都没变过。进门连杯茶都没喝,人就这么走了,而且还骂骂咧咧的,
结果就是王媒婆一宣传,附近片区根本没人敢来,
后来贾东旭上门道歉,王媒婆也只是答应不再传小话,也没有再说给介绍这个话,
一时间,这高门大户仿佛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
但是贾东旭的相亲仿佛再也没人在院里提起过。
何雨柱回到自己家,听到院里人的议论,躲在家里哈哈大笑,这是什么样的奇葩搞出来的事情,给的彩礼少就算了,怎么还要求娘家补贴,
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贾东旭一脸愁容地找到易中海,将自己那充满波折的相亲困境一股脑儿地倾诉了出来。
他眉头紧锁,声音中带着无奈和沮丧:“师傅,我这相亲真是太不顺了。我妈提的那些要求,把人家姑娘都吓跑了,我这可咋办啊?”
易中海静静地听着徒弟的诉苦,眼中满是关切。他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拍了拍贾东旭的肩膀,于是说道:“东旭啊,别灰心,尽管去相亲。师傅知道你是个好的,只是你妈有点拎不清,师傅会支持你的。” 说着,
易中海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他拿着厂里刚发给他的奖金走了出来。
他把奖金递到贾东旭面前,说道:“这钱你拿着,去买一台缝纫机当做彩礼。”
贾东旭看着师傅手中的钱,惊讶得瞪大了眼睛,连忙摆手:“师傅,这怎么行?这是您的奖金啊,我不能要。”
易中海却执意把钱塞到他手里,说:“拿着吧,师傅希望你能顺利成家,过上好日子。”
这一幕恰好被院子里的其他邻居们看到了,一时间,大家纷纷赞叹起来。
“哎呀,易大爷真是仁义啊!对徒弟这么好,没得说!”
“是啊,这才是真正的师傅,把徒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称赞着易中海的善良和慷慨。
而贾张氏这时候又出来表现了,听到这些赞扬声,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她逢人便说:“看看,我儿子有这么好的师傅,这是我们家的福气。我就说嘛,我家东旭肯定能娶个好媳妇。”
她那得意洋洋的样子,仿佛这一切的功劳都是她的。在她的心里,易中海对贾东旭的支持更是证明了她家的 “不一般”,让她越发的了不得起来,在院子里走起路来都似乎带着风,仿佛自己真的是高门大户的当家主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