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被她的表情逗笑了,
“我表哥在海城房管局,你要是想买,我带你去找我表哥?”
顾锦怕她担心钱的事,
“如果钱差一点不凑手,我能借一点给你!”
姚瑶也点头,
“我也可以,所以你到时挑的时候胆子放大一点!”
于是,第一个周末莫名其妙的变成了看房,几个女孩凑热闹,跟着谢莹东奔西跑,还真的看好了。
那是离学校不算远的一个片区,不算偏僻,从路口的巷子进去,全都是大大小小的院子。
看着这院子,谢莹满意极了,四合院式,建筑面积一百三十平大,还有五十来平院子,好好装修一下,那日子简直是不敢想象的美。
价格自然不会是一千多,而是足足五千块,她回家和她妈嘀咕了一番,她妈给了她一千块私房钱,这是准备给她的嫁妆。
看着谢莹拿出的所有家当,又看着几个出身普通的舍友们平日里的日常,顾锦对于自己的生活水平和家境有了直接的了解。
谢莹买房才拿了两千多出来,剩下的,就是宿舍里两个土豪借的了,一人借了两千给她,其实不用这么多,只是两人认为房子要好好装修一番才能住人。
知道她没钱装修,干脆好人做到底,不但连装修钱都借了,还发动自己人脉,给她找了靠谱的师傅装修。
这些事当然不会是一个小小的周末能搞定的。房子买好都是开学一个月之后了,正好赶在中秋佳节之前的周末过户完成。
如今可没有调休补休这种压榨人的做法,统一放假一周。加上正好碰到周末,又顺延了四天,足足有十一天假。
这么长假期,当然是选择回家啦,不过也有不少人选择留在学校,五零一宿舍就有俩,其他四人看着留下来的这俩,
“谢莹留在学校为什么我们知道,顾锦你为啥不回家!”
“老家最近是台风高发期,天气预报里已经有两个热带风暴等着发威了,我就不去凑热闹了,还有,我不回去是因为我爹娘他们过来看我来了,明天就到。”
顾锦答得很随意,谢莹问道,
“有住处吧?”
长假里,海城是热门景点,酒店旅馆和商场都是爆满,故而谢莹有此一问。
顾锦也答得干脆,
“有,我没跟你们说过吗?我家在海城有房产!”
除姚瑶之外的几人翻了个白眼,齐声说道,
“哦,不好意思,忘了你也是土豪了!”
本地人谢莹又有新疑问,
“平常周末周末不见你去住?离学校很远?”
“不远吧?至于我为啥不去住,需要我帮你回忆回忆吗?”
顾锦没好气的吐槽,
“总共三个周末,哪个周末不是被你拖着去看房?嗯!”
谢莹尬笑,从顾锦桌上拿了块点心塞住她的嘴,
“吃东西,别说话了!”
“拿我的东西堵我的嘴!你可真好意思!”
顾锦对着她翻了一个白眼,又指着桌上的东西对准备回家的几人,准确点是对着徐家姐妹和李宓说,
“你们买的车票这么急,又没提前准备点吃的,正好把这些分一分,路上别饿着了!”
李宓看着那洋文包装有点胆小,
“你这些可是精贵东西,我们可不好意思拿!”
顾锦干脆直接上手,一人分一些,
“就当帮我忙,我爸妈就要来了,肯定会带新的,你们就当替我处理库存!”
见三人还要推辞,姚瑶在边上说,
“阿锦,把那个饮料给我两瓶,正好懒得带水了!你们也别让了,这些东西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还没吃完就浪费了!”
三人才将手里的东西塞进行李,她们一个买的明早五点的票,下午三点多才到,没提前准备,又不是舍得在车上买吃食的人,不拿,就得饿一天了。
另外两个更惨,下午四点多的火车票,晚饭吃不到就要上车,后天上午才能到,得在车上吃好几顿。
估计她们也不会太舍得在车上买吃的,毕竟这几顿下来,她们就不够钱转回家的中巴车了。
“阿锦,谢谢啊!”
“不用谢,记得带多多的好吃的,我想尝尝关外特色!”
作为最后离开宿舍的两人,顾锦和谢莹仔细检查,窗户关紧,断电关闸,这才锁门走人。
校门口,两人在车站道别,上了不同方向的公交车,下次见面就得是假期结束重新上课的时候了。
公交车走走停停,顾锦心里在疯狂吐槽谢莹,都是她的原因,害她快一个月了都没机会回去将小摩托骑上,搞得回家还得挤公交。
淮海路七号,这里和之前相比要热闹许多,各种人员已经配置到位,将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管家有提前打电话问过她要不要去学校接人,被拒绝后今天特意等在门口,倒不至于发生主人被拦在门外的尴尬。
顾锦回到家里,吃了一顿大餐后就回到房间,午休起来,先去泡了个香氛浴,这才穿得漂漂亮亮的出门,前去码头接爹娘。
码头不算忙碌,渔船回港的高峰还没到,只有几个应该也是等人的站在一边。顾锦看了看手表,还有两小时,还是车里舒服。
坐在车里发呆,看着前面的司机,想起自己也该考个驾照了,还有舰艇的驾驶证,都要提上日程了。
顾家的船比预计的时间到得早,远远听到熟悉的汽笛声,顾锦就冲下了车,一直跑到了栈桥上,对着熟悉的船只招手。
船刚刚停稳,她就冲上了船,对着好久不见的顾敏恩和苏亦可一顿撒娇,这让为人父母的很是受用。
撒娇之后,才是叙说别离之后各自近况的时候,顾敏恩早早就备好女儿爱吃的点心,如今一家三口一边吃着点心一边聊天,别提多美了。
至于船上的货,来接货的,先等一等吧!不急,反正都靠岸了,早一会晚一会的有什么关系。
直到天色暗下来,渔船的所有货物交接才完成,顾锦问出了以前就存在心里的疑惑,
“爹,娘,你们每次出海赚了钱吗?为什么我发现平日里的吃穿用度,都不太像其他渔家孩子能承受得了的?”